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册封皇太子之后,官家紧接着又下了一道圣旨,以皇太子刚刚成年为由,由皇后垂帘听政。
既权同听政。
这道圣旨一下,立时在朝廷中荡起阵阵涟漪,不过大多数重臣都是赞同的。
毕竟太子刚立,还未曾参政,而刘皇后这些年是朝廷实际上的掌权者。
官家闭关修道,都是刘皇后在批阅奏折。
这是合情合理。
只是这道圣旨之后,刘皇后终于从幕后走到了明面上。
以这位刘皇后的镜面,太子哪怕是身为储君,短时间之内,恐怕也难以拿到实际上的权柄,只能做个皇太子。
此时,京师中众多大臣,不乏以饶有意味的神色盯着东宫和延福宫的方向。
如今仔细算算这位东宫太子年纪也不小了,换了其他簪缨之家,早已经成家立业,这位能够忍受得了头顶多上一尊太上皇吗?
而刘皇后是否到时候又当真能毫无挂碍的归还手中至尊权柄?
东宫。
其实大宋并无真正意义上属于皇太子的宫室。
大宋不同于前朝大唐,太子的东宫为了节省,通常没有另外修筑,而是和帝、后的宫室连为一片。
这其中与太子权柄的虚化有些关联,光从堂堂大宋皇太子没有自己固定的宫室就能看出皇太子尴尬的位置。
其次就是皇太子配置的官员,通常其他朝代的太子配置的官员极多,像是詹事府,左、右春坊之类的官员近乎于没有。
不像大汉,大唐,太子府配置有完整的官员,哪怕是骤逢异变登基,也是羽翼丰满。
而大宋太子,若逢意外,通常只能裸奔上位,需要依靠朝堂中的重臣力鼎,若是这些执政看你不爽,你就是个傀儡。
至于太子抚军监国之类的权利,那是做梦,别想多了,想多了没好处……
王渊此时在众多宫娥,内侍的拥簇下,逐渐来到了属于自己的东宫。
眼前是一片飞檐斗角的巍峨宫阙,比之之前看到的福宁宫宫室,延福宫不遑多让。
“祥云殿!”
王渊还未走近,已经看到了这座大殿的殿民。
官家和刘皇后对他还是颇为看重。
当年官家做太子的时候很惨,就只有一间简陋的低矮宫室,比起其他郡王还要惨。
“太子殿下,这里未来便是您的居所所在,皇后娘娘吩咐,这些奴婢暂时交付给太子殿下听用,若是殿下不满意,随时可以遣回,重新派遣!”
身穿朱袍,陈琳脸上堆满了笑容,对眼前这位太子殿下颇为亲切。
旋即陈琳拍拍手,身后顿时有八位秀美,端庄的秀女从身后走了过来,一个个身姿婀娜,娉娉婷婷。
王渊目光一眼扫过,旋即在其中两位身上撇了一眼,眉头略为一挑,他竟是看到了两个熟人,但目光转瞬收敛,并未叫陈琳看了去。
“婢子等见过太子殿下!”
众女此时齐齐上前行礼,莺莺燕燕,燕瘦环肥,明媚中端庄仪态显露。
“起来吧!”
王渊随意挥了挥手,心头有些奇怪,这些秀女的品质比他想象中要高一点!
按照他原本所得到的消息,太子宫中的秀女通常是以端庄为准,像他宫中这几位秀女不少是内媚之体,刘皇后难道就不怕他贪恋床笫之欢,做了昏君。
陈琳这老太监见王渊目光不动,笑的颇为暧昧,说道。
“这是圣人从民间精挑细选,为殿下所选的八位秀女,她们无论是体质,亦或者是品行,容貌都是极出挑的,不但才貌俱全,出身亦是不凡,俱都是来自于京师各大名门中。”
王渊点点头。
王渊早就知道,这里间程序,这些贵女姿容非同一般,若是被他相中,是能够作为太子妃直接上岗的,若不然也可以作为侧妃。
见王渊脸上有些笑容,陈琳心头也是松了口气。
这位太子爷什么都好,但就是太过于自律,圣人经常嘴边挂着的就是担心太子爷太过于清冷,耽误了血嗣繁衍的大事。
作为大宋未来的至尊,皇太子可不能没有血嗣。
如若不然,皇太子宫中是不宜安排一些容貌太过于出众的秀女。
除了八位秀女之外,还有内廷送来的四位小宦官帮忙打理宫室,让祥云殿逐渐有了一丝兴旺的气机。
祥云殿,在一切布置妥当之后,王渊屏退左右,此时空无一人的大殿中,王渊终于不再掩饰周身的异象,眉心深处隐有万千威严神光流转而出,周身龙魂咆哮。
他缓缓做到那属于东宫太子的宝座上。
在周围,皇城中滚滚的天子龙气源源不断朝着他周身流转而来,包括皇城上空盘旋的大宋国运神龙,那是一条巨大炎龙。
炎龙吐息,一股恢宏神光落在他头顶,帮他升华亲王位格,化为储君位格。
他的虚化帝格,根源是以亲王位格为依托,此时亲王位格更进一步,虚化帝格顿时神光暴涨,庞大天子龙气深入眉心深处的紫微神庭。
紫微神庭已肉眼可见的速度,正在扩充,凝实。
“帝君位格近乎于实质凝形!”
王渊察觉到,被册封为东宫储君之后,他的紫微帝君权柄大战,头顶紫微星命光华暴涨,若非压制,已经可以取代炎龙中央升起的那颗帝星,代为执掌大宋至尊权柄。
他所有的谋划,都在今日获得了成倍数的回报。
“真是没想到,比想象中还要简单的多……”
王渊坐在身下冰冷的金椅上,神色有些感慨。
对于众大臣的目光,王渊隐隐有所察知,但王渊并不在意,对于什么国家大事,他现在并不是很在乎,而且若是他想,从刘皇后手中夺过权利,并不困难。
只是不到万不得已,王渊不想伤害刘皇后。
刘皇后毕竟是他这具身体血统意义上的母亲,而且待他不差,他用不着用那种激烈的手段,过河拆桥。
至于作为皇太子目前要面对的窘境,王渊也不在意,因为皇太子还有参决权。
之前,重病不起的官家已经下诏,除中书、枢密院诸司的重大国事仍旧上报外,一般事务令皇太子赵渊与宰臣、枢密使等大臣于资善堂商议处理。
虽然没了太子监国,并且太子旁听,但这也是个好的开始,朝廷的中心已经开始朝着东宫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