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90章 巧则巧矣,犹可精善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很快,鲜卑骑兵的前锋便冲到了一箭之地。

  鞠义大吼一声:“起!”

  前排的先登将士全都突然从地上跃起,将铁盾对向鲜卑骑兵,一束束强光反射向迎面而来的战马,战马瞬间致盲(遇强光而短期失明),立即受惊发狂,转身就跑,与后排的骑兵战马冲撞在一起,立即人仰马翻!

  明光盾!

  这就是鞠义“以步克骑”的利器!

  大盾的前面,包着一片打磨得如同镜面的铁皮,对看阳光一晃,强光突然反射向敌军战马的眼睛,便会使敌军战马瞬间致盲、受惊发狂!

  原本的历史上,鞠义正是以此法全歼公孙瓒的两万白马义从!

  在鲜卑骑兵陷入混乱之时,鞠义又大叫一声:“射!”

  强弩兵扣动悬刀,弩矢如飞蝗一般扑向混乱的鲜卑骑兵,将鲜卑骑兵射杀得更加混乱。

  先登营两侧的王双和阳仪见状,立即带着骑兵向前冲杀过去。

  鞠义再次大叫一声:“冲!”

  先登将士们一手举着明光盾,一手举着大刀,向混乱的敌骑猛冲了过去……

  一千多面明光盾迎着阳光前进,一千多束强光射向迎面而来的敌军战马,敌军战马无不失明发狂!

  势如狂暴山洪般的鲜卑骑兵,就像山洪遇到了一堵巨大的石崖后,洪峰再倒卷而回一般,将冲锋而来的骑兵拍成无数团倒旋的浪花……

  鲜卑骑军大溃,王双和阳仪率骑兵随后掩杀,鲜卑骑兵死伤枕籍,柯比能在亲卫的保护下,在自己的乱军中杀开一条血路,落荒而逃。五万大军,跟在柯比能身边的不足万人,其余不是死于战场,就是四处逃散。

  鞠义大胜一场,让人清点战果,汉军损失不到五百人,而歼敌达两万多人,俘虏五千余人。

  其实,真正死于汉军刀下的鲜卑人并不多,绝大多数是死于混乱、自相残杀和践踏。

  柯比能不敢再战,收拢了一些逃散的人马,叫上阳高城外的军队,直接向柳城退去,然后,过柳城而不入,直接收拢人马退入了大草原。

  鞠义一战成名,威震草原!

  属于辽西的战争已经结束了,鞠义按田峻的命令,止步阳高,将收回柳城和白狼城的功劳让给夏育。

  然后,田峻又让成公英随捷报去了趟雒阳,带上几箱“土特产”拜访何进。

  此时因新任辽西太守战死,夏育又立下战功,何进便上表复夏育辽西太守之职。

  夏育复任辽西太守,也就意味着田峻成功地化解了此次危机。

  同时,这次辽西危急,也给田峻提了个醒,使田峻开始更加重视雒阳朝廷方面的动静。田峻派出成公英暂住雒阳,及时就朝廷的动向作出相应对策,以期在董卓之乱前不要出现来自朝廷方面的变故。

  鞠义在辽西大战柯比能的时候,田峻在辽东接待了一名说话结巴的中汉子,这名中年汉子就是马均。

  史载:马钧,字德衡,扶风(今陕西省兴平市)人,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

  马钧年幼时家境贫寒,自己又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擅言谈却精于巧思。马钧最突出的表现有还原指南车;改进当时操作笨重的织绫机;发明一种由低处向高地引水的龙骨水车;制作出一种轮转式发石机,能连续发射石块,远至数百步;把木制原动轮装于木偶下面,叫做“水转百戏图”。此后,马钧还改制了诸葛连弩,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当初田峻从柳毅口中获悉马均的消息之后,本田峻给柳毅的命令是必须将马均全家“请”到辽东来,这种“请”,不排除强请的意思。所以,马均其实是在黑冰阁成员的“半强迫”下来到辽东的。

  见到“绑架案”的幕后指使者后,马均很是生气,手指着田峻,气急败坏地说道:“你……你……你……你想想要怎……怎……怎……怎样?”

  田峻亲自给马均倒了杯热茶,对马均运:“德衡先别急,本将请你过来,绝不是要对你不利,而是想请你帮忙……”

  马均怒气未消,打断田峻的话道:“我……我……我……我就是一个结……结……结巴,能帮……帮……帮……帮你啥?”

  田峻脸色一正,严肃地说道:“人的才华源于智慧,语言稍艾又有何妨?我先请德衡去看一样事物,若德衡依旧要走,我必赠以厚礼,让人护送德衡回去。若德衡愿意相助,我必厚待之。”

  说罢,田峻便带着马均来到了弓长岭铁矿区,将高炉炼铁的工作原理解释给马均听。

  见到高炉炼铁之后,马均惊呆了,傻傻地看了半天,又问了田峻一些问题,最后冒出来一句话:“巧则巧……巧……巧矣,犹可精……精……精善之。”

  田峻大喜,果然是“术业有专攻”!

  连忙问道:“何以精善之?”

  马均道:“温不够,可……可……可……可以热气灌……灌……灌……灌风箱。造一个热……热……热……热气房!”

  “空气预热室!”

  田峻大叫一声,一掌拍向自己的大腿……

  就这么一句话,困扰田峻数年的技术瓶颈就这么解决了!

  田峻苦思多年,连吹气(氧)去碳都用上了,唯一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是冶炼温度的问题。想尽了所有的办法,都只能达到炼铁的温度,无法达炼钢的要求。

  按照马均的想法,就是先造一个房子,将里面的空气预热,再通过风箱压入焦炭炉中,使焦炭炉中的温度更高,以达到炼钢所需的温度!

  就这么简单!

  科学,其实就象某些男女关系一样,只要捅破一层薄薄的窗纸,就能勾搭成奸……

  田峻大喜,对马均深施一礼道:“德衡一句话,寥寥数语,却价值万金啊。我欲请德衡为辽东将作匠,位同郡丞,薪奉六百石,请德衡不要推辞。”

  马均没想到田峻会如此重视自己,惊愕地张开了大嘴……

  有了空气预热室,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试验,田峻终于炼出了自己想要的钢。

  从此以后,重骑兵可以配装更轻更坚硬的具装钢甲,士兵们的护具更轻更坚固,武器更锋利。

  农具更坚实耐用,耕种及垦荒效率更高。

  从冶铁到炼钢,这是科技史上一次质的飞跃,生产力因此大幅提高,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发生很大的改变。

  不过,这还只是最基本的钢铁冶炼,各种特种性能的钢材的冶炼,将会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马均的加入,再配合田峻做为穿越者的一些“先知先觉”,辽东的科技树开始生根发芽,结出一枚枚科技的硕果。

  一晃又是数月过去。

  到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二月时,夏雪为田峻产下一子,辽东官民尽皆弹冠相庆。田晏和夏育这两个老头也专程赶到襄平,为抱孙子而争得不亦乐乎。

  在冠名权的争夺战中,最后在田峻的干预下,夏育夺得了冠名权,然后……给小孩取了个很俗的名字:田获。

  穿越者田峻,终于在这个时代试种成功……

  此时黄巾之乱已经平定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辽东一直在大力收容(收购)人口。现在辽东的总人口数,已经达到了一百五十多万。

  屌炸天周泰和蒋钦,也带着八百多精壮水贼来到辽东,开始组建辽东水师。

  在见过辽东的整体龙骨尖底大海船之后,周泰向田峻提出了依旧建造一部分平底船的建议,只是将平底船也改成整体龙骨。

  原因是尖底船适合在海上航行,但不适合于江河,因为江河有些地方水浅,若使用尖底船,必然导致搁浅。

  田峻釆纳了周泰的建议,并将造船和组建水师之事全部交给周泰,而技术方面,则以马均为首,左伯为副。

  时间又过了两个多月,这一天,当田峻正在视察垦荒的屯垦区时,岳父蔡邕带着三个儒生打扮的人来到了屯垦区。

  见到田峻之后,蔡邕对田峻道:“贤婿啊,老夫今日此来,是特意为贤婿介绍三位好友的。”

  说罢,蔡邕指着年龄稍长的儒生道:“这位是管宁字幼安,乃春秋时名相管仲后人。”

  接着,蔡邕又指着另外两位儒生道:“这两位分别是陃原字根矩和王烈字彦方,三人都乃当世大儒,如今游学到辽东,闻贤婿在辽东善待百姓之举,特来拜会贤婿。”

  管宁,陃原,王烈,这可是汉末非常有名的教育家啊!

  在原本的历史上,三人也是避祸辽东,在辽东从事教育事业数十年,公孙度及曹魏朝廷多次召辟都不肯为官。

  听得蔡邕介绍,田峻赶快执弟子礼下拜道:“久闻三位长者大名,恨不能一见啊。三位能来相见,峻深感荣幸,还请三位长者不吝赐教。”

  管宁笑了笑,也向田峻施了一礼道:“吾等随流民来辽东,至今已三月有余矣,田太守在辽东收流民,施善政,可圈可点,虽古之大贤,也不过如此。我等深感佩服。”

  田峻道:“辽东地处塞外,群胡环伺,战事频发,今虽有些许惠民之政,但尽皆草创,难免粗陋。三位当世大贤联袂而来,必有教我。”

  管宁与陃原等人相视一笑道:“果如蔡兄所言,田太守不耻下问,礼贤下士,让人佩服。”

  说罢,管宁又转向田峻道:“纵观太守所为,外拒胡人,内平黄巾,短短几年时间,竟使得边塞荒蛮之地,地方安定,百姓乐业,轻徭薄赋,吏治清明,人间乐土,不过如此。田太守之文治武功,当为今世之一绝。然,田太守可知,辽东之政,尚有一处较大欠缺?”

  教育?当然是教育。

  大教育家的提议,能不是教育么?而且,对辽东来说,这也确实是一块短板。

  田峻知道管宁想说什么,不过田峻没有事先说破,而是依旧装成一副很谦逊的样子道:“峻有请长者教导。”

  管宁满意地点了点头道:“田太守之文治武功虽好,然,老夫认为,不论文治还是武功,皆非富国强民的根本。

  今有能吏,故能使得“吏治清明”,但谁能保证能吏之后还是能吏,谁能保证能吏之后不会出现庸吏和恶吏?

  今有勇将,故能得以“外拒胡人保境安民”,但谁能保证勇将常有常在?

  今有巧匠,故能得以“工技艺、精器械”,但谁能保证技艺得以传承精进?

  所以,文治武功并非民族强盛的根本,民族强盛的根本唯教化也。而今辽东所缺者,正是这最重要的教化也。”

  田峻闻言,肃然起敬道:“先生之言,振聋发聩。晚辈受教了。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林,唯有教育才能兴国,唯有教育才能定邦。诚不我欺也。”

  管宁等人不知这“古人云”是哪个古人说的,不过,古人那么多,谁又能知道他们说过的每一句话呢?

  但管宁等人知道,田峻口中这位“古人”说的话却是至理!

  于是,三人一齐向田峻行礼道:“田太守英明!辽东有田太守,乃万民之福也,请受我等一拜!”

  田峻连忙上前扶起道:“达者为师,身正为范,三位长者乃海内大儒,学贯古今,德高望重,乃师者楷模也。我今欲在辽东大力推行教化之事,不知三位可愿助我?”

  “与田太守共襄盛举,固所愿也!”三人齐声答道。

  田峻见三人颇有兴致,便接着说道:“我欲在辽东办一书院,名曰:东北书院,欲以先生三人任正副祭酒(校长),凡能考入书院者,不仅皆可免费入学,还根据考核成绩的等级给予薪奉。三位以为如何?”

  管宁等人大喜道:“太守英明,只是这费用?”

  田峻道:“先生不用担心,一切费用由官府承担,至于薪奉等级,就由三位商量着办吧。”

  管宁道:“老夫代天下学子向田太守致谢。”

  田峻摆了摆手,接着道:“东北书院为最高书院,下设县学,县学之下再设乡学,乡学之下再设亭学,其中亭学为幼学,凡适龄幼儿……呃,年满七岁者,皆需入学,免学费,给补贴,不入学者,其家长罚……多征税一成。以后官员挑选,会适当从各级学子中择优录用……”

  这是……要作死抓教育么?!

  没想到田峻想搞出这么大的动静,管宁等人都惊得目瞪口呆……

  请:wap.biqiuge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