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章十二之险(二)
尽管对刘信煽动众将热情感到不满,刘邦却知道自己这个侄儿这样说,心中怕是已经有了方案。会议便在是和是战的讨论声中结束。
刘邦单只留下刘交、刘信、张良、陈平、周勃、灌英等亲信之人。军情机密,自不可能在人声鼎沸时讨论。
关于是战是和的问题,其实若仔细观察的人不难看出,刘邦所留下的众人中,除陈平外,其余都是主战之人。如此,刘邦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他是决不能坐视田横无功自王的。
众人围着长桌案上的舆图或站或坐,并无多少拘束。
张良与陈平二人时而低声交谈。时而将目光放在舆图之上,在推演齐国目前形势,以及汉军兵力该如何部署。
须知道,因有泰山与沂蒙山作为阻挡,进入齐地只有或南或北两条道路。
北部通道是指从济北郡进入齐地,南部通道则是走沂蒙古道。此时汉军距离北部通道近而距离南部通道远。
但南部通道与楚相连,韩信又与齐国有很深的渊源。汉军若经北部通道入齐国,便无法对齐国发挥影响力,难保韩信不会与齐勾结。
周勃与灌婴等人虽然盯着地图,两眼瞪得老大,攻城拔寨他们还行,庙堂中的谋算却并不在行,所以心中却并没有多少想法。
刘信的两眼并不在地图上,却是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而已。
刘邦打量刘信许久,料想若自己不开口,自己这侄儿怕也能跟着自己一起沉默到天亮的。刘邦可不愿意与刘信在这里耗时间。他与刘信不同,他还想着回家搂着婆娘睡觉呢。
刘邦点名刘信问道:“信哥儿认为我们是从济北进攻齐国好还是往南走沂蒙山道好?或是两头并进?”
刘信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因此在回答叔父这个问题之前,臣侄想问陛下,对于陈中尉先前所列的三点考量,可有什么回答吗?”
听到这叔侄二人的谈论,陈平却是一愣,他先前的话,却并未经过多少思量,只是为了反驳而反驳,如今被刘信拿来应付刘邦,自己心里怪不好意思的。
刘邦一时无语,他与刘信相处日久,却也明白了刘信的一些套路……在将人心中的热情煽动出来后,又从不介意直接往人心口泼一盆冷水。
但面对刘信的话,刘邦却不得不重新斟酌其中的利害。
这时张良道:“若要攻打齐国,其实用不到汉军精锐。还是征召河北子弟以及诸侯兵为便。”
张良点到为止。
谈及河北子弟,便绕不开刘信。刘信防守邯郸成功,为自己在河北子弟心中留下了巨大的声望。而且,刘信还遗留了陈郗的一支兵马在邯郸城中,若要平齐,亦能够调遣来使用。
如此,只需要派遣刘信前往河北,平齐不难。只是刘邦对刘信一向猜忌,张良因此倒也不敢将话说得太开了。只能说懂的都懂。
刘邦没有回应张良的话,却是问刘信道:“信哥儿的意见呢?”
“田横无甚功劳,自封诸侯王。这让魏王、赵王、燕王等人的面子往哪里搁?他们被陛下任命为诸侯王,享受荣华富贵,自也有义务帮助陛下平叛。臣侄赞同张先生的言论。”
“臣侄建议,陛下当御驾亲征,田横必然胆寒。诸侯王们听陛下亲征了,总不至于学先前一般作壁上观,必然要亲自领军侍奉陛下左右的。有诸侯王的兵马加上征召的河北子弟,陛下身边便有一支十分可观的兵力了。”
刘信又指了指自己:“田横在莒县起义,却并不急于占据临淄。很明显有联楚自存的想法。若陛下允许臣侄率领陈郗部作为先锋军,为陛下开道,占据历城,先声夺人,则临淄未必不可得。待陛下主力来到,便可对齐国形成泰山压顶之势。齐国必然灭亡。”
刘信洋洋洒洒一番论述,却是让人有拨开云雾见天明之感,张良向刘邦拱手道:“信哥儿此言颇合兵家之道,陛下何不纳之?”
刘邦道:“如信哥儿所说,齐军主力在莒县。田横既然能够存齐联楚。韩信难保不会存楚联齐。若由韩信指挥他在齐国的旧部,我们还有多少胜算?”
“韩信既然放弃了在齐国的部众,而接受楚王之封,显然有一国之地便已经满足。无论如何都不敢与中央交恶。只要我们占据了齐地大部,韩信也不会知难而退,不会再支援齐国了。即便韩信有意试探汉军兵锋,我军堂堂之阵,正义之师,又何必惧之,若韩信背汉,正好可以一举而灭两国。”
若别人说这话,别人只会当他是吹牛。但这话从刘信口中说出,却又不一样了。无论刘邦愿不愿意承认,刘信都可算是他的腰胆。有刘信在,刘邦即便在面对韩信时,却也能够从容一些。
而且刘信毛遂自荐为先锋的这种举动,可以说是将辛苦留给自己,将风光留给刘邦,也搔到了刘邦的痒处。
刘邦当下点点头,同意了刘信的请求。
刘信又道:“臣侄身边并无多少得力之人,还希望陛下允许吕禄、吕产到臣侄军中听候调用。”
吕禄、吕产是吕雉的亲人,也就是外戚。而且外戚总是和宗室关系不好。刘信请求吕禄、吕产到自己军营中,当下让刘邦彻底放下了心。自是也同意了,刘邦还特意将吕禄、吕产叫来,好生安抚了一遍。
刘交在一旁看到这样一幕叔侄和谐的场面,作为深受《诗经》熏陶的文艺老青年,却是感动非常,并未察觉到这表面的温情下,底子里所散发的阵阵凉意。
次日,刘邦为刘信送行后,刘邦也陆续往各诸侯国派遣了使者,要求他们发兵,助汉平齐。
刘邦也不再去洛阳,而是率领所部兵马沿驰道东行,另外派遣曹参、李左车前往河北,征召河北子弟。
面对刘邦气势汹汹而来,魏王彭越连忙率领魏国兵马加入汉军。张耳已死,张敖为赵王,以父亲新丧为由,未有亲自前来,却也派遣贯高领万余人助战。韩王信是亲自来了,只是韩国一郡之地,兵力没有多少,但韩王信到底也算是一员猛将,对于平齐大业终究还是有所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