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闲聊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好!京中等你!”

  三郎笑容和煦,像冬日里的一抹阳光。

  两人话音刚落,宋老爷子推门进来。

  “爷!”大郎,三郎连忙打招呼。

  “回来了,路上累坏了吧?”

  “不辛苦!”大郎答道。

  “回到家,什么劳累都没了!”三郎答道。

  听到两人的回答,宋老爷子也没在多问,走到炕边坐了下来。

  三郎见状,转头招招手,“四郎过来,三哥考考你,看看这一年里,你学问学的扎不扎实。”

  “三哥考吧,我不怕!”

  四郎一拍胸脯,这是个表现的机会。

  “学而不思则罔,下一句是什么?”

  “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此举何解……”

  兄弟两个一问一答,清亮,稚嫩两种声音交织,在宋家堂屋内格外清晰。

  宋老爷子看了,老怀欣慰。

  “做学问好!做学问好啊!”

  “一会儿大郎也出两个题,考教考教你弟弟。”

  宋老爷子道,“四郎若是全答上来,爷有赏。”

  宋老爷子大手一挥,许下承诺。

  “赏……”四郎眼睛一亮,刚想说赏什么,话音一转,作揖道谢,“谢谢爷!不过……”

  四郎身子一挺,“读书做学问,能明事理,知礼节,是孙儿心中所好,孙儿不需要赏赐。”

  “瞧瞧!瞧瞧!”宋老爷子开怀大笑。

  “咱们家小四郎,现在也能咬文嚼字,说两句漂亮话,就凭这一点,爷也得赏赏你。”

  “正好,快过年了,改日你娘,你姐她们去县城买年货,你也跟去,挑一套笔墨纸砚。”

  “爷付账。”

  笔墨纸砚,这礼物真不合心意,四郎嘴角抽了抽,脸上开心的道,“谢谢爷!爷对我真好!”

  “我以后肯定更加发奋读书,考功名,走仕途,和两个哥哥一起,为我宋家创基业,光宗耀祖。”

  “哈哈!瞧瞧四郎这个嘴!”

  众人不约而同笑了起来。

  “大奎媳妇儿,去吩咐厨娘整治一桌好菜,今天大郎,三郎回来,我们爷几个要好好喝一顿。”

  宋老爷子吩咐完,站起身道,“大郎,三郎,跟爷来书房一趟。”

  “是!”听了宋老爷子的话,两人连忙下地穿鞋,跟随在宋老爷子身后,进入书房。

  书房内,宋老爷子的脸略显阴沉。

  这是怎么了?

  三郎心中闪过狐疑。

  这一年家里发展的不错,连下人都多了不少,他刚回来的时候就发现了,家里多的一些生面孔。

  “大郎,三郎,坐吧!”

  宋老爷子伸出手,指向旁边的椅子。

  “爷叫你们进来,是想跟你们说一件事儿。”

  “就在前不久,咱们家已经从宋氏家族,正式脱离出来。”

  “什么!”两人一惊,急急询问,“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好端端的怎么退出宗族了?”

  “别着急。”看着两人儿一脸惊慌,宋老爷子安抚道,“听我细细说来……”

  接下来,宋老爷子把孟二牛,宋雨,以至于宋里正退族,再然后宋家退族之事,一一与二人分说。

  听罢,两人沉默不语,整个书房内寂静起来,只有彼此的呼吸声。

  直到过了很久,三郎低低的声音响起,“爷!家里这是为了我们哥儿俩。”

  宋老爷子年事已高,在任的时间不过三年五载,族人拖累不到他什么。

  可他和大郎不一样,他们正在科考,随时都会走进官场。

  若是这个时候族人行为不端,惹下祸事,对他们极其不利。

  “爷!”三郎的声音有些哽咽。

  和大郎对视一眼,重重的道,“我们必发奋读书,不负家里的期望。”

  “将来科举入仕,给宋家的后事子孙打下基础,捍卫属于我宋家的荣光。”

  宋家脱离了家族,相当于没有了后盾,破釜沉舟。

  他们必须勇往直前的向前冲,才能不负家里对他们的付出。

  “好!好孩子!”

  “宋家将来,就交到你们手里了!”

  “嘎吱”一声,打断了爷仨的说话。

  书房的门被宋青苑推开,“爷!我也有两句话,要跟三哥和大郎哥说。”

  宋青苑走了进来,随手带上房门。

  “什么事,苑儿?”

  三郎含笑着望向宋青苑。

  宋青苑嘴角微扬,“国子监什么时候开学?”

  “十五过后!”三郎答着。

  “我和大郎哥,准备正月初八再出发。”

  “嗯!”宋青苑点点头。

  “你们出门在外不容易,若是在京中,遇到了解决不了的事儿,就去找萧景铎。”

  “不过,他现在负责监督国寺的建盖,不一定在京城。”

  “你们可以上镇府司,找锦衣卫帮你们传讯。”

  “这……”两人一愣。

  大郎正色道,“苑儿,萧大人对我宋家有提携之恩,不可直呼其姓名。”

  宋青苑微微一笑,不接话。

  到是宋老爷子一拍脑门儿,“瞧我这记性,险些给忘了。”

  “苑儿提醒的对,你们若是在京中,发生了解决不了的事儿,就去找景铎帮忙。”

  “不过,景铎公务繁忙,小来小去的事儿,你们能自己解决,就不要麻烦他。”

  景铎……

  大郎,三郎再次愣住。

  一年未回家,宋家和萧大人的关系,竟这般密切了吗?

  老爷子竟敢直呼其名?

  两人埋下心里的疑惑,低声应下。

  吃过饭后。

  大郎回房看儿子,三郎也回了东跨院。

  二房众人,聚集在李氏,宋诚义的房间,听三郎诉说京中的趣事。

  “同窗很好,特别照顾我和大郎哥,端午节的时候,还邀了我们去家中吃饭。”

  “最重要的是,那里的学习氛围特别浓,可以经常聚在一起探讨学问,研究诗词歌赋。”

  三郎全程带笑,显然对国子监的生活,格外适应。

  李氏拍了拍胸脯,松了一口气。

  “听说那入国子监的,都是大官儿家的孩子,你爷官小,娘真怕你们两个进去了,受欺负!”

  “不会!”三郎摇头,“没有人欺负我们!”

  “三哥,那先生凶吗?”四郎问道。

  “不凶!”三郎摇头。

  “就是有点儿严肃,不过我们那里的先生,每一个的学问都很好。”

  “我们国子监的撒酒,还曾是状元出身,学识一等一的!”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