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758章 未来可期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刘协也早有取消州牧,恢复刺史的想法。

  但他没想到祢衡提议取消州牧,竟是因为牧有放牧之意,有违爱民之心。

  一开始,他还觉得祢衡这是书生习气未尽,过于重名。

  但仔细一想,又觉得祢衡说得有理。

  名不正,

  则言不顺。

  称呼有时候就很强的暗示作用。称州牧,就等于官方认可管理百姓就和放牧牛羊一样,没有将普通百姓当人看。

  在《说文解字了》中,牧的解释就是牧牛人。随着这部分书的流布日广,这样的解释也渐渐为更多的人所知。

  尤其是普通百姓。

  这时候,州牧这样的称呼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非常有更改或取消的必要,正如当初将工匠、医匠改为匠师、医师一般。

  而从这个建议中,

  刘协感受到的是祢衡对普通百姓发自内心的尊重,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说实话,这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建议是好建议,但肯定会有人觉得变更制度,有所不便。你准备一下,届时上书,在朝会上与公卿共议。”

  “唯。”祢衡心中欢喜。

  他虽然相信天子会接受他的建议,却没想到天子的反应如此果决,一点犹豫也没有。

  两人谈得投机,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

  荀文倩洗漱完毕,坐在房中等着。

  眼看着已是亥时初刻,外面还没有动静,她不免有些失望。

  估计天子又忙忘了。

  最近天子很忙。

  年关将近,郡县上计既将开始,各地的贤良文学也纷至沓来,

  准备参加年末的会议。关中诸军之间的矛盾也渐渐凸显,有人提议要重整诸军,

  但反对的声音也不小。

  虽然贾诩任太尉极大的压制了诸将,

  为天子减轻了不少麻烦,

  但这只是一时权宜之计,问题最终还是要解决的。

  军队是根基,不能留一丝隐患,有问题必须及时解决。

  相比之下,州郡的事就可以缓一缓,不必急在一时。

  一想到州郡的事,荀文倩不禁想起天子对荀谌的态度。

  很显然,天子对袁谭是否称臣并不在意,甚至有些拒绝。至于是拒绝袁谭,还是拒绝袁谭背后的那些汝颍人,就不太好说了。

  有时候,她也挺反感那些汝颍人的。

  一些倚老卖老的老顽固,不仅自以为是,而且胆大妄为。

  其中又以许攸为典型。

  这样的人就算称了臣,也未必会安份守己。与其如此,不如武力平定来得干脆,到时候保他们一条命就是了。

  正想着,外面脚步声起,

  侍女匆匆跑了进来。

  “贵人,

  天子来了。”

  荀文倩收回思绪,

  起身迎接。她刚走到门口,刘协就走了进来,满面笑容。

  “来晚了,来晚了。”刘协连声说道,抱着荀文倩的脸,在她额头亲了一下。

  荀文倩一边示意侍女去准备水,一边笑道:“陛下这么高兴,看来是有好消息?”

  “的确,出乎意料的惊喜。”刘协坐下,犹自感慨不已。“还是年轻人包袱少,思想转变起来容易。祢衡去汉阳几个月,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荀文倩很惊讶。“陛下和祢衡谈到现在?”

  “是啊,我们一直谈到现在。他这几个月很值,太值了。以后要形成制度,想入朝的都去地方实习一段时间,比讲道理有用。”

  刘协兴奋难以自抑,随即又说道:“长倩有一段时间没消息来了吧?”

  荀文倩想了想。“上一封书信是三个月前的。当时说开春之后可能会与一股蛮夷相遇,也许是在忙这件事吧。”

  刘协盘算了一下时间,觉得有必要关注一下。

  荀恽和轲比能已经走得很远,消息滞后严重。如果与其他部落发生冲突,只有西域都护府可以提供支援,兵力有限。河西四郡的驻军要有朝廷的诏书才能动用,一来一回,至少需要一个月。

  “杨修,长倩,祢衡,都是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如果士人都能像他们一样,大汉何愁不兴。”

  侍女端来了水,刘协洗了脸,漱了口,脱了外衣。

  荀文倩取来扇子,为刘协扇风。“陛下,这几个可都是世家子弟。你过于重用他们,怕是会引起不必要的猜疑。”

  “有什么好担心的。”刘协不以为然。“我不是反对世家,我是反对那些只顾小家,不顾大家的世家。普通人也就罢了,士人要有士人的担当,不能只顾着眼前的苟且,所有的道义都停留在嘴上。”

  荀文倩抿嘴而笑。“也只有陛下有这样的胸怀,其他人可想不到这么远。”

  “那是因为他们站得不够高,走得不够远。”刘协伸手揽住荀文倩的肩膀。“你去了一趟凉州,不也是眼界大开?”

  “那倒是。”荀文倩颇有同感。“一想到陛下说的那句我们已经将华山踩在脚下,我就觉得不可思议。在好长时间内,我都不敢相信。”

  “现在相信了?”

  “感觉上难以接受,但各种证明都表明,陛下说的应该是对的。”

  “比如?”

  “比如气候。我记得在凉州时,这个季节就没这么热,尤其是晚上,要盖着被子才行。我问了几个登过华山的人,他们说华山上的气候就是这样,越往高处,越是如此。”

  刘协哈哈一笑,随即说道:“你读了那么多书,有没有想过写一部书。”

  “我?”荀文倩连连摇头。“我可没那学问。我看书只是解闷而已,算不上研究,只求博杂,不够精深,岂能着书立说,贻笑大方。”

  “博杂有博杂的好处。你译的那几篇西域文字,喜欢的人不少,连孔文举都夸你的文字干净通达。如果你能将凉州见闻写下来,让那些没去过凉州的人感受一下凉州的风土人情,也是好事嘛。”

  “真的吗?”荀文倩喜出望外。

  同文馆开张后,她的确翻译了几篇文字,但没敢署自己的名字,怕被人笑话。能得到孔融的称赞,大出她的意料。

  孔融的思想有些顽固,但他的文章是出了名的好。能得到他夸奖的人一只手数得过来。

  “我还能骗你不成?你就当作解闷吧,有时间就写一点,攒上几千字,交给皇嫂,让她安排人印出来。”

  荀文倩翻身坐起。“陛下,臣妾最近译了一篇文章,你愿意看一眼,帮我挑挑错吗?”

  “可以啊。什么文章?谁写的?”

  “一个希腊哲人,与圣人大约同时,叫阿里斯托卡洛斯。唉,这西域人的名字就是麻烦。不过他的文章很有意思,有点像名家的白马非马论,看似胡说,却又有些道理。我拿捏不定,一直没敢送出去。”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