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一开,只见一身穿白色盔甲的男子徐徐走来,嘴里喜道:“哎呀呀,令公来了,一路辛苦,还有几位少将军,都说杨家一口刀八杆枪,威震天下,如今一见,果真名不虚传。”
“潘仁美!”杨希狠狠咬牙,怒道:“刚才你拒不开门,害我差点死在幽州城下,我说过,定要将你扒皮抽筋不可。”说罢张牙舞爪就要冲过去。
潘仁美见他双眼猩红,面露凶煞,心里发怵,惊道:“杨七郎,没有皇上手谕,辽军又大举压来,我身负守城之责,又岂能因小失大。”杨希道:“胡说。你们推来推去,骗我去杀四门,分明是想借刀杀人,但是我杨老七福大命大,你们奸计没有得逞,老贼,拿命来。”
杨继业强压怒火,道:“七郎,给我住手。你独自行动,没有皇上手谕,潘太师不开城门,也是情理之中。”杨希一阵委屈,气急败坏道:“爹!”登时两眼一抹黑,昏了过去。
潘仁美故做关心道:“哎呀,快快进城,让郎中看看。令公,一路辛苦,先快快进城,别让皇上久等了。”杨继业冷面不语,吩咐大郎照顾七郎,自己随潘仁美上殿面圣。
不是他不心疼儿子,潘仁美公报私仇,当众杀他儿子,岂能不忿。可眼下幽州危急,不宜再生事端,而且他想着,若能借此化解两家矛盾,何乐而不为。
赵光义见杨家前来,喜上眉梢,急忙率领文武大臣迎接,可谓隆重之极。
当夜,杨继业率部偷袭辽兵西边大营。白天辽兵闻“杨无敌”之名字如惊弓之鸟,军心不稳,夜间又被偷袭,溃不成军,幸好耶律休哥率兵赶来,才不至于使得西边大营防线大溃败。
而杨继业此行目的就是偷袭辽军粮草,运往幽州城,解燃眉之急。宋军得粮草救急,欢呼雀跃,纷纷感激杨家父子。
粮草被劫,耶律休哥大怒,若不及时补充,唯恐军心大乱,当即要当众斩耶律沙。幸得众将求情,打了五十军杖,让他戴罪立功。然后星夜赶往萧太后和辽帝所在后军,商议对策。
过了几日,赵光义和众将在商议如何解幽州之围,中军官忽进帐来报:“皇上,城下有大辽使臣来访,请求面见。”
赵光义略做迟疑,道:“带他上来。”然后对文武大臣道:“此番辽国来使,诸位以为如何?”
潘仁美道:“恭喜皇上,或许是辽国来降。”赵光义笑道:“哦,潘太师,这是何故?”潘仁美道:“启禀皇上,咱们断了辽军粮草,眼下敌军是进退不得,只有求和才能保全。”赵光义笑而不语。
不一会,进来一位辽国使臣,微微躬身,朗声道:“使臣参见中原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他汉语字正腔圆,声音尚有些稚嫩,但铿锵有力,着实让众人吃惊。
“贵使请起!”赵光义缓缓道:“不知使臣尊姓大名,在辽国官居何职?”
“区区乃于越大人帐下一名参军,贱名何足挂齿。”
赵德芳冷道:“区区参军,也堪当使臣之命?看来辽国无人了。”
殿内一阵哄笑,那使臣缓缓抬起头,红脸圆眼,俊朗逸飞,年纪不足二十,眉间飞舞,熠熠闪光,不似寻常之人。他缓缓道:“中原有句古话,英雄出少年。年少为使者,比比皆是。如今看来,宋朝均是以貌取人之辈,又何笑我大辽国无人。”
殿内登时哑口无言,都没想到这少年竟如此伶牙俐齿。潘仁美道:“都说辽国乃番邦,不知礼数。下邦之臣来见,不通姓名,就是大大不敬。”
那少年道:“我大辽国自耶律阿保机立国近百年,开疆扩土,东至库页岛,北至色楞格河,西到阿尔泰山,南至……南至霸县,从未称臣纳贡,何来下邦之说。”说到“霸县”时,他微微一笑,甚为嚣张。
宋朝将领们义愤填膺,这分明就是来挑衅的,曹彬大喝一声,道:“放肆,你当这是你辽国吗?黄口小儿,只身前来,藐视我大宋,不杀你,何以见三军。”
那少年哈哈大笑,道:“两国交战,不杀来使,堂堂宋朝,竟没有容人之量。我为两国利害而来,你等却刀兵相见,如此不必多言,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退下!”赵光义怒喝一声,对方乃一少年,自觉当有大国风范,道:“来使请坐。”立刻命人搬来凳子。那少年也不客气,道:“这才是中原国该有的气度。”说罢就往凳子上坐。
赵光义强压怒火,道:“不知贵使前来,有何赐教?”
“下官说了,为两国利害而来。”
“如今我大宋占据燕云各州,兵势煌煌,只有利,何来害?”
少年笑道:“皇上何来自信只有利而无害?”
赵光义笑道:“眼下形势,一目了然。”说罢和众将一并笑了起来。
那少年站了起来,道:“皇上,自宋辽开战,虽各有胜负,但大宋统一中原,元气大伤,论兵力战力,焉能与我辽国相比。”
“我军攻克幽州,这又当如何?”说话的是崔彦进,道:“来使难道不知满城、雁门之战吗?”
这两场战役,确实大大鼓舞宋军士气。那少年轻笑一声,道:“下官来此不是与诸位逞口舌之快。这一时胜负岂能定两国之势。如今贵国虽占领南京,但我辽军将城四围,断其粮草,试问贵国如何解围。再说贵国中西二路大军,以被我南院大王耶律斜轸拦截,无法救援南京,试问皇上如何解围?”他一连串发问,赵光义和众文武大将皆哑口无言。
赵光义道:“那依你之见,我军势危,又为何屈尊而来?难道不是因为贵国情况,也无比糟糕。”
少年道:“是也,非也。”他顿了顿,续道:“贵国大军来犯,孤军深入,后方粮草不济,岂能久留。我大辽虽丢了一城,但良将兵马仍在,若破釜沉舟,只怕是两败俱伤。下官见此,特来劝说两国罢兵,岂不两全其美。”
“罢兵?”赵光义道:“贵使说笑了。难道我大军劳师动众,就无功而返?”
少年道:“不然。我主年少,一切由太后把持朝政,国内多有不服者。萧太后一心想两国和平,百姓安居乐业,所以想借此契机,特在金沙滩上设下双龙会,请皇上前去赴宴,双方罢兵言和,共商两国边境大计,互不侵犯,以免生灵涂炭。”说罢从怀里掏出文书,双手捧上。
“双龙会?”赵光义两眼放光,道:“有意思,呈上来。”旁边太监前去取来,交于赵光义。
少年道:“不错。届时萧太后和我辽帝在金沙滩恭迎皇上大驾,共商两国大计。”
赵光义看了文书,思忖片刻道:“贵使先下去休息,朕要和诸位大臣商议过后,再给答复。”
少年道:“好,下官静候佳音。”说罢就退出大殿,去馆驿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