设置
书页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十面埋伏,个人天赋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校场上,汉军闻令,同时翻身下马,穿着军履的双足齐齐踏在地上。

  匈奴人是徒步,霍去病要求检验军阵威力,汉军就不能依仗骑兵优势。

  整个军伍让人感觉心悸的是在生死交战前,仍没有半点交流,肃穆中透出的只有杀气。

  他们下马后拍了下战马的颈子,马匹就自行走到校场边缘,等候主人。

  刀、盾,匈奴兵亦是人手一件。

  要知道这些匈奴兵在成为俘虏后,会被绑成一串,佩脚镣或锁具来劳作。

  而整日的劳作,让他们的身体素质仍保持在水平线以上。

  此刻一旦解除束缚,这些匈奴人立时凶焰大盛,捡起给他们的刀剑,皮盾,扭头就往高台方向看过来,目光凶戾,如同囚笼里的恶狼。

  要不是顾忌着高台下持弩而立的汉军,他们必会冲击高台。

  “冠军侯,你还给他们刀剑和盾具……这…这哪里是操训?”刚才的文臣面色愈发苍白。

  并不是所有官员都有修行,有些单纯是靠某方面的才能入朝为官。

  没有修行,又是文官,大抵第一次见这么可怕的场景。

  忽然有一个高大的匈奴兵,振臂大喝,用手里的长刀敲击另一只手里的皮盾,宣示勇武。

  众匈奴兵在其呼喝下,迅速聚拢,排出匈奴人惯用的三角阵。

  不论是骑兵还是地面战,匈奴人都愿意用三角冲阵,因为稳固,简单,变化快。

  以一点为锋芒,另外两点随时可以张开变雁翼阵,或回缩往另一个方向凸起,变成棱形阵,前阵转后阵,全都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

  “他说他是匈奴的千骑长,让其他兵众听他指挥。”

  霍去病和卫青研究过匈奴人的战争,甚至文化、修行等领域。

  两人都会说简单的匈奴语。

  霍去病亲自给皇帝翻译:“匈奴人说我们汉军的阵列繁复,并不实用,他在给这些被囚的匈奴人进行战术安排。”

  几句话的功夫,场上形势变化,匈奴人快速完成了三角战阵的组合。

  只看列阵速度,就知道这些囚徒本是匈奴精锐。

  咚咚咚!

  鼓声低沉,缓慢。

  这是命令队伍前推,杀阵展开的鼓讯。

  鼓声逐渐密集,紧促。

  匈奴人的杀性反而先一步被激发,往汉军逼近。

  汉军齐声叱咤,队列变化,千军收紧。

  队伍中间的部分却开始往两侧分开,形成独立于大队的小队列。

  在呼吸之间,两千军众分合,变成了正好十个方块的小阵列。每个小方块阵或百多人,或三四百军不等。

  十个方块看似分散,实则共同组成一个方中有圆,圆中藏方的大阵列。

  “十阵相合,断而不散,彼此呼应,处处杀机……这是十面埋伏的军阵!”

  董仲舒牢牢的盯着场上变化。

  “兵法有云:左、右、中、前、后军各有分地,分地者,东南为前,西南为右,东北为左,西北为后,左右前后之中为中,是为十面埋伏。”

  司马迁和白羽等人也在瞩目战阵变化:“师尊,这看起来像十面埋伏,但又有不同?”

  “确有变化!”董仲舒道。

  匈奴兵大步奔跑,结阵冲击汉军。

  汉军队列立即有了针对性转变,中央区域的两个阵列,齐齐后退回缩,后方两个阵列上迎,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椭圆形的战阵弧面,承受冲击。

  有匈奴兵挥刀砍出,势大力沉,却发现砍中汉军盾面的刹那,像是被一股气机卸掉了。

  汉军的弧面战阵内凹后拉,仿佛形成了一种战阵汇集带来的牵引力,将匈奴冲阵最尖端,力量最凶狠的几个匈奴人的力量缓冲掉。

  此时侧翼长枪闪电戳刺,被凹面吞掉的几个匈奴兵瞬间被贯穿胸口,有人手里的皮盾居然都被枪锋戳穿。

  战阵相合,如千军汇聚,增强了攻击力……董仲舒暗忖。

  这些变化,在照面间发生,快如光火。

  军阵鼓荡,从凹面转为前推,以盾为防,长枪连续戳刺,形成一个枪锋迎敌的攻击角。

  后方队列跟进,节节紧逼,锋芒乍现,顷刻间就变成了杀机四溢的锋矢阵!

  推!轰轰轰!

  汉军整齐前行的脚步,像战鼓般一声声响起,牵动人心。

  此时战阵全面转攻,后列的部众为根基,同时发力,力量传递推给前排,经过叠加,从最前端的一点爆发。

  每一击呈现的力量,皆能推墙裂地,涌向匈奴兵!

  刘清的手悄然捏紧了裙角。

  场上的战阵变化,她只认识稍许几个,了解最深的是锋矢阵,上回霍去病统六十禁军时曾用过。

  无物不破的攻击力,让她记忆深刻。

  锵!锵锵!

  收放,进退,张弛,内凹,戳刺,盾列!

  战阵不断变化,每个位置的士兵只做自己的事,组合在一起就像一个两千精锐组成的庞然大物,攻防转换,此进彼退。

  整个战阵如同一件处处藏锋的兵器,进退间让对手随着他们的进退而进退,变化而变化,完全掌握了战场节奏。

  事先没人想到,战场杀敌,还能有这么强的可观赏性。

  战阵衔接,不给对手半点机会。

  诺大的校场,除了中间的战阵交锋,兵器碰撞和惨叫,没有任何一个旁观者出声。

  所有人的情绪都被带动。

  时间流逝,像是一眨眼,匈奴兵已是越来越少。

  他们如狼群般散开,开始尝试从不同角度攻击,但除了分散自身力量,对方进退间根本没有漏洞可乘。

  这就是历代兵家研究战阵的作用,利用队列,彼此协作,减少自身消耗,增加对手的损伤。

  是为战阵,变化无穷尽。

  有些观战者,终于知道那些传世名将,为什么能一次次缔造奇迹般的胜利。

  因为诸如战阵等变化,蕴含着兵家代代传承,心血凝聚的奥妙。

  当年汉初开国,淮阴侯韩信打井陉之战,条件之恶劣,地利、人和均不在汉军一侧。

  韩信实际能投入到灭赵之战的部队不过三万,而赵军有二十万。

  比起人少,更糟糕的是地利,要攻击赵国,井陉隘口是必经之路,道路狭窄,易守难攻,且韩信还是孤军深入,粮道危险。

  就在这种情况下,韩信凭指挥能力,连番用计,最后用三万人生吃对方大军,将战场交锋变成了指挥艺术。

  三万打二十万大胜,你敢信?

  就因为韩信能神话用兵,靠战阵,靠军事才能,来蚕食瓦解对手。

  有些旁观者看见场上一面倒的交锋,像是懂了战争对垒的奥秘,又没全懂。

  但即便完全不懂兵事,也被眼前的刀光剑影所撼,心神悸动。

  不知不觉间,场上已经只剩血迹,断臂和以千计的尸体。

  汉军只有百多人轻伤,受伤后就被战阵保护起来,没有减员,全歼对手。

  当然,这种战果,有校场厮杀,对匈奴兵不利的因素。

  但依然足够撼动人心。

  尤其是汉军全程闷头杀伐的那种自信,戾气和杀气,悍不畏死的坚韧,都令人难以平静。

  这种厮杀惨烈的场面,刻骨铭心。

  还有霍去病,他真的能改良传承已久,变无可变的军阵?

  “我的天……”

  那个脸色苍白的文臣,身躯一阵阵颤栗,不知是兴奋,还是因为场上尸体太多带来的恐惧。

  其他人反应各异,共同点是陆陆续续从战场抽回目光,看霍去病的眼神,都带着惊叹和难以置信。

  刘彻收回目光,缓缓吁了口气,“刚才这战阵,朕看着颇感熟悉,可是兵家皆知的十面埋伏大阵?

  好像多了些变化?”

  “臣在其中添加了锋矢阵,削减了长枪阵,增强了侧翼防护。好处是可以随时变成转轮刀阵,只不过刚才的战况没机会施展。

  变阵的坏处是增强侧翼防护后,就要减少攻取回收间的两种变化,有得有失,如何用,要看临敌应变。”霍去病道。

  普遍来说,战阵操训,布设,都会尊崇越简单越好的规则。

  因为一旦复杂就容易出错,在战场上用不出来,全是白搭。

  但霍去病掌握了借尸还魂和阴身合炼的术法,直接控制部众,传达命令,已经没有了这个弊端,再繁琐的军阵,也能准确调动。

  此时有将领忍不住道:“冠军侯如何做到能将队伍指挥到这般程度。全程居然没有一人出错破坏阵列的完整性。

  此等战阵手段,若能告知一二,吾愿拜冠军侯为师,执弟子礼,请询兵事!”

  这你可学不会,伱又没挂……霍去病:“个人天赋。”

  那将领哑口无言,周边的闻听者大多下意识翻了个白眼。

  果然骄狂,个人天赋的意思,就是人家天赋不够,你天赋高?

  呵……不远处,隆虑侯勾起嘴角,正要冷笑,忽然发现霍去病目光如电,隔空看过来。

  他凛然下,到了嗓子眼的笑声又咽了回去。

  “大猫”

  霍去病轻喝一声,众人才发现一只猫悄无声息的在接近隆虑侯,似乎打算偷袭他,被霍去病喝了一声,大猫扬了下爪子,又扭头退走了。

  “隆虑侯,若有话就说,不用呵呵呵的没完没了,或者你想亲自下场试试。”霍去病哂道。

  陈蟜倏地起身:“你可是以为我隆虑一脉好欺!”

  皇帝轻叱道:“好了,去病你住口,操训朕已看明白了,剩下的不用再演练了。摆驾,回宫!”

  又补充道:“去病,你若事后再找隆虑麻烦,朕定不轻饶。”

  皇帝的目光转到陈蟜身上,眼神不善,负手而去。

  陈蟜气的发抖,但还是跟在皇帝的仪仗后边一起走了。

  其他大臣陆续散去,离去时看向霍去病,神色多有惊异。

  霍去病刚才的表现,匪夷所思。

  当代居然真有将领能改良战阵!

  董仲舒走之前道:“霍侯,老夫有些事要请教,改日去你府上拜访。”

  霍去病应了,董仲舒亦洒然而去,司马迁和白羽跟随在侧。

  霍去病身边,刘清安静的站在那,显然是在等他一块回去。

  他往前走,刘清便跟在后边,上了来时的车辇。

  看见有书友问聚集地:21岁60年84周72小时是3天,数字,不这么写不行。

这种战阵写法,是想将兵家写的更生动有内容一些,和其他书有些区别,查过对应的兵书和古战阵的变化相关,希望大家喜欢今天应该是三更,万一,我说万一啊,傍晚没更,就午夜一起求个票谢谢  (本章完)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