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四百零八章 风止云起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风赋  黄射听了很是意动,若是能在这个关键时刻投向朝廷,扬州刺史的位置说不定就到手了,届时统御东南诸军,进退自如,岂不比在江夏给刘表看守门户的要好他相信就算是他父亲黄祖在场也不会拒绝得了这样的诱惑,黄射跃跃欲试的说道“那是否要我代阿翁上书朝廷”

  “不对朝廷报效点什么来,朝廷岂会轻易托付名器予人”黄琬瞥了黄射一眼,及时打消了对方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一点,你只看曹操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黄射于是面露苦色,右手虚握成拳,放置于两膝只上,似有不甘且苦恼的说道“这却如何是好呢”

  “此事老夫心中有数,暂且不急,总得等个契机才好。”黄琬顾自思量着,一边捋须一边说道。

  黄射见对方胸有成竹的样子,心里也放松了不少,都是江夏黄氏出身,彼此互相亲爱,百利无弊。他相信黄琬一定会比对任何事任何人都要用心的去谋算这个事情,就算是那个平庸拙计的辅兵校尉、以及吴氏的两个小子都比不得。

  “这个时候,侍臣应当退值了吧”黄琬看着堂前斜照的夕阳,赤红的光芒照亮了青砖高墙。

  黄射闻言往外看去,无论是第几次看,夕阳下的长安城永远都是那么的令人震撼,这还只是在平地上眺望的一边城墙屋宇,若是有朝一日能登上城楼,岂不是比如今更要动人心魄他呆呆地望着外间炊烟残照的景色,愣怔了一下,复而说道“别的不说,黄门侍郎既称夕郎,此时也该揖别青琐门了。”

  “那就有劳你请他们过府一叙吧。”黄琬面色从容的颔首说道。

  “谨诺。”

  一间不大的院子里,秦庆童穿着一身鲜绿色的丝织衣服,正安安静静的站在房间门口。垂头垂手,像只泥塑木偶,一双眼睛却灵动的四处扫视,确保没有任何一个闲杂人物闯进的同时,自己也在悄悄摸摸的偷听。

  在里头,太尉董承正与一干亲信正密切的商议着要事。

  这一次,京兆尹胡邈、太尉长史董凤、就连尚书令吴硕都身着便服从后门悄悄赶来,可见董承对这件要事的重视程度。在这些座次的末尾,还多了一副新鲜面孔,正是由胡邈引荐给董承的得力助手,京兆丞左灵。

  胡邈当时的说辞是这样的“左梦符智计了得,又一心为董公办事,在京兆任上,实在助益良多,在下可是缺他不得啊。”

  董承也是倍感好奇,胡邈嫉贤妒能是他所心知的,虽不至于故意排挤身边的能人,但也绝不会大方的举荐。能够让胡邈主动推荐的人物,必然是有独到之处,于是董承先将难题抛给了他。

  左灵既然来此,必是已有见解,他侃侃而谈道“军旅之事,不亚于农桑,是国家心中首重。国家亲政之前,便几番裁撤禁军,亲政之后,又是屡改军制,既有军官退处军旅转任尉官县曹之诏,又有太学教化科在军中开夜校,期间赏赐、兵器冶炼、操训之法,数不胜数。如今的南北军,可谓是天下一等强兵,全军上下皆奉国家为主,军心精诚。只要出兵,天下将鲜有敌手。”

  董承疑惑道“饶是如此,国家那里却仍无半点风声。”

  “这个我曾与左君说过,是因军制之故。”胡邈不甘心风头被左灵一人抢去,忽然插话说道“在旁人看来,现今南北军制度几已无可再改,但以在下之见,如今的军制仅浮于下,而未及于上。”

  左灵瞥了胡邈一眼,自觉的闭口不言,任其言说。

  “及于上”董承自言自语的说道。

  “唯,及于上。”胡邈复述了一遍,道“朝廷制度一脉贯通,军中制度齐备,而朝中董公身居太尉之职,司掌兵马,评定武官功绩、升降调用。这固然可喜,但对国家来说,却不可不改”

  “可这要怎么改”见到关乎自己的利益,董承急了,却又一头雾水,忍不住问道。

  “兵部。”尚书令吴硕忽然说道。

  “对,一直未有明确职司,只参与军中杂务的兵部。”胡邈大声的说着,立马抢白道“董公身为太尉的权责恐怕要析于兵部。”

  “这是什么道理太尉自秦而始,便执掌天下军事,如今虽不得统兵,沦为闲置,那也是分割不走的”董承眉头紧皱,义正言辞的说道“不可,此事断断不可”

  看到董承坚决的态度,吴硕张了张嘴,欲言又止,最后还是选择闭嘴不言。

  倒是长史董凤不怕猜忌,直接提醒道“董公这有何虑兵部再如何分权夺责,到底也是尚书之一。吴公秉理中台,兵部正在其辖下,所谓分权,不过是将一物均分置于他处,终归仍在董公手中。此外,与集于一处相比,这也不易招人非议。”

这话里多少要有些折扣,吴硕虽身为尚书令,本身却因为几次背主的履历,导致声名大坏,在尚书台很没有威望。像是吏部尚书傅巽、度支部尚书韩斌这些皇帝信重的臣子,对吴硕只是例行公事,心里根本没有以吴硕为然。而改制之后的兵部又显然是等同吏部的实权部门,要想借吴硕  的职权去压服兵部,做起来并不简单。

  但董承仍然被董凤说得有些意动,倒不是听信了那几句有水分的话,而是在董凤的提醒下忽然说道“国家要在这个时候变动军制,莫不是要为东征做先手”

  “董公睿鉴。”胡邈搭了句话,接着说道“国家此议一提,赵司空无不附从,就连黄司徒与荀、杨二侍中也会因为董公而响应国家。董公届时再出言抗辩,除了令国家心生厌恶以外,再无用处,倒不如主动顺应,不免为长久之法。”

  董承眼神不住闪动,片刻遂被说服,喃喃道“若是如此,倒不是不可为之。”

  房中众人做下决定,屋外院落里也隐然西风吹起,叶落窗棂。

  说完一句话便像是完成任务、缄默不语的左灵此时忽然抬起了头,张望了眼拍打窗棂的那片落叶孤影。,

  亲,本章已完,祝您阅读愉快!0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