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1003、1004节 开国勋贵,与国同休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最后,五等爵位共封二百四十人,两等勋爵共封一百二十人。这加起来,大唐开国勋贵刚好三百六十人。

  开国勋贵,全部世袭罔替!

  最算最低的七品云骑尉,也能代代世袭。不过,按照《大唐典律·爵典》的规定,世袭者必须要经过基本考试,不合格的,不予袭爵。另外,失贞叛道者,轻则降爵递减,重则革除爵位。

  从一品国公到七品云骑尉,这三百六十人就是与国同休的勋贵阶层。他们的薪俸由皇室支给,不走国库。这样就保证勋贵阶层牢牢和皇室绑在一起,成为皇室最核心的基本盘。

  这个数量,多不多呢?

  可以说,大唐的世爵数量,比明朝少得多了。

  明朝世袭罔替的可不止公侯伯三等爵位,光是世袭罔替的都指挥、指挥使、同知、佥事、千户官、百户官等,就何止千人。比如戚继光,就世袭六品四品佥事。

  认为明朝世爵少,纯粹是个误解。明朝开国世爵不但不少,还是历代之最。很多人认为明朝开国世爵少,那是因为只计算了公侯伯,没有计算伯爵以下的都督,指挥使等世职。

  除此之外,明朝世职的增加也很快。

  因为明朝还有一个不小的世职体系:朝天女户。

  明朝受元朝影响不小,比如殉葬制度。而为皇帝和太后殉葬的女子,其家属被称为“朝天女户”。殉葬宫女的父兄,都要封赏世袭罔替的世职,最小的也是百户官。

  截止正统帝(明英宗)废除殉葬制度,朝天女户总有数百户,这又增加了大量世袭罔替的职位。

  这么多的中低级世爵,也是要俸禄的。明朝不光要养庞大的宗室,还要养数量巨大的世爵。

  明朝的财政压力可想而知。

  李洛和崔秀宁充分汲取了明朝的教训,爵位制度就先进多了。

  首先,除了越王李律等三个开国亲王是世袭罔替之外,从二代之君开始,后世所有皇子不一定都能封亲王,可能只封郡王。而且,原则上一律爵位递减,不像开国亲王那样世袭罔替。

  除非,能分封到海外做诸侯国君。

  从这个意义上讲,后世一个等闲皇子皇孙的爵位,还没有一个世袭罔替的开国公候爵位值钱。

  这种爵位制度,能将宗室和功臣贵族的俸禄开支控制在很小的范围之内,不会影响到国家财政,也不会太影响皇帝内库。

  眼下所有功臣世职,不过三百六十,就算后世缓慢增长,几百年后也增长不了多少,五六百人顶天了。

  那么,大唐勋贵的待遇如何呢?

  一句话概括,不如先秦两汉,强过唐宋明清。

  大唐土地国有,任何人只有使用权,勋贵当然没有封地,但是有封邑。

  封邑也就是庄园爵田,世代拥有使用权。但是不能像封地那样封君可以自成小国。

  封邑上的劳动力,主要是朝廷分配的官奴,勋贵有使用权和管理权,却没有任意处置的权力。

  如此一来,既保证了勋贵的经济利益和地位,又限制了他们,让他们无法扩张土地,垄断田亩。

  为了不把勋贵宗室当猪养,《爵典》还规定他们可以自由出仕。通过科举、报考学宫、从军、选充侍卫等方式做官,而且有官职或有功者优先袭爵。

  勋贵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那就是必要时率领家兵护卫天子。平时监视地方的吏治和道治教化,作为国民的礼仪典范,但不能干扰地方政务军务。

  同时所有勋贵的家政家风,也受到地方官员的监督。

  三百六十人名开国勋贵,超过八成是江华和海东时期的元从。不到两成是起兵后加入李唐阵营的。

  这充分说明,光跟对老板还不行,还要跟的早。

  没有爵位的人,小有功劳的也都升官提衔。就算没有功劳只有苦劳的,也都有赏赐。

  朝廷上下,满朝文武,可谓皆大欢喜。

  天下一太平,立功机会大减,爵位数量也很难增长了。

  不过,接下来天子的一些很特别的封爵,让百官都有些愕然。

  就是念圣旨的吴镇楼,念起来也有点神色不自然了。

  “…是以草木山川皆有灵哉。今封昆仑山为华夏神圣太皇;封黄河为华夏慈圣太后。”

  这也就罢了,封昆仑山和黄河为华夏太皇和太后,其实还不奇怪。

  奇怪的是,陛下竟然还封了皇后陛下老家青州崂山墨水河弯的一颗银杏树,封那株银杏树为参天公。

  但是,别说一棵银杏树了,就算一株草,陛下要封为参天公,那就是参天公。

  陛下乃天降圣人。陛下这么做,自然有陛下的道理。

  这一道圣旨,倒是提醒了有心人。

  晋爵大朝会结束了,李洛宣布退大朝,改为常朝。

  五品以下官员出宫,五品以及五品以上,又离开大朝会专用的含元殿,来到召开常朝的宣政殿。

  常朝又开始了。

  首先华池乡侯、鸿胪寺卿李签出列奏道:“启奏陛下,古来天下一统,天子多要封禅泰山。今陛下再开天日,功莫大焉,微臣请圣驾东巡,封禅岱岳。”

  韦素也出列道:“大鸿胪之言,善哉!陛下之功业,远迈秦皇汉武,当此之时,应该东巡封禅了。臣请明年春,东巡封禅。否则,天下人不忍陛下之谦。”

  群臣纷纷出言附和,认为要是陛下不东巡封禅,那就太对不起自己了,百姓们都觉得不忍心。

  李洛摸着小胡子,冠冕上的十二旈玉珠微微摇摆,“诸卿之心,朕岂不知。只是,朕之功业虽能行封禅之礼,可朕数月前北巡,这东巡就暂作罢。中原和齐鲁,恢复不过两年多,可谓百废俱兴,东巡之事,还是过个三年五载再说吧。”

  群臣还以为天子客气,再三恳请,而皇帝“终不允”。

  不是李洛不喜欢封禅,而是他这些年就像马上天子一样东奔西走,在京的日子实在不多,真的有些累了。

  “眼下有两件大事,朕才最为关心。”李洛说道。

  “这第一件事嘛,还是赋税。马上就腊月了,洪武六年眼看就要翻过去,朝廷的收入,财部该是心中有数了吧?”

  财部尚书出列回答:“回陛下话,大概的数目是估摸出来了。可大唐地域广大,这秋税之统计,还有很多地方没有递交账目。最快,也要等到腊月底,才能有精当的数目出来。以臣估摸,洪武六年的国库收入,比洪武五年略少。”

  李洛皱眉:“这是为何?今年年景不差,应该比去年更多一些才是。”

  财部尚书解释道:“陛下勿忧,这也是有缘由的。年初朝廷迁入长安,使得很多大商户,纷纷办理迁入长安事宜,影响了他们的生意。而且今年西征打了半年仗,东西商路贸易大减,出入阳关的商队只有去年的三成不到。这两个缘由,导致商税比去年略低。”

  “还有就是,之前南迁的河北河东百姓,今年开始北归了。他们一时半会无法恢复生产,而河南的免费劳力又少了不少,这使得农税也比去年略低。”

  “再就是,今年大唐对波斯和大食海(阿拉伯海)等地用兵,导致海贸受到影响,外国商船减少了大半,这瓷器、茶叶、丝绸、雪糖等大宗货物滞销,南海市舶司的关税也大减。”

  “最后就是,就是…”财部尚书期期艾艾,似乎有难言之隐。

  李洛道:“大司赋但说无妨,最后什么?”

  财部尚书苦笑道:“这也是免不得的。因为太上皇驾崩,民间禁制嫁娶一月,禁止屠宰一月,禁止歌舞酒宴三月。这多少影响到民间的商事,商税又少了一些。不过,这是国礼,万万省不得。”

  李洛明白了,点头称是,“原来减少的主要还是商税。农税倒是没怎么少,那朕就放心了。嗯,等到下月底,就知道到底少多少。可不能少的太多,不然朝廷的支出就难了。”

  财部尚书笑道:“陛下所言极是。国库还欠着内库的钱,怎么也要三年内还清才是。”

  “哈哈。”唐主乐了,“国库内库,本为一家。不急,国库慢慢还,大内暂时还不穷。横竖朕和皇后不要国库的利息就是。”

  群臣听了,都是不由莞尔。

  李洛端起龙案上的茶喝了一口,“再说第二件事,西域。大司马,西域战事,你给诸卿说说。”

  “遵旨!”

  都烈出列说道:“最新战报,嗯,那也是两三个月之前的事了,这里海太过遥远,消息传回的也慢。”

  “大唐占了里海东岸和半个波斯。江太尉和陈太尉,以及武岩所部,在河中会师之后,再次兵分三路,扼守边界,消化新土。”

  “几个月打下来,波斯元军损失惨重,元廷云南王再次被擒获。北边嘛,元军一心保存实力,不与我军决战,倒是让乃颜率主力逃到西边去了。”

  “主要战果是,俘虏了三十来万西域团练乡勇。他们都是西域蒙汉领主动员起来和大唐打仗的,盔甲军器都很少的乌合之众,却在元军蛊惑下攻打王师。如今做了俘虏,刚好补充朝廷的官奴。”

  听到这么多俘虏,很多人眼睛都亮了。

  三十万啊!

  都烈继续道:“北方以乌拉尔山和蒙元为界,中部以里海和蒙元为界,南部以厄尔山和盐漠为界。这些地名,皇后陛下亲制的图上都有标示。”

  “这海上么,郑太尉的水师占了波斯海湾,隔着海峡,西望大食。水师缴获了元军三百多艘新造的战船,又牵制了云南王的兵马,战果很大。”

  “这些消息,你们大概也都知晓,陛下让俺说的分明,主要是说给相公们(文臣)听,起码相公们也应该知道,我大唐的边疆界域,如今到了何处,该如何治理。”

  “陛下。”都烈又对李洛举起玉笏,“我大唐和蒙元以里海为界。可里海很大,这海中的水域…”

  李洛淡淡说道:“那还用说?里海水域,当然是大唐的。所以,不是以里海为界,是以里海西岸为界。文太尉以为如何?”

  文天祥笑道:“陛下圣明,正该如此。臣看地图,这里海当真不小,要是占了水域,放一支水师,就能东西南北照应,可抵十万陆师啊。”

  “趁着元军新败,水师尽墨,大唐应该抢先在东岸造船,组建里海水师。”

  “文先生之言,总是深合朕意。”李洛颔首,“大司空,即刻组织船匠,去西域里海之东,抢先建造战船。里海事关重大,没有水师势必不成。”

  “遵旨!”工部尚书领命。

  李洛说完了水师,又提起行政规划。

  “之前朕曾有言,打下西域之后,设立四州。故北庭都护府(天山之北)设置为庭州;故安西都护府,设为安州;盐漠之东的波斯,设为伊州;河中之地(哈萨克等地),设为河州。如此,我大唐再得四州,增民千万。”

  “朕也曾说,一定要再打一次怛罗斯之战,还要打赢。可惜啊,怛罗斯已经成了大唐之土,这第二次怛罗斯之战,却是没机会再打了。”

  林必举道:“陛下,新设四州,增民千万。可西域地域广大,也多是色目人。这治理起来,颇为不易。其他不说,光是地方官吏,就是一大难题。”

  李洛深以为然,这也是他最在意的,“西域之治,首在人心教化。兵威慑其胆,教化收其心,西域方能长治久安,永为华夏西疆。”

  “翰林院拟旨,令穆州(吐蕃)牧金岱和金轮法王八思巴,调集密宗僧人两万,去西域传法,普渡众生。令这西方世界,再沐佛光。”

  翰林院司院使牟巘忍着笑意领命道:“遵旨!臣这就拟诏!”

  大家都知道,所谓西方世界再沐佛光是什么意思。

  “再拟旨,凡县学秀才出身者,只要愿意去西域,便入吏部官籍,以正九品起步录用!”

  “凡各地官员,五品以下十品以上,愿去西域为官者,立加三级任用!”

  “凡去西域为官者,最多五年,便可申请东归,优先擢用!”

  ps:今天就到这了,好累,蟹蟹支持,大家晚安!

  天才一秒:m.xddxs.cc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