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650章 拂净乌浊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公堂之上,一片死寂。

  就连堂外方才群情激愤高呼的百姓,此时也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

  堂上堂外,都是呆呆地看着那落下的铡刀,滚地的人头,在地上溅射的一片腥红热血。

  包龙图方才那一番言语固然是大义凛然,尤其是在百姓耳中,更是激动人心。

  但真的亲眼看到了一个平日里高不可攀的权贵高门,死在了面前,还是以这种方式,人头落地,尸首分离,其冲击力着实是太大了。

  对百姓而言,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力。

  对堂上诸多权贵官员而言,却满是不可置信。

  这黑厮……

  还真的把朱双明给铡了?

  就这么轻而易举地铡了……

  这一刻,哪怕是襄王和方清这等本就倾向江舟这一边的人,也不由感到一丝不适。

  毕竟……

  刑不加大夫。

  这句话,从朱双明人头落地之时起,就变了。

  这不是朱家一家之事,更不是朱双明一人之事。

  是天……都要变了。

  作为既得利益阶层,这种观念是根深蒂固的。

  无论立场如何,只要这一点没变,就没有人会愿意这种规则被打破。

  这黑厮……简直胆大包天,无法无天!

  却也有人想得更多。

  三口铡刀,是陛下给的,这会不会是……陛下本来就有意如此?

  若只是一个黑厮,那倒罢了。

  若是后者……

  那就太可怕了……

  终归都是见过大风大浪之人,堂上众人经历一片死寂之后,都不由用眼角余光瞥向朱一颢。

  朱双明死在他手上,和死在黑厮手上,那完全是两个概念。

  倒是不知,他会作何反应?

  “唉……”

  却见他从朱双明的头颅上收回目光,沉沉叹了一口气,抬头道:

  “朱家出此孽障,老夫责无旁贷,多谢包大人为我朱家斩此大害,净我朱家门风!”

  说着还朝堂上诸人抱拳环礼:“也让诸位见笑了。”

  “不敢。”

  “老卿相言重了!”

  “这都是一人之过,与老卿相与朱家何干?”

  “朱家书礼之风,天下闻名,我等还是敬佩得很的。”

  大多数人纷纷起身,不敢受他一礼。

  朱一颢的威望极高,纵然出了朱双明这么一桩“丑闻”,那动摇不了他,更动摇不了朱家。

  尤其是他此时的表现,更是令众人心中发寒,忌惮万分。

  背地里怎么议论且不谈,却又哪里敢真的当面给他难堪?

  堂上包龙图打断众人“谦让”,摇头道:“朱老卿相,朱双明杀人夺财灭门,本官杀之,乃依律而行,与老卿相无关,与朱家亦无关,你不必言谢。”

  他这话听得众人暗暗摇头。

  一是暗自嘀咕这黑厮胆大,一点台阶都不给朱一颢下。

  二也是感叹此人果真是一张“铁面”,众始至终,都是一口一个国法,一口一个律例,丝毫不知变通。

  虽是令人腹诽,但他们却也不得不承认,此人还真有几分值得敬佩。

  许多事情,空口白话,说出来容易,可要言行如一,却是难上加难。

  此人便称得上这“言行如一”四字。

  至于“言行如一”的后果,那就不关他们的事了。

  “唉,朱家出了如此不堪之事,老夫实感元颜见人,这就告辞了。”

  朱一颢又叹了一声,抱拳一礼,便转身离去。

  行经朱良和王壮身侧,目光扫过朱良,却只是顿了顿,不见喜怒,便朝王兰道:“这位姑娘,此时虽是朱双明一人所为,但终归是朱家有愧姑娘,日后我朱家必会补偿姑娘。”

  说完,也不等面带愤然的王兰说话,便大步离去。

  众人看了眼他远去背影,再看王兰,都露出一丝怜悯之色。

  谁也不会认为朱一颢真的会补偿什么。

  怕是补刀还差不多。

  “啪!”

  包龙图也不理会朱一颢离去,一拍惊堂木,振声道:“朱双明业已伏法,左右,稍候便将堂上薄录、诉状、判文一应文书抄录,张贴金水门外,明示百姓。”

  “是!”

  “退堂!”

  班役应声,包龙图便径直起身,朝诸人一礼,便大步转入后堂。

  众人面面相觑。

  这黑厮……

  朱双明一案,似乎就此了结。

  但其实还有秋闱大比一案,却没了下文。

  却也没有人会不识趣地在这里戳破。

  这个案子,可不是杀那么一个商贾,灭一个平民满门那么简单。

  别说是朱一颢、朱家,就连在场的诸多权贵官员,都难免卷入其中。

  否则,他们何必来旁观?

  届时,怕是整个江都、甚至整个阳州都要巨震。

  离去之时,不少人都还是心思沉重。

  见识了那黑厮的油盐不进的作风,还有那御制“刑外之刑,法外之法”的三口铡刀,没有人再敢忽视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开封府。

  这哪是三口铡刀?这是在江都这片天上,悬了一把巨刃呐!

  不谈这些人的心思盘算,开封府公审朱双明一案,随着这些渐渐散去的百姓,如同飓风一样肆虐江都。

  几乎有人之处,都在谈论此事。

  怀右朱如此门第,出了这么一桩“丑闻”,就至少足以成为人们几年的谈资。

  被干脆利落地当堂斩首,更是如同巨石落下平静的湖面一般,激起惊涛骇浪,让人兴奋不已。

  不是人们幸灾乐祸,而是这事让百姓看到了一道光。

  大稷的百姓,早就习惯了这种径渭分明的界线。

  虽然都长得一双眼睛,一只鼻子,一张嘴巴,但权贵与平民,没有谁会当成是一样的“人”。

  百姓也不会认为自己能与权贵相提并论。

  律法?

  那是压在平民身上的律法,与权贵何干?

  他们平日里也早就麻木,甘于现状,认为理所应当。

  可此时此刻,朱双明人头落地,却让江都百的麻木,松开了一丝束缚,仿佛有某种东西在里面开始滋生。

  虽然大多数人仍是懵懵懂懂,只是觉得心中高心、提气,但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已经在蔓延。

  他们抬头再看天时,都忽然有种感觉,这平日里有些沉闷的天空,似乎清朗了许多,呼吸都顺畅了不少。

  在道兴坊,正在坊市间四处给人帮手作工,以此换取些微薄施舍的妙寂女尼,听到坊间众人兴高采烈的议论,不由抬起头,看着万里晴空。

  口中喃喃道:“何不见抬头睁眼,拂净乌浊见青天……”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