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652章 沮授的最后一次挽救尝试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沮授选择辛评作为工具人,是经过慎重的权衡的。

  一方面,他跟辛评有交情,两人都是早在袁绍来冀州之前,就为前两任刺史、州牧服务过了,同僚时间长达十一年,几经易主。

  另一方面,辛评一家其实不是河北本地人,是之前的冀州长官从外地带来的幕僚,这一点跟籍贯冀州的沮授又能保持一定的距离。

  袁绍这些年来,很少觉得“辛评是沮授这一派的人”,但也不会觉得辛评是颍川/南阳派,而是属于河北派和颍川派之间的中立者。

  七月初六,关羽逃跑之后,当夜沮授就去找了辛评,把他为国为民一心秉公的战略考量跟辛评充分商议了一番。

  辛评这人虽然小节方面不太注意,私德比沮授差、会收钱办事,但大事上还是比较清楚的。

  他知道沮授是有大才的,也听得出对方的计策比袁绍目前执行的现状方案要好得多,原则上也愿意帮忙代为进言。

  不过,辛评是文学从事出身,仕途早期做的是那种领导秘书类的工作,比较会察言观色、揣摩亲疏。

  近年来因为袁绍在秘书类幕僚方面更重用陈琳,辛评的定位才渐渐偏向万金油打杂、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他知道这个节骨眼上,自己在袁绍心中的中立程度怕是依然有点不够用,而且一个秘书打杂类的角色,也不适合妄言军机大略。只怕一开口,袁绍就会想起“沮授和辛评在我来冀州之前就已经是同事了”这一层关系。

  思之再三,在最后落地的过程中,辛评转托了自己的弟弟,给辛毗一个表现机会。

  辛评今年三十五岁,辛毗才二十八。辛毗是在兄长已经混出点官位之后、自己年纪及冠那年,才由辛评推荐给袁绍的。

  所以辛毗的仕途履历只有七八年,是191年袁绍从韩馥那儿窃取冀州牧后,才出来当的官。

  从这层角度来说,辛毗和沮授并没有“数次易主依然一起共事”的交情,而且一踏入仕途明面上就是颍川/南阳派的姿态,跟南阳许攸也就谈不上派系对立。

  从个人的才干禀赋方面来说,辛毗小节、私德方面比兄长更会修饰,也更擅长外交和军略的谋划,但大是大非忠心程度上海不如哥哥辛评。

  否则历史上官渡之战后,辛毗也不会那么快变节屈膝降曹,反而辛评倒是没投降。

  辛毗对于兄长的请托,权衡之后,发现这条计策确实是有道理的,也是一个捞取立功的好机会,便本着双赢的心态答应了。

  次日,七月初七。

  袁绍还在为前一阶段的损兵折将烦恼。其实这一次的夏季攻势,从六月二十二开始全面进攻,至今也才半个月而已。

  但半个月就死了两万人,逃亡伤病累计四万,眼下的可用之兵只剩二十四万,审配在后方再是刮地三尺也难以快速补足减损的力量。

  种种煎熬,让袁绍下意识觉得这场战役像是已经打了一两个月似的难熬。

  当天中午,他又得到了一个坏消息,是负责军中后勤工作的幕僚来汇报的,说是野王和温县两处营地,有小规模的瘟疫在军中流行的趋势。

  军中已经紧急派军医官处置,但效果如何还不得而知。目前来看,至少有数百名症状很明显的将士吐泻不止,至于有多少症状还未显露的潜在染病者,就不得而知了。

  而且,河内郡周边各县的百姓,也多有染上疫疾的,百姓没有医官处置,受害恐怕比士兵更严重。军中医官根据之前的环境,推测时疫是决水漫灌和尸体过多不得处置导致的,已经请袁绍安排了一些紧急措施。

  事实上,这种因为污水大面积浅淹和死尸没有焚烧遭到浸泡而成的瘟疫,而且病人也是吐泻不止的症状,有点现代医学知识的人都可以判断出是霍乱。

  但袁绍这边没有张机级别懂《伤寒杂病论》的高手,不知道霍乱是什么。

  好在这种病虽然让人吐泻不止,但只要坚持给患者喝足量的浓度合适的淡盐水,而且补充的盐水绝对不能再受到污染,那么八成以上患者还是能挺过去不至于死亡。

  相比于鼠疫或者伤寒等汉末同期的其他瘟疫,这种瘟疫处置得好才一成多的死亡率,已经算很不错了。只是患者哪怕挺过去了,也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虚弱期,肯定是没法劳动和上战场了。

  但百姓因为没有人管,也不普及喝煮熟清洁的淡盐水,能活多少就不知道了。

  袁绍被这种新情况,搞得是焦头烂额,一些谋士跟他委婉地说:河内虽然光复,但为了逼走关羽,己方挖河决水、把当地的基础设施破坏成这个烂样。

  要是再把近二十万大军堆叠在河内郡,处处沼泽处处腐尸,怕是更会给瘟疫制造温床,请袁绍考虑退兵、以少量精兵固守轵关陉、箕关陉和石门陉的出口,防止关羽反扑。

  等天气凉快一些,瘟疫势头没那么猛了,河内积水也彻底褪去,再发动全面猛攻不迟。

  袁绍还在犹豫,辛毗便瞅准了这个机会,跳出来为主公排忧解难。

  本来么,他才二十八岁,在袁营诸谋士中,还真没他多少资格轮到他进言大战略。

  这天,辛毗也特地去了解了一下瘟疫的情况,然后借口献策帮袁绍善后,找到进言机会。他先把现状说了一遍,还给了点对付瘟疫的小建议。

  袁绍听后,不耐烦地说:“佐治也是来劝我暂避暑热、缓解瘟疫的么?”

  辛毗拱手回话,恭恭敬敬地给袁绍一个台阶下:“主公龙骧虎步,初破关羽,军威正盛,岂敢劝主公因疫废兵?

  不过如今偶有小困,河内补给确实困难,士卒扎堆也容易滋生伤寒。主公原先的用兵之法,深得孙吴正道,集结重兵聚歼顽敌,只是遇到眼下的现状,或许要略作调整。”

  辛毗先拍了个马屁,强调“袁绍的方略原先是没错的,如果没有瘟疫,就该按袁绍的原计划继续执行下去,现在变也是因为遇到了新的突发情况”。

  袁绍这就很开心:看看,孤当初就是对的,现在要改,也是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实事求是随机应变,不是认错!

  被辛毗的谗谀之言说得有了面子,袁绍纳谏的态度瞬间又好了不少,也不顾辛毗平时身份相对低微、不配谈论军政大略,微笑着追问:

  “佐治但说无妨,孤向来虚心纳谏、闻过则喜。后续方略,该怎么调整就怎么调整。”

  辛毗陪着笑脸,小心翼翼把沮授教他哥、他自己又重新领会消化过的计策,用委婉的措辞转述出来:

  “主公之用兵,不下于汉高祖。韩信曾言,高祖将兵,不过十万,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是以兵过十万,堆砌于一处,反而发挥不出战力,徒增损耗而已。

  但单路将兵不过十万,并非坏事,主公善于用人,麾下谋士良将众多,正是高祖之资。将兵超过十万时的累赘,完全可以靠分进合击、委任贤能名将来解决。

  吕布、张辽领太原、上党之军,若能侧击迂回,自成一路。从它道断关羽后路,正是韩信斡齐、彭越挠楚之势。如此,则主公得高祖之利,而避高祖之弊。

  主公可还记得:当初许子远建议主公出战时,一条重要的理由,或者说情报,便是因为南线李素以关羽麾下擅领山地强军的王平,突越大别山,威胁淮南、汝南侧翼。牵制曹操大量兵马。

  故而许子远推算出关羽在河东、河内总兵力有所衰弱,此前相持乃是虚张声势,这才有了我们后续的主动进攻。

  可既是如此,‘王平被调走、关羽兵力空虚’这个特点,许子远为何不深入发掘利用呢?关羽屯河内,原先的后勤粮道,主要依赖汾水水运,自临汾、侯马转入沁水水运。

  而沁水粮道保障之关键,便是上党空仓岭以西的端氏、蠖泽二县。此二地去年冬天张辽试图夺取,确实曾遭惨败,损兵折将。

  但此一时、彼一时也,当时惨败,正是因为王平、张任二人联手,王平擅把太行险道,张任擅守城池。张辽兵马虽众,翻越太行余脉空仓岭奔袭,受挫也是应有之意。

  可如今我军大军光复河内大部,轵关、箕关、石门三陉有重兵压境,怕是张任的防守重心,也得从端氏前移到石门,援护关羽合力死守、步步为营。

  我军若是将计就计,把目前的主力大军,只留十万人在河内,其余由丹水转而往北机动、走上党攻河东北路的路线,分进合击。

  具体路线的选取上,再故意走张辽去年冬天失败过一次的那条进攻路线,将计就计、利用敌军的麻痹大意疏于提防。

  只要没有王平阻挠,张辽等将军必然得手,把沁水航道在太行群山之中的几处险谷掐断,关羽纵然从野王和沁水撤到了石门,还是不免全军覆没。

  野王县突围的关羽嫡系精锐有两万人,沁水县之前也有一万,加上石门陉固有守军五千,端氏、蠖泽等地守军也各有数千。

  张辽这次要是能得手,我们还是可以把关羽最嫡系的主力至少四万人,围困至死。而且围困的位置,比在野王城里围困更为有利。

  因为野王还有大量存粮可以相持,我们要全灭关羽还得打攻坚战消耗人命。但太行山谷里可以屯粮的地方很少,关羽原先也不会在这些险要野外之地刻意多屯。

  张辽从上党进攻,张郃高览麹义等将军仍然从河内进攻,把关羽卡死在太行险谷内,都不用打,只要扼守首尾,等关羽自行饿死,或者逼着关羽试图突围。

  到时候太行陉谷的险要之利,就转而被采取守势的我军所掌握。纵然关羽兵士精锐,要杀光他四万人,我们要付出的代价也会小得多,他的士气也撑不到全军战死,说不定连败数场后就士卒逃散、军心崩溃瓦解了。

  最后,一旦张辽翻越空仓岭掐断沁水粮道、据险而守之后,还可以故意放出消息,引诱之前在临汾、绛邑死守不出的河东北路驻军,因为救主心切而离开坚城、主动出击试图打通粮道、夹击张辽、救回关羽。

  到时候,太原吕布再从汾水上游顺流而下、快速奔袭,直取临汾,掐断从临汾出击的刘备兵马退回临汾的后路,以铁骑逡巡不让敌军一兵一卒返渡汾河,如此,则大事可成矣。”

  辛毗这番话他是揣摩了好久的台词,还特地把沮授的意思重新组织了一下,显得有条有理循序渐进,一时竟听得袁绍一愣一愣的。

  不得不说,辛毗这人很有那种后世大公司里、平时不擅长做方案,但擅长拿着PPT去领导面前汇报的天赋。

  计策明明是沮授的,创意也是沮授的,但沮授不爱拍马屁,也不组织语言节奏考虑领导接受度。

  辛毗溜须拍马画大饼一修饰、掺杂上袁绍爱听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一包装,感觉马上就不一样了。

  袁绍拍大腿大喜:“佐治所言甚是!孤竟不知佐治也有如此王佐之才!孤统兵多年,竟无人教孤如何兴高祖之利、除高祖之弊。

  快,立刻召集众将,孤要分兵!给张辽增兵,把文丑也分到北路,随张辽翻越空仓岭断关羽归路!河内留兵十万,多出来的走上党!分进合击、同擒关羽!”

  袁绍一高兴,甚至连“张辽自己就算得手了,如果要长期在太行山沁水河谷里坚守,张辽的粮道该如何保障”这种问题,都暂时忘了去质疑。

  不过还好,既然辛评这主意是沮授那儿白给的,真到了执行阶段,沮授还是会帮他尽量补全。

  当晚,听说袁绍同意分兵以提高战役效率,沮授也是松了口气。

  他觉得他的智商也就为袁绍做到这一步了,要是袁绍再不听,或者对面再冒出什么新的毒计利空,他沮授都回天乏术,只能听天由命了。

  “主动出击,本来就没多大必胜的把握,只是败中求胜。辛佐治善于巧言令色,让主公肯接受劝谏,这是好事。

  就怕主动被阿谀之后,愈发自视甚高,轻敌冒进,不以关羽诸葛亮为意。唉,为人臣者,能做的就这么多了,若事依然不谐,亦无能为也,怕是天命不在关东一朝了。”

  沮授心中苦闷,如是暗忖。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