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560章 开始抢购物资了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秦宇来到开封除了鼓舞士气外,其他作用接近于无,硬是陪着百姓喝了两天的稀粥,等到洪水下降到城墙根附近,其他坝段显露出来后,才一边组织城中的人前去填堵缺口,一边派人前往附近各县统计损失,发布安民告示。

  经过几十万百姓和数千大军的两天奋战,终于勉强将长达两里多宽的豁口填上了,直到这时,整个开封府附近的洪水才彻底褪去。

  放眼望去,原先的农田全都变成了淤泥河沙,四野的村落早已面目全非,百姓已不知被冲到哪里去了,辛辛苦苦修建的路基更是完全没了踪迹。

  直到七天后,各县的损失才统计了上来,对于开封府这次的灾情秦宇也得到了一个大概的数据。

  和他预料的差不多,开封府附近的数个州县损失最为惨重,除了城中之人大部分幸免,四野的百姓几乎全部遇难。

  原先开封加上附近几个州县的人口,总计高达两百余万,现在却连百万都不到,至于损失的房屋农田和其他财产根本没法统计了。

  而除了开封府附近的几个州县外,其他州县同样遭受了水灾,只不过相对而言,没有开封附近这般严重。

  不过人员损失虽然不重,房屋也大多只是浸泡,可即将收获的棉花却是已经颗粒无收了,无数的百姓跪在农田大哭。

  此次受洪水淹没的州县多达几十个,除了整个开封府,其他地方也都或多或少遭受了水灾,损毁的农田,高达两千万亩。

  没办法,光开封一府的农田就整整有两千余万亩,四百万人口。

  开封府这地方虽然容易遭受水灾,但损失的人口,还是必须要补充的,农田也是继续要人种的。

  因为只要丰收一季,恐怕整个北方都能吃上一年,所以秦宇也只能暂时调军队前来修整农田,争取十月份改种冬小麦。

  到了此时,秦宇也终于知道开封府不适合种棉花了,因为棉花是春种秋收,搞不好夏季就会被洪水淹没,而冬小麦秋种夏收,则能很好的避免洪水的汛期。

  开封府附近的几个州县,已经没有足够的百姓来种田了,正好可以将黄土高原上的百姓迁过来耕种。

  秦宇的计划是,一边先由军队将农田清理一下,然后种下冬小麦,一边开始统计黄土高原上的人口,做题前准备,开年后就开始迁移,争取夏收前,将百姓全部迁移过来,到时让他们自己收割,田里的小麦就作为补偿好了。

  至于冲毁的房屋,冬季时可从南阳,河北,山东各地征调百姓前来修建。

  为了迁移工作的顺利,秦宇决定让红莺亲自前往陕北负责这件事,而且立即启程。

  对于其他各县受灾的百姓,秦宇也只能给每户提供十两银子的无息贷款,三年后再归还,分五期每期一年。

  同时秦宇任命了一位黄河治理总督,挂工部左侍郎衔,全权负责黄河改道事宜,将原先的旧河道,该疏通的疏通,该搬迁的百姓搬迁,争取明年夏季前就开始改道。

  为此秦宇专门从内库拨了三千万两银子的专款,来治理黄河改造事宜,而负责这一项目的黄河总督,正是开封府的那名工部官员。

  有秦宇亲自坐镇开封,大大的提高了各方面的效率。

  一时间河北山东的上百万正在修整官道的青壮百姓,纷纷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前往黄河旧道,开始挖掘疏通工作。

  大量的物资粮食和国卫军也源源不断的从湖广抽调来开封。

  这时候襄阳至许州北面的木质轨道,真正的作用就发挥了出来。

  所有的物资和人员全部都走汉江,先到襄阳作为中转,然后直接走轨道抵达许州北部,既快捷又节约成本。

  与之相反的是江南的物资人员,则是被滞留在了淮河以南,寸步难行。

  因为江淮同样遭受了洪灾,受灾面积比开封更大,只不过江淮的洪水是慢慢上升的,不似开封那般凶猛,所以被淹死的百姓虽然只有二十多万,可房屋农田损失一点都不比开封小,至今洪水都还未完全退却。

  这导致运河完全无法通行,官道要么都还泡在水中,要么就泥泞不堪,车船运输彻底陷入了瘫痪。

  钱彬在江南也是心急如焚,只得一边命各地加紧整修管道,疏通运河,一边征调商船,直接走长江,从湖北绕道。

  恐怕所有人都不会想到,这次的大洪灾,竟会引发大秦的第一次金融危机。

  秦宇同样也没想到,此时他将精力都放在了开封江淮以及黄土高原上,而忽略了山西,河北和山东。

  随着南方秋收结束,九月底北方各地的青壮开始返回家乡,准备冬小麦。

  虽然只干了一个多月的活,每人只挣了二两银子,但由于开春以来干了四个多月,加上银行贷款,几乎家家户户都存了十多两银子,尽管陆陆续续购买粮食盐巴花出去了不少,可依然结余了一些,所以这次几乎所有的青壮都打算用赚到的银子,买一些棉布给婆娘娃儿做件新衣裳。

  毕竟北方大多数普通百姓,身上的衣服都跟乞丐差不多,正因如此,秦宇才给他们每户都给了一些贷款数额,用来维持基本的生活。

  因为北方虽然人口锐减,所有人去年都分了田地,但那时已经过了种冬小麦的时节,所以从去年冬季到今年现在一直都是在靠贷款和做工度日。

  好在各地商行的物价都不贵,加之北方的人口又锐减,各地的百姓也勉强能混个温饱,妇女老弱在家收拾农田,青壮去外做工,宝钞也是攒着用,能省一文是一文。

  可随着上百万青壮返回家乡,挥舞着宝钞冲向了各地的商行以及代理商铺,排起了长队购买布匹,虽然每人都只买一匹,但架不住人多,这导致各代理商铺的布匹很快就断货了。

  百姓只得去其他店铺购买,而其他布商虽然不敢猛涨价,但涨个一两成还是没问题的。

  各地的士绅地主见棉布棉花涨价,连皇家商行都断了货,同样也加入了采购大军,疯狂抢购棉布。

  短短时间,北方所有的棉布棉花就被抢购一空,买不到棉花棉布,百姓只得选择购买一些粮食和盐巴。

  由于大秦商行的粮食盐巴,都是走江淮运河运往北方,原本九月初就应该运到的大量粮食盐巴布匹,全都被洪水冲走了,这导致各地的粗盐粮食竟也出现了短缺。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