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1205章 术业有专攻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看着太医脸上的骄傲,高柔若有所思。

  他能理解这样的心情。

  他今年三十岁,就因为钻研律令之学,经常被人非议。有人是惋惜,觉得他应该学经。有人是鄙夷,觉得他将来不过是刀笔吏而已,没什么出息。

  如今看以连刀笔吏都不如的医匠以士自居,而且觉得自己是国家不可或缺的吏,他心有戚戚焉。

  天子提倡四民皆士已经有几年了,各地风俗变化不一,关中、凉州有好些,关东州郡相对保守些,对四民皆士的说法不太认可。

  如今来到天子身边,他终于感觉到了最强烈的变化,并身受其益。

  如果没有医士们对水土不服的提前准备,他不会恢复得这么快,至少还要受几天罪。

  高柔和太医聊了起来。

  说到医药,太医很健谈。他说南方多嘉木,药材遍地可见。只要用心研究,很多病都能轻松治好。就算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瘴气,其实也没那么可怕。太医署经过几年研究,已经有了克制的办法。这次征讨交州,不管是从荆州出发的征南将军部,还是从益州出发的北军,都没有出现因瘴气伤亡的现象。

  「以前都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如今要改成大军未到,医士先行了。」太医笑道:「不管是南征还是北讨,东拓还是西伐,都有大量医士随行,研究当地的疾病,寻找治疗的办法,然后起程。凡是不遵守这个规则的,都要吃苦头。比起刀剑,疾病杀人更可怕,或许几只死羊就能灭了几千几万人。要是军中出现大疫,那就更不得了了。」

  听到大疫二字,高柔本能地打了个寒颤。

  他对中平元年的大疫印象极深。

  「现在对大疫有办法了?」

  「至少不会像之前那样慌乱。」太医眼中神采奕奕。「建安二年,天子巡幸北疆时,曾遇到一次疫情。从那之后,就命太医署着力研究防疫之学,几年下来,已经有了一些进展。令史既然从南阳来,想必知道南阳名医张仲景,他也是我太医署专研防疫学的医师之一。」

  高柔连连点头。

  他听说过张仲景,也知道张仲景现在是医学堂的祭酒,只是不知道张仲景专研防疫之学。

  如今张仲景最出名的不是防疫之学,反而是回春丹。

  自从骠骑将军张济服用回春丹,以半百之年,接连生了一子一女后,张仲景就成了很多求子心切的人眼中的神医。对他的防疫之学,了解的人反而不多。

  两人聊了半天,太医嘱咐高柔好好休息,除了按照医嘱服药,最好能请卞夫人烹制一些他家乡的食物。卞夫人就是豫州人,对兖州的食物也不陌生,很拿手的。

  高柔大为惊讶,卞夫人是行在的尚令监,专门为天子准备饮食的,他也能请卞夫人定制食物?

  太医哈哈大笑。

  他告诉高柔,尚食监从来不是为天子一人服务,正如太医署不是为天子一人治病一样。只要来了行在,都可以享受尚食监制作的美食。

  通常情况下,都是去餐厅就餐。不过高柔身体不佳,是可以专门定制,让人送来的。除非忙不开,否则卞夫人都会满足。

  高柔大喜,再三拜谢。

  他离乡日久,早就想念家乡的美食了。

  送走太医后,他随即安排随从去打听消息。

  时间不长,随从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十岁出头的少年,正是卞夫人的儿子曹植。曹植带了纸笔,详细询问了高柔的情况,最后推荐了几样食物。

  这是有现成材料,随时可以制作的陈留美食。

除此之外,曹植还推荐了一些当地的食物。虽然口味未必适应,却有一定的药效,可以帮  高柔迅速恢复。

  高柔很是惊讶,尚食监的服务这么周到、专业吗?

  在太医署和尚食监的协助下,高柔很快就康复了,甚至比生病之前的状态还要好一些。

  刘协收到消息后,接见了高柔。

  看到高柔的精神状态,他很满意。「毕竟是年轻人,恢复得快啊。」

  高柔上前拜谢。「臣何德何能,蒙陛下赐医药,又蒙尚食监赐食。」

  刘协有些意外,问了一下尚食监的事,随即说道:「太医是我派去的,尚食监么,大概是卞夫人感受乡党之情,特地为你准备的,你不必谢我。」

  「即使如此,若非陛下恩诏,尚食监又岂能为陛下与贵人以外的人准备食物。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唯陛下爱人,诸署才能如此尽心。」

  刘协想了想,含笑点头。「你要是这么说,我就不谦虚了。术业有专攻。天下事千头万绪,非一人可以包办,所以让每一个人都能有所专长非常重要。正如医士精研医药,尚食专研美食,你将来创律学堂,也要教导学生用心研究律令。国不可无法,如何立法,如何执法,都是一门大学问。」

  说到了高柔的专业问题,高柔立刻严肃起来。

  「陛下所言,诚为臣之心声。臣奉诏起程之前,也曾听司空教诲,当以仁心,助陛下修订旧法,制定新律。俗语云:抚琴先焚香,作书必净手。焚香、净手,既是正身,亦是正心。臣冒昧,敢为陛下,以何心立法?」

  刘协一点也不意外。

  高柔能得到周忠的推荐,必然在某些方面与周忠有共同语言,也代表了周忠的一部分意志。

  但他并不担心这一点。

  他相信高柔就算受周忠的影响,也不会固执到冥顽不灵的地步。

  一是法律要适应时代,变化是固有的本性,研究法律的人不会像研究经学的人那么守旧,抱着五经不放手。

  二是高柔毕竟年轻,今年才三十岁。他二十岁之后的这十年已经是新风渐起的十年,他又在司空府做了几年令史,不可能一点影响也没有。

  「我君臣以王道为念,当然要以王道为立法之本。」刘协从容不迫。「商鞅生在战国,以争霸为念。张汤生在汉初,以强国为念。光武之后,儒学大兴,春秋决狱,一百五十年后,利弊也是有目共睹。如今要变法,首先要对之前的法做一番梳理,这个重任,你愿意接受吗?」

  高柔大喜,躬身领命。「臣愿竭诚,以报陛下。」

  请:m.bijianzw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