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八百二十一章 霓虹找到爸爸了(下)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霓虹的第十六任天皇,是华夏人。”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在听到朱祁镇这句话的刹那。

  张莹忽然感觉眼前微微一震,整个世界似乎都停滞了几秒钟。

  这种奇异的感觉让她有些恍惚,张莹下意识瞪大了眼睛,满脸都是难以置信。

  过了足足有好一会儿,张莹方才回过神,只见她的双眼凝视着朱祁镇,像是在寻找着某种确认:

  “朱先生,您说什么?霓虹的第十六任天皇.是华夏人?”

  朱祁镇对于张莹的表现并不意外,虽然他只是个数字集成体,但用于联动的可是天河三号的服务器:

  “朱小姐,我没说错,你也没听错,霓虹历史上的确有一位天皇是华夏人。”

  “虽然这个消息听起来很像营销号的标题,但它真是我们从《永乐大典》中找到的记载。”

  “实际上早在《永乐大典》出土之前,史学界就有一种类似的看法存在了。”

  “毕竟霓虹的第十六任天皇也就是仁德天皇,在一些现存的史料中表现确实有点异常。”

  “仁德天皇.”

  张莹闻言重新拿起手机,删除之前搜索的阿房宫,输入了仁德天皇这个关键词。

  “仁德天皇,霓虹第16代天皇.有学者认为,他就是《宋书·倭国传》所记载的倭王赞(或弥),在位期间,重视农业,曾疏通难波的堀江.”

  张莹飞快扫了一遍有关仁德天皇的介绍,略带费解的抬起头看向了朱祁镇:

  “朱先生,仁德天皇的介绍似乎没什么异常的地方啊.”

  朱祁镇轻轻的笑了笑,摇头道:

  “张小姐,你太急了,我话还没说完呢。”

  “仁德天皇所谓的异常比你看到的资料要复杂一点儿,首先在于他即位时的局势。”

  “关于这点,你可以先看看应神天皇去世后的相关记录,也就是应神天皇百科中政绩的最后一段话。”

  “政绩.”

  张莹按照朱祁镇的指示重新打开了一个界面,很快找到了这位土木堡战神所指的内容:

  “应神天皇死后,因为皇子众多而出现继位危机,以至三年皇位空缺,无人治理国家.”

  看到这里。

  张莹与王通二人齐齐发出了一声轻咦。

  子嗣众多但三年无人继承皇位、无人治理国家?

这确实有点奇怪啊  理论上来说子嗣众多三年无人继承皇位无人治理国家这三个词,任意两者并存那是有可能的,别说霓虹了,华夏历史上就出现过很多类似的例子。

  但倘若是三者同时存在.这就有点微妙了。

  如果皇子数量很多,皇位悬而未决,那么正常的发展无外乎两种。

  一是类似李世民那样搞玄武门兵变,二则是一位皇子迅速掌握权力中枢,其他人割据一方领地打内战。

  前者的时间绝不会拖延到三年那么长,后者或许可以打个三年甚至三十年,但记载绝不会是无人治理国家这么温和——譬如霓虹战国时期的文献,就曾经明明切切的提及到了内战。

  况且期间占领权力中枢的皇子或许无法统领全国,但至少不会被描述成无人治理国家。

  百科上这句话的内容像什么呢?

  像是应神天皇死后,一群皇子坐在火炉旁,一边烤火一边打着嘴炮——我是大哥,应该我来继承皇位不行不行,你几把没我大,应该我上位才对.

这样文战了三年,最终才有一位嘴炮之王脱颖而出,收下了已经乱成一团的倭国摊子  这画风确实有点古怪。

  看着脸上逐渐冒出些许思索之色的王通与张莹,朱祁镇开口道:

  “怎么样,这段话是不是在逻辑上隐隐约约有点问题?——至少逻辑上稍微有点别扭,对吧?”

  张莹轻轻点了点头。

  朱祁镇见状便又说道:

  “很好,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做一个假设啊——注意,只是一种假设。”

  “如果这三年间霓虹既没有内战、同时也没有人继承皇位治理国家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他们在等人呢?”

  张莹顿时一怔。

  等人?

  张莹下意识就想问一句等谁,但话没出口,她便猛然意识到了什么。

朱祁镇的意思莫非是  霓虹人在等天朝上国来的新皇?

  眼见张莹与王通二人齐齐脸露错愕,朱祁镇又轻轻将左右手掌互相一拍:

  “没错,等人。”

  “如果那些霓虹皇子自知无法继承皇位,于是干脆整日摆烂,不理朝事也不彼此攻讦,整个倭岛就这样过去了三年。”

  “三年之后,一位来自华夏本土的新王到来,倭国成了他的封地。”

  “又过了千百年,这位新王便成为了所谓的仁德天皇,这个解释你们觉得怎么样?”

  张莹与王通彼此大眼瞪小眼的对视了一会儿,最后张莹沉沉开口:

  “这是《永乐大典》上的记载?”

  朱祁镇点了点头,但很快又摇了摇头:

  “是,也不是——我刚才不是说过么,在《永乐大典》出现之前,仁德天皇这个人物就存在有一些异常记录了。”

  “我与两位现在讨论的主要是思维上的一种推测,而非纯粹的文献资料。”

  “至少从逻辑上看,我所说的情况是不是好像更加合理一点?”

  张莹默然。

  接着朱祁镇顿了顿,继续说道: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仁德天皇此人的第二个异常,那就是他上位后治理国家的手段——这点倒是在仁德天皇的百科上能看到。”

  “根据史料记载,仁德天皇在位期间非常重视农业,曾疏通难波的堀江,筑茨田堤,开和珥池,垦殖土地,使海内富庶。”

  “但很奇怪的是,在仁德天皇之前,无论是应神天皇还是神宫皇后,他们治理的倭岛不说民不聊生吧,至少天灾人祸不断,无论是知识还是工艺都极其原始。”

  “然而就在应神天皇嗝屁之后,仁德天皇突然跟穿越者附体似的,又是治理水患又是发展农业,而且施行的都是在当时看起来非常成熟的、具备体系的程序。”

  “因此还是按照咱们的逻辑推理,比起仁德天皇一下子开窍的可能性.一位来自华夏、带着完整治水农耕体系的君主的解释,是不是同样会更加合理一点?”

  众所周知。

  霓虹这地方虽然和华夏闽省粤省不属于一个经纬度,但长期以来却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点:

  他们都是台风特别喜欢光顾白嫖的倒霉蛋。

  因此从古至今,霓虹的水涝灾害一直都是个大问题。

  譬如当年卑弥呼女王派遣使者觐见曹魏的时候,除了提到倭国战乱频发之外,还多次谈到了霓虹的水患。

  甚至后世的史学界有一种支持者颇多的看法,认为卑弥呼女王最早派遣使者来华其实是为了响应燕王公孙渊的号召,而公孙渊给出的承诺之一就是愿意协助卑弥呼治理霓虹洪涝。

  只不过当使者难升米等抵达带方时,公孙渊已经被司马懿推平了基地,于是难升米等人才临时改为朝拜明帝。

  在卑弥呼剩余的年岁以及应神天皇在位期间,他们有相当多的时间精力都被水患所困,那时候霓虹治理水患的方式原始到什么程度呢?——他们还在用石头和木头去无脑堵河流。

  到了应神天皇生命的末期,这位天皇甚至将狗弩国的俘虏当成了人肉沙袋,拿去堵因为台风而发生洪涝的紫川河.

  在这种情况下。

  应神天皇刚嗝屁没几年,他的继任者仁德天皇就突然版本更新了——仁德天皇先是疏通了堀江,引导河流改道,接着修筑大坝田堤,一下扼制住了霓虹的水灾。

  霓虹古代最出名的水库叫做和珥池,工程最大的堤坝叫做横野堤,它们虽然远远比不上华夏的都江堰,但也算是具备一定难度的水利工程了。

  而这两个水利工程都是仁德天皇在同一时期完成的,嗯,这家伙还直接搞起了双线操作.

  这是一个非常违背规律的做法,因此后世很多霓虹人也将仁德天皇看做了霓虹版的王莽,认为这是一位穿越者。

  不过更多史学家则认为仁德天皇有可能来自华夏,在《永乐大典》出世之前,最支持这个看法的证据同样来自应神天皇——仁德天皇叫做大鹪鹩天皇,《古事记》中曾提到他是应神天皇的第四个儿子。

  但根据2002年镰仓幕府八幡宫遗迹的考古成果显示,应神天皇的第四个儿子在历史上应该是早夭了的,因为考古学者们在神社中发现了疑似应神天皇四子的牌位。

  要知道。

  霓虹庙宇中的“寺”是供奉佛教中的佛的;“神宫”是供奉各代天皇的;“神社”用于祭祀先人,如果加上靖国二字则是厕所。

  倘若应神天皇第四子真的登上了天皇之位,那么他应该位列神宫,而非神社。

  譬如比较有名的第26代天皇继体天皇,他的前辈武烈天皇没有留下孩子,于是他被从旁支选上担任天皇,死后本名便从神社中除去入了神宫。

  “另外仁德天皇还有一个比较异常的地方,那就是他的陵寝。”

  只见朱祁镇的左手在空气中舞动了几下,张莹王通面前很快出现了一道数据投影:

  “仁德天皇陵是霓虹历史上最大的皇陵,甚至在全球的皇陵中也能排名第一——毕竟秦始皇陵的外墙已经被毁掉了。”

  “这个古墓群占地多达46.4万平方米,如果当时动员2000人修建,前后都要十五年才能建成。”

  “仁德天皇陵同样也是一个非常违和的建筑,因为上一任天皇应神天皇的皇陵也就一个坟包大小而已。”

  “甚至很多学者坚持认为这个陵墓压根不是仁德天皇的陵寝,毕竟霓虹的宫内厅历来不怎么靠谱。”

  众所周知。

  霓虹历史上有个时期叫做古坟时代,这个词听起来似乎和玄幻里的帝落时代有那么一丁点儿类似,但实际上二者天差地别——这个时期之所以被冠以古坟之名,乃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疯狂迷恋上了建坟。

  所以大坟在霓虹算是一个很常见的‘建筑’,有些野外的皇陵还被当地农民们用于了生活。

如室町时代的守护大名畠山基国甚至在安闲天皇陵上修筑了高屋城,织田信长还去攻打过这座城,真坟头蹦迪  不过由于缺乏足够的史料,大多数霓虹皇陵的身份都很难被确认。

  江户与明治时期的统治者主要通过派人询问当地居民进行勘探,而现代则是由霓虹的宫内厅进行指定。

  但因为历史局限,有很多宫内厅指定的天皇陵在考古学上存在关于其真实性的争议。

  在宫内厅指定的天皇陵里,特别是天智天皇(公元7世纪)以前的,几乎全部被考古学界认为墓主人不明。

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不少宫内厅指定天皇陵都被学界找出了其他的可信性更大的天皇陵,如雄略天皇陵、钦明天皇陵、继体天皇陵、齐明天皇陵、文武天皇陵等等  1872年的时候仁德天皇陵出土了一些金银器和陶俑,经过分析大致判断来自公元四世纪的华夏,于是仁德天皇陵便在这种情况下被指认给了仁德天皇。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和《永乐大典》到底在不在永陵的争论有点类似,你不彻底开启仁德天皇陵,便永远无法确定里头埋的到底是仁德天皇、神武天皇还是高文。

  听完朱祁镇提到的这几个异常点,张莹的心绪也逐渐平复了下来。

  平心而论。

  仁德天皇确实有点不太对劲。

  随后这姑娘转了转眼睛,对朱祁镇问道:

  “朱先生,那么仁德天皇的真实身份到底是谁?”

  “唔真实身份啊。”

  朱祁镇摸了摸下巴:

  “你听说过.临海公主吗?”

  (本章完)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