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1356章 白刃见血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后来者或许有人不知道前汉的馆陶公主。

  但肯定知道前汉的孝武皇帝,以及金屋贮娇的故事。

  前汉孝景皇帝的时候,皇后无子,故而立庶长子刘荣为皇太子。

  时馆陶公主刘嫖乃孝景皇帝之妹,同时也是长公主,意欲交好未来的皇帝,于是向太子的母亲栗姬提议,两家结亲。

  想要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太子,然而却被栗姬给拒绝了。

  当时的孝武皇帝刘彻被封为胶东王,其母王娡得知栗姬拒绝了馆陶公主的提亲后,主动向馆陶公主提出,让自己的儿子刘彻娶陈阿娇。

  被栗姬拒绝的馆陶公主,于是欣然同意。

  世有流传,昔长公主嫖抱胶东王于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

  胶东王曰:“欲得妇。”

  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

  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

  於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长公主大悦,乃苦要上,遂成婚焉。

  长公主与王姪结成政治联盟,馆陶公主就不断地向自己的哥哥孝景皇帝诋毁栗姬和太子刘荣。

  而深然不知危机正不断逼近的栗姬,还在孝景皇帝的病榻前出言不逊,惹恼了孝景皇帝。

  待无子的薄皇后被废,王姪又抓住机会,暗中指使大行令奏请立栗姬为皇后,导致景帝对栗姬的不满达到极点。

  此事最后的结果就是,栗姬被疏远,太子被废黜。

  而王姪则被立为皇后,其子刘彻被立为皇太子,登基为帝。

  陈阿娇被立为后,住到了孝武皇帝下令为她建筑的金屋里。

  可惜的是,金屋遇到了卫子夫……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吕壹提起前汉的这桩陈年旧事,让潘夫人一下子联想甚多。

  如今的大吴,同样是庶子被立为太子。

  同样是其母与长公主交恶,同样是最后忧惧而死。

  就连陛下卧病于榻,都是如出一辙。

  不同的是,前汉景帝时,是太子之母栗姬恶了天子。

  而如今,是太子本人在陛下生病时,惹怒了陛下。

  当年王姪怀武帝时,梦日入怀,而自己,则是梦到龙头置膝。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自己未必不能做第二个王姪。

  而自己的儿子,同样也可以做第二个武帝。

  潘夫人越想,越觉得这是个好兆头。

  于是她兴奋地对吕壹许诺道:

  “君之言极是!若他日诚如君之所预料,吾母子必让君位于群臣之首!”

  吕壹等的,可不就是这一句?

  只见他连忙匍匐下地,对着潘夫人叩首道:

  “臣,安有所此望?不过是为大吴计,为大吴择明君耳。”

  潘夫人连忙让吕壹起来:

  “吾母子之事,皆托付于君矣!”

  言罢,又放低了声音,“君若是能让全公主亦如馆陶公主那般,助吾母子成大事,君且告知她,吾必会报此厚恩。”

  此话一出,就意味着潘夫人把外面的事情托付给了吕壹。

  吕壹此次入宫,收获远超预期。

  不但得到了潘夫人的明确表态,甚至还得到了潘夫人的全权委托。

  但出宫以后,他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却又开始为新的问题犯愁起来。

  馆陶公主之事,后人看起来容易,但真要亲自去做,却让他有一种无从下手之感。

  首先,全家诸子之一全寄,已经去了鲁王门下当宾客,同时还是重要心腹之一。

  这就意味着全家是明确站队鲁王。

  不可能轻易改变立场。

  其次,全公主生的全是儿子,没有女儿。

  甚至连其夫婿,都没有女儿。

  对方没有女儿,那七殿下又如何与之结亲?

  左思右想之下,吕壹也想不出一个头绪。

  他本想找个人来商量,却又发现,校事府中诸人,根本就没有人能在这等大事上出主意。

  唯一一个可能知晓这个事情的秦博,却又让吕壹心里有些顾忌。

  秦博前番的言论,已经让吕壹感觉到有些威胁——虽然只是虚惊一场。

  但如果秦博涉入此事太深,日后论功,必定会有重赏。

  到时候万一让汉国觉得,此人可以成为自己的代替者,那岂不是养虎为患?

  虽然未必不是自己多心,但亦不可不妨。

  不过一想起汉国,吕壹的心头,终是一动。

  唔……

  说起来,此事……似乎还是汉国,准确地说,是糜十一郎首先对自己挑起的?

  思来想去,吕壹发现,眼下既可以与自己商量,又可能有能力给自己提供建议,自己还能勉强信得过的人,居然是汉国的糜十一郎?

  再说了,兴汉会与校事府已经是合作多年,往来从未间断,利益紧密相关。

  无论是秦博还是糜十一郎对自己所说的话,都说明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兴汉会不想自己在大吴的交易渠道,受到影响和变动。

  只要自己能证明,自己不可代替的地位,那么……

  所以说,兴汉会的人,十有八九甚至会在暗中支持自己的,对吧?

  想到这里,吕壹就是咬咬牙,反正事已至此,又岂能退缩?

  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身无葬身之地。

  一念至此,他就立刻派人,给糜十一郎送去了拜帖。

  正当吕壹与潘夫人正式结成政治同盟,试图想要在吴国的这场夺嫡之争中分一杯羹的时候,太子与鲁王的竞争,也从白热化进入了白刃短接,刀刀见血的阶段。

  原本可以置身事外,在石头城外操练吴国骑军的朱据,得知太子一直被禁足不出,莫说是外臣,就算是宾客,亦是久不能见到太子时。

  他不顾自己的特殊身份,强行上书孙权,陈述嫡庶之别,强调长幼有序,更不可轻废太子,以免国家人心动荡。

  同时希望孙权能听从群臣的意见,把鲁王及其心腹调离建业,彻底断了鲁王等人的念想。

  身体才见好转的孙权,一看到朱据的奏章,当场就是气得眼前一黑!

  只见他狠狠地把奏章砸到地上,骂道:

  “是不是觉得朕这一次没有对你们朱家动手,就以为自己是个例外?不知好歹的东西!”

  更让他惊怒不已的是:

  “吾有换太子之意,仅与杨竺提起过,朱子范又是如何知晓此事?”

  仅两人之间的言语,居然能这么快就传到外头去,这说明了什么?

  宫禁之地,连自己的这等隐秘交谈都瞒不住,那和大街有什么区别?!

  想听就听?

  一想到这个,孙权心里在惧怕的同时,更是升起一股羞恼之意。

  安敢如此欺朕!

  你们是不是看到朕病了,就以为朕真的不行了?

  年老的帝王,最害怕发生的情况之一,莫过于此。

  “你是朕的女婿,朕如此相信你,派你去汉国学习骑战之法,把大吴的骑军交到你手上,你就是这么回报朕的?”

  孙权怒极而笑,“好好好,好得很!”

  连说了几个好,他从榻上撑身而起,直接赤脚在地上来回走了几步:

  “既然你不想好好给朕练兵,那就不要练了!”

  当下就下旨,让人带着自己的诏令前去石头城外的骑军营,当众斥责朱据一番。

  然后又让他立刻入宫,当面质问他是听信了谁的传言,说自己想要废黜太子。

  朱据自然不可能把陆说出来,只是连连磕头,说太子已是久不见于众人面前,但凡忧心于国本者,无不担心。

  现在外面都在传言,陛下偏鲁王而轻太子,久之必立鲁王。

  自己担忧之下,故而这才上疏……

  孙权岂会轻易相信朱据的话?

  他见朱据不肯说出来,心头怒气更甚,没有让他回到军营,只是让他回到府上反省。

  然后又召杨竺入宫,声色俱厉地询问杨竺是不是把密谈废黜太子之事泄露出去了。

  杨竺当场被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指天发誓自己绝对没有泄露半个字。

  朱据和杨竺两人的话,没有消除孙权的疑心,反而是让他越发地疑神疑鬼。

  他把朱据的奏章扔在杨竺面前,喝道:

  “当时唯有你我二人在场,偏偏此事连城外的军营都知道了,你又作何解释?”

  杨竺一听,顿时就是汗透后背,连连叩首,直道冤枉。

  “那你就去查!”看到杨竺还是没有承认,孙权阴沉着脸,下令道,“去给朕查出来,看看消息究竟是怎么泄露出去的!”

  说着,他一字一顿加重了语气:“给朕查清楚,到底是谁,把消息告诉了朱子范!”

  “若不然,那就定然是你泄露出去的!”

  杨竺闻言,知道这是自己唯一的生路,不敢怠慢,连忙应下。

  作为江东颇有名气的才子,杨竺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心思转得却是极快。

  特别是孙权在指出朱据以后。

  “朱子范一向是在城外的军营中,若是他能得到消息,必然是有人去营中通风报信,只要查一查近日里有谁去城外找他即可。”

  想通了这一节,杨竺立刻去求鲁王。

  想要靠一己之力查清楚这一点,肯定是颇费力气。

  但若是能借助鲁王的力量,那就不一样了。

  而且杨竺在孙权面前赌咒发誓,其实也是对孙权撒了谎。

  因为欲在鲁王面前邀功,他曾私下里对鲁王孙霸提起过,甚至还是一字不差地细说。

  鲁王一听是与此事有关,岂有不出力之理?

  当下立刻派人前去打探。

  陆的行踪,很轻松就被打探了出来。

  杨竺得到回报,如获至宝,一刻也没敢耽搁,马上请求觐见孙权,把这个结果上报了孙权,并且一口咬定,定然是陆告诉了朱据。

  甚至连陆在去见朱据之前,还去了一趟上大将军的府上,也一并告知了孙权。

  一是为了增强可信度,更重要的是,他想通过陆,把太子一党最重要的人物陆逊,也牵扯进来。

  很显然,杨竺的目的达到了。

  孙权一听陆逊有可能也牵连其中,顿时就是暴跳如雷:

  “好好好!朕还没死呢,你们就想要从龙之功是吧?”

  才堪堪好转的身体,在气血猛冲脑门之下,孙权只觉得太阳穴在突突跳动,连眼睛都仿佛要鼓突出来了一般。

  眼前一阵金星乱闪,孙权跌回榻上,无力地躺下,闭眼休息了好一会,这才重新睁开眼睛:

  “来人!”

  “陛下?”

  “传朕的旨意,陆斗胆打探宫禁之事,心怀不轨之意,让有司立刻将其关押入狱中,择日审问。”

  “喏!”

  孙权的目光,又落到杨竺的身上,冷声道:

  “至于你,也一并给朕到狱中呆着去,朕倒是要看看,你们两人,究竟是你泄露了宫禁之事,还是他在散播宫禁之事!”

  事到如今,亲手挑起了太子与鲁王之争的孙权,闭着眼睛都能猜到:

  这两人,甚至连带着这两人身后各自的势力,都不可能干净。

  但孙权一定要查清楚,这个事情,到底是谁泄露出去的。

  这不仅仅是事关到宫禁隐秘性和安全性的问题,同时也是事关到帝王威严的问题。

  如果发生了这等事情,都不能加以严查,那以后宫禁之地,是不是谁都会想着来探查一番?

  谁还会惧怕皇权?

  他这个皇帝的脸还能往哪放?

  谁,还会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孙权的眼中,闪着滔天的怒火。

  生了这么一场重病下来,他蓦然发现,事情的发展,似乎有点超出了自己的掌握。

  所以他需要一个施展雷霆手段的机会,用以震慑群臣。

  同时也是宣告皇帝的回归。

  养病多时,朝中那些臣子,个个都在结党营私,人人都想从龙之功,似乎已经忘了谁才是大吴的皇帝。

  在孙权的授意下,有司对狱中的陆和杨竺,根本没有按流程来。

  而是直接上刑,为的就是早日从他们两人嘴中撬出实话来。

  什么八议,什么刑不上大夫,根本不存在的。

  两人在狱中受刑的消息,也在有心人的散播下,很快传入了不少人的耳中。

  才刚刚结束在府中反省的朱据,得知这个消息后,顿时心急如焚。

  因为他非常清楚,陛下与杨竺之间的谈话,也就是换太子立鲁王的消息,就是陆亲口说给他听的。

  若是此事真的被有司查清楚了,那太子地位,恐怕就真的不保了!

  请:wap.ishuquge.net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