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冷冷的瞪着崇安,心里暗叹,唉,老鼠生儿,一代不如一代。
想当年,老康亲王杰书,不仅能文能武,而且善解上意,是老皇帝身边极为得力的好帮手。
现在好嘛,崇安不仅胆小怕事,而且,其蠢如猪。
崇安明知道被老皇帝盯上了,却始终闭紧了嘴巴,不敢多说半个字。
眼前的局面,已经是除了老皇帝两废太子之外,最险恶的漩涡了。
左边是八爷党,右边是老佟家,哪边都不是省油的灯。
储君未定情况下,崇安无论得罪谁,都很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老皇帝等了一会儿,见崇安始终说不出个囫囵话来,不由有些心灰意冷。
该生的气,已经生过了,如今的老皇帝,异常之清醒。
崇安的首鼠两端,老皇帝岂能不知?
“老四,你待怎讲?”老皇帝没看老五,接着问老四。
老四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他早就想透了整个事件的各个环节,就等老皇帝发问了。
“回汗阿玛,臣儿以为,礼不可废,天家威严只可彰显,而不可衰堕也!”老四板着个面瘫脸,澹定的向玉柱射出了足以致命的毒箭。
“汗阿玛,请恕臣儿无状,玉柱立有三次救驾的大奇功,又是皇玛嬷(皇祖母)的血脉孙辈,不管议亲,还是议贵,或是议功,玉柱皆有可赦之由。”老五急红了眼,顾不得礼仪了,径直跳出来替玉柱说好话,打圆场。
老五嘴里的皇玛嬷,指的是,老皇帝的亲妈,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望着情绪异常激动的老五,老四的心里多少有些得意。
嘿嘿,老四早已料定,老五肯定会奋不顾身的力保玉柱。
自从很小的时候,被老皇帝当众骂过之后,老四逐渐变成了闷嘴葫芦。
心里再明白,嘴巴一直管的死紧,脸部表情从来只有面瘫这一种。
实话说,老皇帝故意晾着老五,就是想激他主动跳出来。
现在,老五如愿以偿的跳了出来,老皇帝却故意拉下脸,厉声道:“老五,我问你,肆无忌惮的挑战皇权,该不该杀?”
面对老皇帝的质问,老五主动跪下了,重重的叩了个头,大声说:“回汗阿玛,臣儿打死也不信,玉柱敢对十弟动手。您若不信,可把所有在现场的人,都交给臣儿审讯。”
老四有些惊讶的望着老五,哟嗬,真看他不出啊,五弟的脑子居然如此的清醒。
实话实说,老四也不信,玉柱敢对老十动手。
很显然,为了玉柱,老五已经豁出去了。
老五硬梆梆的顶到了老皇帝的肺气管上,应景儿的时候,诸如大不敬啊,逼宫之类的大帽子,完全扣得上去。
“汗阿玛,臣儿求您了,就饶了玉柱这一遭吧?臣儿愿意作保,若有再犯,甘愿同罪!”老五不停的磕头哀求,几乎眨眼间,额头已经泛起血痕。
“汗阿玛……”老三见老皇帝的神态缓和了下来,赶紧跳出来,想继续落井下石。
老五抢先喝道:“三哥,玉柱有三次救驾的奇功,您身为人子,难道不该感恩深重么?”
漂亮!
老四暗暗击节赞叹,好一个厚道仁义的老五啊!
老五的反击,格外的诛心,老三若是继续纠缠不放,就会被严重质疑了。
救父之恩,竟然不思报答?
在礼教盛行的当下,这种质问,不合法,但是合乎人伦大道!
老三读了一肚子的书,却在一时之间,被逼得无话可说。
老四暗暗好笑,老三一向自诩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却不敌汉话不流畅的老五。
经老三这么一打岔,老皇帝又犹豫了。
老四心里比谁都清楚,该他正式出场了。
“回汗阿玛,不杀玉柱,不足以平民愤。”老四直挺挺的跪下了,维护皇权尊严的态度,异常之坚定。
老三瞅准了时机,也跟着跪下,大声说:“四弟说的才是正道理,不尊皇室,大清必将危矣。”
老皇帝原本有点疑心老四,担心老四和隆科多走得太近了。
因为,老四一直唤隆科多为舅舅的事儿,很多人都知道,老皇帝不可能不知道的。
现在好了,老四正式和玉柱决裂了,老皇帝的疑心立即消散得无影无踪。
“叫张廷玉。”老皇帝随即下定了决心,要拍板了。
“汗阿玛……”老五毕竟很老实,急得直冒汗,还想再劝。
老皇帝拉下脸,冷冷的说:“朕还没死呢,就无法做主了么?都跪安吧。”
“嗻。”
“五弟,身为人子,岂能逼宫?”老三第一个起身要走,却见老五死跪着不肯走,便主动走过去,一边虚言恫吓,一边硬拽着老五,把他拖出了清溪书屋。
张廷玉进来后,见老皇帝阴沉着麻脸,死盯在他的身上,不由心里一阵发毛。
俗话说的好,鱼有鱼路,虾有虾路。
今天闹的这一出大戏,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张廷玉,多少知道个大概。
原本,张廷玉以为,玉柱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等隆科多哭着来了,又悄悄的走了,张廷玉敏感的意识到,佟家父子,尚有大用处。
明眼人都知道的,只要隆科多继续待在步军统领的宝座上,玉柱并无性命之忧!
但是,陪伴于老皇帝的身边,看破不说破,乃是保命的秘诀,张廷玉自然不可能傻到戳穿了。
“衡臣,拟旨……”老皇帝吩咐了之后,忽然觉得不妥,又推翻了前议。
如此反复了几次之后,张廷玉哪能不明白呀?
值此老十四即将回京之际,玉柱给了八爷党,或是十四爷当头一棒子,老皇帝高兴都来不及,怎么可能杀人呢?
所谓旁观者清,迄今为止,老皇帝最好用的一柄钢刀,舍玉柱其谁?
不客气的说,除了家世雄厚的玉柱之外,谁敢和呼声最高的未来储君,公开叫板?
什么是忠?不顾生死的维护老皇帝的权位,真忠也!
张廷玉提笔在手,很有耐心的跟着老皇帝的思路,一改再改。
直到,老皇帝满意的点了头,张廷玉这才正式誊抄了旨意,并当着老皇帝的面,盖上了鲜红的玺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