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并不知道,自己的弗莱格立得有多准。
李素走后,第二天,也就是三月初六,又是大朝会的日子。
这次的朝会上,讨论了很多千头万绪的日常公务。但其中也夹杂了一条,便是对五日前那个“任命刘备为广昌县长”敕命的反馈。
三月三号的时候,有司就已经知道刘备弃官了,但今天才算是在朝会上提到了一句。然后知道这事儿的范围,也就从有关部门,扩大到了整个朝堂。稍微有点品级的京官,都确保听说过了刘备这个名字,不少人暗暗赞叹其孝义足以为楷模。
还有些对汉朝孝廉造假比较敏感的人,则觉得将来肯定会冒出一股新的孝廉行径跟风潮。
说不定从此以后,那些异地做官、还是做不值钱小官、没有正经孝廉出身的人,都会拼命发掘一下,自己家里有没有什么长辈亲戚、是生活在如今有乱贼猖獗的战乱地区的。然后就会找个借口,弃官去贼占区组织乡勇抗击、博取孝义名声。
当然了,不管怎么说,刘备这种孝义行径,好歹是有门槛的。正如当年刘繇刘正礼的孝义行径,也是有门槛的。
你首先得知兵、能打仗,才能模仿这种孝行。
不然到了张纯、区星、或者将来的葛陂黄巾军地盘上,打不过对方,直接被反贼一刀砍死,孝义的戏也就白演了。
而且,模仿者终究是需要观望一段时间的,所谓不见兔子不撒鹰。
得大家都看到刘备因为这个弃官孝义的举动,得到了更大的好处,落袋为安了,大家才会放心跟风。
所以至少今年上半年,是绝对不会有人跟风了。
大朝会次日,三月初七清晨。
张亮作为甄家商号在雒阳的大管事,并不用亲自起早去各处商铺、工坊巡视。
所以他按照往常的作息时间,睡到卯时末刻,才施施然起床,然后在辰时吃过早饭,正常节奏出门做事。
然而,大约辰时过半,他刚穿戴洗漱整齐、还在家中吃着羊肉汤饼,属下一名管账的伙计急吼吼上门,跟他通报了一个好消息。
“管事!西城那家卖纸的商号,都挤满了客人了!早上才开门不到一个时辰,就卖出去几百卷孝义录了。
店里摆的存货都卖光了!连带着李先生在咱那儿造的那批左伯纸,有还没拿去印的,也都有不少太学士子买了去,说是要自己传抄!咱赶紧从库房和工坊里调货过去吧!”
甄家在西城的商号,正是主营卖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以及其他一些文人常会光顾的珍玩雅趣之物,如今卖书也是在那家店。因为西城那家店的位置临近太学,雒阳有好几万进过太学的读书人,在那儿做这种生意特别附和市场定位,生意也好。
张亮一听这好消息,惊讶得竹筷子都掉在桌上了。
这不可能啊!前天还只能一整天卖十几卷呢,怎么才两天工夫,就忽然风向大变,一早上就卖出去几百卷了?
这涨幅也太夸张了吧。
“咱一共印了多少?”张亮连忙追问。
“一共印了一千卷,当时您还是说,给李先生一个面子,多印点儿慢慢卖,哪怕砸一些在手上,就当是给李先生刘县尉卖个人情了。
另外还有几千张大尺寸的左伯纸,也是这一批的,造好了放在那边晾着,李先生也没提走,说是卖完了随时让咱帮着加印。”
张亮连忙吩咐:“快快快!立刻把工坊里的存货全部调到太学旁边那家店!剩下的纸墨也调度起来,召回匠人赶紧加印!我亲自去西城店里查看!”
张亮捡起桌上的筷子,把汤饼碗中最后两块羊肉夹吃了,剩下就丢给家中仆人,自己急吼吼地带着伙计出门。
仆人虽然没吃到肉,但能喝到淳厚的羊肉炖汤煮的饼,也是非常难得了。主人走后,立刻就端起剩碗稀里哗啦吃完,连羊汤都全部喝尽。
半刻钟之后,张亮就骑着驴赶到了太学附近那家商铺——他倒不是坐不起车,而是作为商人,一贯要懂得低调。京师豪门太多,商人在城里坐车太过显摆,容易被人惦记。
到了店门口,他就看到了惊人的一幕,起码还有好几十个太学生在那闲逛。店里存货的孝义录应该是卖完了,最后还有两卷也被其中两人买走,但其他没买到的太学生堵着他们不让走,让这俩人暂时当众朗诵,好让大伙儿听听书中讲的究竟是什么事迹。
那俩抢到最后几本书的买家,怕拉仇恨得罪人,也就半推半就从了。
一时间,店门口摇头晃脑的读书声不绝于耳,惹得旁边铺子的商人也都侧目过来围观。
张亮帮甄家打理雒阳的生意还不满两年,雒阳富商藏龙卧虎。甄家在冀州或许是排得上号的豪商,但在京师却也未必压得过顶级的竞争对手。
所以两年来,他从没见过这种程度的被同行羡慕的盛况。此时此刻,他内心当然是又惭愧又激动:
“幸亏当初我还想卖个人情给李先生,答应让匠人多印一点呢……生意居然这么好,给甄家都长脸了,回去主母定然会愈发重用我的。”
心中如是思忖着,他便看到与他同来的一名伙计,押着一批货送进店内,大约又有两三百卷,总算把围在门口的几十个人打发走了。大伙买到了书卷之后,纷纷准备散去。
张亮趁机拉住一名准备离去的太学生问道:“这位兄台,你们今日怎得如此齐心、都来买这新书?可是听闻了什么商户的宣扬么?”
那太学生用看无知者的眼神,上下打量他两眼:“你是读书人么?”
张亮一尴尬,他当然不算读书人。
但汉朝士人和非士人的衣冠差别也不大,也不像后世科举朝代那样,弄点儿方巾之类只有秀才才能穿的衣服礼制。此刻他穿着还算朴素大气,要假装读书人倒也能做到。
于是他连忙托词:“小弟是外乡人,初来乍到不明所以……”
那太学生立刻颇为骄傲:“原来是乡下人,难怪了——你可知,昨日朝议之时,满朝公卿都在议论幽州张纯作乱、渔阳糜烂的事儿。就有人提到上次朝廷征辟的一名平叛官员的孝义之举。
那人叫刘备,居然为了救自己老家的叔叔、不从朝廷调遣,放弃了外地的官职非要回老家杀贼。满朝公卿都为之感慨,如今我大汉朝正在危机多事之秋,正要弘扬如此忠义之士,以家国为重!
朝议之后,太常卿亲自嘉许,说要在太学弘扬其义举,将来说不定还要查问士子们的感想呢。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我辈忠义之人,怎能不学这些忠义事迹?”
说罢,那太学生就拿着买到的书,傲然飘然而去。
张亮一脸懵逼,震惊久久不散。
自己当初的瞎几把意淫,居然一语成谶了!
那李素,究竟有何等手段,竟能让太常卿亲自嘉许他所写的书和事迹?
要知道,太常卿就等于后世的礼部尚书,也就相当于管礼法和教育部门。
用后世的话来说,李素就相当于一个初出茅庐、刚写了一点粗浅文章,想要去发表出版、赚点稀饭钱。
但他的作品,刚上市的前几天,根本无人问津,至少是觉得“当故事读读还行,花钱买就算了”。
但是,仅仅几天之后,这本书就被教育主管部门的大领导,直接钦定为“人教版”、要求全国教育部门学习。还是读完要写读后感那种、写你从这个先进事迹里学到了什么文件精神。
这特么能不热卖么!
京师累积的、上过太学的读书人,怕不有数万之众,难怪太常卿发话之后,第一天上午就卖光一千卷都毫无压力!
一卷书赚一百多钱的纯利润,一卷纸也要赚三十几钱。这一天下来,恐怕能赚几十万钱。
钱还不是关键,关键是这背后的人情、能量,以及能掀起的影响。
“一定要把这儿发生的事情告诉主母和少主,这李先生之能,太可怕了,跟他合作,绝对是天下最赚的生意。”张亮心中,已然把李素敬若神明。
一个随便写本书就能让教育部门大领导为他站台的存在,富商们还不赶紧下重注抱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