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1.122 刀枪莫及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世人皆知,蓟王少时名“平”。后族中大考,名列前茅,得赐名“备”。为楼桑刘氏四子,身背复爵大任。

  游方术士口出:此刘平,非彼刘平乎?

  显然,别有所指。

  故刘平才有一问:足下究竟何人!

  只见那人不慌不忙起身。掸去碎屑,冲刘平长揖及地,不辞而别。

  擦肩而过时,忽低声耳语,却振聋发聩:“足下又是何人?”

  刘平羞愧难当。忽觉天旋地转,立足不稳。所幸被游方术士暗中托住,方未人前失仪。待熬过眩晕,方士已远去。只觉四肢无力,浑身恶寒。

  游方术士口出谶言,不啻当头棒喝。一语惊醒梦中人。

  刘平非刘备。

  “守丞?”二人一问一答,身旁骑士不疑有他。

  刘平心念百转,宛若历经沧桑巨变。实不过,弹指一瞬间。

  在旁人看来,游方术士吃饱喝足,谢过起身,并未失礼。刘平更是礼贤下士,长者之风。毫无破绽。

  然,自家事,自家知。

  浑浑噩噩,重登公车。待车门关闭,刘平如断线木偶,瘫倒榻上。

  目送公车远去,路人各自散去。早有门下游缴,一路尾随游方术士而去。

  便是一场偶遇,只需与蓟王相关,门下游缴,亦不敢有丝毫大意。

  少顷,蓟王地宫耳室。

  记室掾,遂将前后诸情,娓娓道来:“此人,来路不明。如其所言,乃一路‘筚路蓝缕,沐雨栉风,远游至此’。后入千秋观,失去踪迹。”

  幕府中丞贾诩,不置可否:“守丞可有异常。”

  “并无异常。”记室掾答曰:“守丞乃主公族兄,又承旧名。往来南北二宫,颇受礼遇。一无名方士,胡言乱语,焉能乱其心志。”

  贾诩轻轻颔首:“切莫大意。命游缴,紧盯千秋观。若再遇此人,当场拿下,定要问个清楚。”

  “喏。”

  时人重名更惜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刘平之名,乃重拾蓟王旧名。故有拾人牙慧之嫌。平时出入宫廷,接人待物,长者之风。日积月累,习以为常。虽不曾“自命不凡”,却也“自视甚高”。

  今被无名方士,一句“此刘平,非彼刘平乎?”当街揭短。先前所积,傍身名望,顷刻间支离破碎,化为乌有。对刘平心境的打击,可想而知。

  返回国邸后,竟卧床不起。对外只说,偶感风寒,并无大碍。然唯有幕府中丞贾诩,知其心气难平。

  名人高士,多“心高气傲”。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王充亦说:“养气自守。”终归“人争一口气。”

  甚至惊动了蓟王刘备。本欲亲赴国邸探视,却被王妃劝阻。

  长姐言:夫君佯装不知,才是上策。

  刘备这便醒悟。越兴师动众,族兄反倒越发无地自容。

  彼此留有余地,情势方可转圜。

  也罢。恰逢正腊假期,除蓟国上计使团,国邸并无百官出入。倒也无妨。料想,族兄自幼游学在外,见识不凡。必不会纠结于,一无名方士之言。

  诚然。因两汉方术大行其道。时人又深信谶纬之术。若换作旁人,又或者非路上偶遇,族兄大可一笑了之。名士风范,不以为意。之所以,被其言语所惑,正因一切皆符合“撞破天机”:无名方士,路中偶遇;赐以酒食,回赠谶语。

  方士言语之利,当真刀枪莫及。

  人总有不足,亦有缺陷。若被人无端放大,如何能不心伤难平。

  窥一斑而知全豹。

  蓟王将方技与神仙术剥离,以神灭无鬼之王学门徒,统领方技馆,可谓高瞻远瞩,神来一笔。

  王充学说,太过惊世骇俗。后世虽偶有人拜读,却少有人承习。蓟王立方技馆,元素令。吸纳天下王学门徒入馆。又命郑玄等,将王学纳入大儒学(百科)范畴,广授国内学子,乃至太学坛亦开专科。足见一斑。

  蓟王上洛前已下令:集举国之力,仿《蓟法》,修撰《蓟学》。取名:《百科全书》。

  以儒宗郑玄为首。四少师等,蓟国名师大儒,悉数入选。

  方技馆的成立,给予王学政策上的扶持。让散落各地的王学门徒,学以致用,学优则仕。元素令常林,秩真二千石高俸。馆中属吏、工师,皆衣食无忧。日日精研方技,乐此不彼。

  先前得报,“伏火丸”已初见成效。

  所谓“伏火”,乃外丹术之一种。属于“火法炼丹”。指将药石加热,蒸发毒素,达到降伏石药火毒,利于服用之目的。

  伏火丸,又称伏火丹。传闻乃出天师道。涂抹法器,挥舞时可燃神火。

  刘备一瞬间便想到了火柴。

  因涂抹于法器,故时下称“法烛”。稍后称“发烛”。

  宋人高承《事物纪原》中载:“汉淮南王招致方士之士,延八公等撰鸿宝方毕方,法烛是其一也,余非民所急,故不行于世。然则法烛之起,自汉刘安始也。”

  元末明初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亦有:“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硫黄涂木片顶分许,名曰发烛,又曰儿。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

  换言之,汉时,已有火柴。且说神奇不神奇。

  火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待成为蓟国新名产,遂与指南针并称为二大航海神器。此皆是后话不提。

  遥想当年,一群太平道神棍,入村传道。食毕百家饭后,使出“红莲净法”,点燃火浣布。想必,便用了一根火柴。

  一通百通。整日装神弄鬼的一群人,却握有时下最顶尖的科技。

  若能化繁为简,广为流传。功莫大焉。

  千秋观顶阁。

  西王母派上元夫人,面沉似水:“此人出自何派。”

  “无人知晓。”瑶姬答曰。

  “尸身又在何处。”

  “便在观内,未及收敛。”

  “一路云游至此,吃饱喝足,一命呜呼。”上元夫人言道:“所为何来?”

  “莫非,乃为点化蓟王族兄?”瑶姬亦模棱两可。

  “蓟王族兄,不过看似尊贵。以我观之,泯然众人也。点化此人,又有何大用。更不惜赔上身家性命。”上元夫人摇头道:“内中必有隐情。”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