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16、大朝会请宽言官、杨廷和乞老归野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深记袁宗皋,“勿要使国事动荡,当徐徐图之”之言的朱厚熜,听到杨廷和极力恳求之后,皱着眉头,但并未出声。

  眼见着新皇帝如此固执,若不及时加以规劝,恐又是一位正德。

  是故梁储、王琼等原本乐见其成的官员,此时却咳嗽一番,立马站出班位:“臣以为华盖殿大学士杨廷和之言甚是!

  想我太祖高皇帝,文成武德,泽被四海,善待言官,设立科道,真主欲复祖、宗之治,则万万不可有此,因言获罪之举!

  天下圣明者,无过于君父!陛下初践大宝,攘除历年弊政,此三代圣王亦难企及,何以今日却自毁长城邪?

  伏望圣人聪明天祚,万勿以宵小而有损圣德之名,臣等翌日归于九泉,可笑颜面对祖、宗在天之灵也!”

  有了天官与内阁大学士打头,也就意味朝堂风向标,正在维护言官。

  此时无论是讨厌言官,或是喜欢言官者。

  多人走出班位,伏地顿首:“臣等期颐圣人垂怜,自古圣君未有因言治罪之举。

  我朝圣天子在位,是故清除弊政,中兴皇明指日可待,焉可因此小事,有伤陛下平明之理?”

  百官皆以杨廷和、梁储、王琼之言甚是。

  如果今日朱厚熜连言官都可轻易处置,来日处理诸人之时,又该如何对待?

  如此岂非再次变回正德年间?

  正德十四年,阙前所跪一百零七人,被杖毙者十余,其中还包括金吾卫、都指挥使佥事张英,跪于端门上谏,亦被施以廷杖八十后毙。

  这些事情才过去不到两年而已,大家可谓历历在目,如何敢掉以轻心?

  所谓兔死狐悲!

  连科道言官,被皇帝肆意处罚,而众人选择袖手旁观。

  翌日天子无故处罚自己,该当如何?

  言官吹毛求疵,风闻奏事,想让大家都成为圣人先贤,动不动就上纲上线,的确足够烦人。

  然其也并非无用呀!

  当皇帝肆意欺凌自己之时,这些讨厌的人,同样能够为自己所用,上谏规劝天子。

  还有一个绝佳用处,那就是帮助自己打击政敌!

  官场上,基本没人屁股干净。

  即使干净的,找人抹黑一下,然后可以“无意”中泄露出去,言官必然恶狗捡屎,蜂拥而上!

  科道言官之职,便是如此,监察百司,规劝天子之用,故而明代争斗基本上,科、道基本每次率先冲锋陷阵,为他人做排雷兵!

  其中或有别有用心之徒,被人当枪使,不过也不可一言蔽之,就一定无赤胆忠心之辈!

  譬如科道言官规劝天子,其中有不乏有邀直买名之辈,然可一言概之,此辈皆是别有用心之徒?

  凡有脑子之人,皆不会如此想法!

  俗话有云:“一样米养百样人!”不外如是!

  如以偏概全,不是蠢就是坏!

  朱厚熜见文武群臣,合词共意,遂轻轻哼了一句:“今满朝文武合词劝谏,朕虽有心处置尔等,然思重臣之意,不予追究,希望诸君日后勿要无事生非,使朝堂无法安宁也!”

  朱厚熜放过言官,但不代表言官就此善罢甘休,各自依旧跃跃欲试,想要再行劾奏杨廷和!

  若说明代官员不怕死,也有不少,如正德年间弹劾刘瑾、规劝正德南巡、北狩,左顺门血案,杨继盛、海瑞等等,皆是前赴后继,不惧死亡。

  若说怕死的言官,同样也多如蝼蚁。

  但眼下不然,众言官摸清朱厚熜命脉,今上爱惜羽毛,必然不会太过苛责言官。

  心中有了主意的言官,瞬间腰板子也硬了起来,各自准备清清嗓门,来一场大明第一谏,不将大明自李善长之后第一奸臣骂死,誓不罢休!

  然而此时的科道言官,则内部意见发生了分歧,其中有人暗中示意同僚,暂且莫要急躁,当徐徐图之。

  遂言官在此时,皆迟疑一旁,未敢轻下决议!

  他们可并非愣头青,每个科道言官,最少也是在其他岗位,任期满后,再行迁至都察院及六科等衙门任职。

  至于说初出茅庐之人,则根本不会予以科道重任,新科进士,若想成为科道官员,首先礼部铨选便不会应允。

  正在科道言官、以及翰林院清流迟疑之时,杨廷和伏地而拜:“臣杨廷和启奏圣人,廷和本庸人之姿,仰赖大行皇帝仁德,不弃臣无能,授以一品之厚禄,参赞机要之职。

  今骤闻犬子不法,假借臣之威名,借阅国家典籍不归,细思之,盖此乃臣昏庸无能所致。

  廷和老迈昏阙,已然不堪重用,伏惟圣天子念臣略有薄功,允臣致仕还乡……

  杨慎大罪,当处之以刑,不然无法一振新朝纲领,乞求圣人明鉴千里……”

  朱厚熜此番做法看似恩待,但杨廷和久经宦海,这等小儿伎俩如何能够瞒得过他的法眼?

  朱厚熜之法无非就是将他放在火上炼烤。

  不然,何至于他加官进爵赏特权,连儿子都从翰林院编修,晋升翰林院侍讲,还直起居。

  要知道明朝自宣德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再也无人担任直起居一事,如此也就无起居注一说。

  时隔多年,眼前这个少年天子,突然让杨慎直起居。

  这并非恩典,乃是实打实的陷阱罢了!

  自汉孝武皇帝时有禁中起居注伊始,历代都偶有起居注流传,直到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始置起居令史,另有修起居注、监起居注等官,侍从皇帝,负责天子言行起居记录,为后世皇帝为鉴。

  皇帝起居注有内外之分,皇帝入后三宫时,则由女官记录天子所有言行举止,包括临幸之事皆记录在案,此谓之“彤史”,掌记宫闱起居之事。

  譬如万历皇帝曾私自临幸妃嫔,若非彤史记录在案,则朱翊钧必不认账,朱常洛日子更惨。

  而朱厚熜所言杨慎直起居,则是负责外起居注,随皇帝出入前三殿,以及文华,武英殿等,且原则上是不允许跨过乾清门。

  然除后宫以外,起居官则需随时拿着纸笔,跟在皇帝,向使皇帝是要如厕,起居官也需在一旁,如同宫侍一般,侧应一旁,等待皇帝召见。

  如若不然,假使皇帝如厕之时,突然说出一句至理名言,或者做出一首诗赋,乃至于想出一套治国良策,则天下无人知晓,此策出自何时何地,成为一件历史悬案。

  是故凡为直起居则,皆为天子心腹肱骨,负责顾问之权。

  执掌着,原先内阁大学士,尚未有今日这般权势之时工作。

  而朱厚熜甫登大宝,不过数日,连朝臣都未曾认清。

  杨慎何人,其有何能力,其秉性如何,朱厚熜一概不知!

  却将此重要岗位,常伴帝王身边,备咨顾问之职,授予一个是敌是友尚且不知之人,其动机足以令人深省。

  天家无小事!

  即使皇帝咳嗽一声,百官也得再三细思,皇帝这声咳嗽,是感冒,亦或有话吩咐,或是觉得此人之言,是否有所不妥等等。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