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568章 赵桓是个要脸的人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李清照致仕的时候,是享受三品侍郎的待遇,又管着市舶司,每年过亿的进出,自然是非比寻常。

  只是置身官场之后,李清照突然有了别样的感觉。

  按理说她出身显贵,又嫁得好,至少前半生无忧无虑,神仙中人,见解自然不同。后来虽然历经变乱,但是先在军中,后又到市舶司为官。这份经历放眼天下,也是独一无二的。

  奈何李清照在做事的时候,总觉得有掣肘,总觉得不舒坦。

  圣君英主,天下焕然一新,怎么还有掣肘?

  李清照想不明白,直到有一次她跟同僚争执,结果有人说自大宋立国至今,便是如此了。

  一句话,似乎点醒了李清照。

  眼前的大宋朝,到底不是从头开始的。别管做了多少改变,到底是老赵家的天下,从头到尾,从上到下,还是有那么点味道,是万万没法消除的。

  也正因为如此,李清照才提前致仕,并没有留恋。

  等她到了扬州之后,不断接见各方名士,甚至也登坛讲学,渐渐的,李清照有了一番别样的想法。

  “易安居士,你这是要让朕做不孝之人啊!”赵桓幽幽道。

  李清照怔了片刻,急忙道:“官家守护江山,中兴基业,光大朝廷……所作所为,堪称至孝!”

  “既然至孝,又怎么能刨祖坟?”

  “官家,老臣窃以为非是官家不孝,乃是祖宗留下的格局不够。譬如始皇,一统六合之后,自称皇帝,革新天下,定下诸般规矩,皆是从前秦王所不曾为的。更自号始皇帝,世人会说始皇帝不孝吗?”

  李清照说完,偷眼看了看赵桓,发现官家面色如常,她索性继续道:“官家收回了燕云之地,开疆拓土,如今我大宋疆域辽阔,胜过大唐。物阜民丰,百姓安居乐业。文治武功,皆冠绝历代。臣斗胆恳请官家,行始皇帝事!”

  “焕然更新,重订典章!”

  李清照说完,颤颤跪倒,伏身请求。

  赵桓沉吟不语,心中却是起伏不定,思前想后。

  朱熹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名气,跟他精辟的正统论说有很大关系。可若是再过一百多年,到了明朝,还会纠缠正统吗?

  对不起,不会了。

  大明朝可是相当自信的,三代之后,就他一个正统,不服气都忍着!

  明朝人的自信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就拿西晋来说,他们要庆祝大晋立国,从哪里开始?

  高平陵之变吗?

  那是能拿得上台面的吗?

  靠着腐朽萎靡的世家大族谋夺天下,西晋从立国之初,就是一副亡国之相。

  当然了,大哥别笑话二哥。

  大宋的立国也不怎么样,陈桥驿黄袍加身,欺负孤儿寡母,哪一样能拿得出来当国庆日?

  为什么大明朝硬气?

  朱重八出身贫农,没吃过元朝的俸禄,他的家人几乎都死在了天灾人祸之下,他不欠元朝半分。

  至于小明王,一个娃娃,谁又会当真?

  老朱是真的一刀一枪杀出来,拿回了丢失五百年的燕云之地,恢复了华夏盛世的版图,开创三百年基业……从头到尾,都是自己奋斗出来的,杀功臣,杀贪官,杀豪强,杀一个血流成河,依旧百无禁忌。

  几千年的历史,也就这么一个了。

  唐太宗李二算是圣君吧?他的文治武功摆在那里,自是不用多说。可是他们李家本身就是西魏八柱国出身,是地地道道的武将勋贵世家,自然而然,要对武人好一些。

  这倒不是否定李二,只是说他出身如此,而且也凭着高超的手腕,笼络住了群臣,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世,从个人能力而言,是无可挑剔的。

  当然了,唐朝在立国之前,就缺少对武将的约束,弄出了天宝十节度,弄出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样的事情也落在了赵桓头上。

  他的确做了太多的事情,把大宋朝从里往外,都给折腾了一遍,加上开疆拓土之功,赵桓足以傲视历代官家。

  可是说到底,他还是姓赵,国号还是大宋,奉行的法度还是大宋的刑统。

  如果说赵桓驾崩了,再过几十年,重新回到了原来,依旧是文恬武嬉,乱成一锅粥,也不用太惊讶。

  毕竟大宋从立国开始,就是如此,又有什么好惊讶的。

  “朕光复燕云之时,也说过要重开天地,再造乾坤!”赵桓低声叹道。

  依旧匍匐地上的李清照沉声道:“还是不够!官家要拿出更大的魄力啊!”

  赵桓失笑道:“更大的魄力,那就要更改国号了。”

  “臣以为未尝不可!”李清照眼前一亮。

  赵桓顿了顿,思量片刻,就摇头道:“行不通的,就算是朕改了国号,依旧能改回去,只是如此,远远不足以改天换地,不行的。”

  赵桓喃喃自语,随后让李清照起来,还给她赐了酒宴。

  从行在出来,李清照有喜有忧。

  官家应该是听进了谏言,可问题是官家不愿意改国号,不愿意重新开始,总归是不圆满的。

  还在大宋的烂泥潭折腾,能弄出什么玩意啊?

  李清照执着于此事,也不是一时兴起。

  作为少数迈入高层的女性官员,李清照深深感觉到无力感,增加女官数量,提升女子地位……哪怕在分田的时候,已经给了女人财产权,有了一块土地,但是枷锁还在,天花板依旧。

  除非,除非能重开一国,把男女平等写进祖制!

  虽然说自古无三百年盛世,但是甩掉了前面的包袱,绝对能大大延长王朝的寿命,做事也能从容太多。

  对官家,对百姓,都是好事情!

  李清照虽然是一介女流,但是从前她就有偌大的名声,再加上这二十年的积累,已经俨然一面大旗。

  她返归之后,立刻投书报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单以版图一项来说,如今的大宋拿回了燕云之地,向北囊括了整个草原,一直推到北海。

  向东,不光是拿回了辽东之地,还顺手把高丽给吞了,就连倭国也有大面积捏在大宋的手里,算是个保护国。

  往南算,大理,安南,占城……这些国家或是并入大宋,或是老老实实臣服,和本土也没什么区别。

  向西,不但整个西域之地纳入了版图,宋军的前锋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唐朝。

  疆域辽阔,版图广阔。

  单论面积一项,就超过了昔日大宋四倍!

  如此国势,如此局面,方能称为“朝”,昔日之大宋,不过是一国罢了!

  从秦国到秦朝,从宋国到宋朝……李清照输出了暴论。

  出乎预料,李清照得到了热烈的回应,尤其是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格外热烈。

  这些年轻人普遍观点,从他们记事开始,就是赵桓当皇帝。最初的确很困难,又要打仗,又要改革,还有一些人随着父母南逃,居无定所。

  但渐渐的,生活开始好转。

  检地,土断,均田,均赋……一项项的措施落实下来,总算能吃上一口饱饭。随之而来,大军不断推进,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

  还有一项,学堂越来越多,穷苦人也能入学。

  多少人几辈子穷苦人,还是在赵桓治下,第一次读书识字,第一次会写自己的名字。

  尤其是读书之后,大家伙才知道,原来之前的大宋朝那么不堪!

  不光打不过辽国,也打不过西夏,谁都能来欺负大宋。

  国如其名,除了往外送钱,就没有别的本事了。

  所有的改变都发生在官家的治下,二十年间,大宋脱胎换骨,远迈汉唐。

  既然如此,又何必流连过去,不如就重开天地!

  从李清照发表文章之后,赵桓的行宫外面,不断有人前来请愿。

  最初只不过几十个人,但很快就突破百人,千人……而且也不局限于扬州,各地的臣民,纷纷涌来。

  数量之多,一眼望不到尽头。

  这么多人,跪在外面,带头的顶着万言书,烈日当空,汗流浃背,也不愿意离去。

  “官家,臣拦不住了,还请官家定夺。”陆游苦兮兮道,最近几天不断有亲朋好友联络他,求他带头上书劝说。

  还给他送礼物,各种珍玩字画,不计其数。

  吓得陆游提心吊胆,生怕会出什么事情,把自己陷进去。

  赵桓沉吟着良久,突然道:“外面人多吗?”

  “多!人山人海啊!几万不止!”

  赵桓眉头低垂,“几万人,很多吗?”

  这话不好回答,说多也算是多,可相比起整个大宋,就微不足道了。

  “官家有万民拥戴,人心所归,做什么事情,都无有个不成的!”

  赵桓突然笑了,“你去把朱熹叫来,同样的话,问问他。”

  不一会儿,朱熹来了,他听到问题,脸都黑了,咱就是个微末小吏,哪能用这么大的难题考我啊?

  “臣,臣愚钝,还望官家宽宥。”

  陆游一听,简直气坏了,你怎么能回避?

  不行,必须回答!

  哪知道赵桓突然低声叹道:“朕也拿不定主意啊!”

  赵桓居然起身,让陆游和朱熹陪着自己,出了行宫,来见这些年轻人。

  “你们给朕出了个难题啊!要说国势胜过昔日,朕是认下的。只是眼前的国势依旧是强汉盛唐的格局,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朕总不能如真宗皇帝一般,往自己脸上贴金吧!”赵桓道:“大家伙还是回去,好好思索,咱们大宋如何才能更上一层楼!”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