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什么样的问题寻医问药也总是躺着起不了身的?每回她一这里不舒坦了,那里不爽利了,便得请了医女前来。
这两个月,秦王府的人都来过两三趟了。
每次人一来,便劳师动众的,累得众人都不得清闲。
当初顾氏看着这西都侯府的嫡女也是不差的,否则如何肯将她定下来?如今看来,倒是自己看走了眼。
“有些麻烦。”
薛嬷嬷皱了皱眉,她是当初祝氏送进洛阳的两位精通医术的婆子之一,受的是谢家培养,多年下来,若论医术,倒是不敢张嘴说了大话。
但若是在妇人问题及一些毒药、相生克等方面,却是不轮太医署的医官们。
顾氏没想到自己只是随口一问,却得到了这样一个回答,顿时便愣了一愣。
她一直当苏氏是装的,此时听了薛嬷嬷的话,就有些半信半疑:
“之前也吃了药,又寻了张太太前来,也没瞧出什么问题……”
话里行间有质疑的意思。
薛嬷嬷冷笑了一声,将手收了回来:
“王妃娘娘与世子夫人私交甚笃,担忧夫人身体才派了奴婢前来,兴许是学艺不精,瞧错了呢?”
她皮笑肉不笑,站起了身来,脸上挤出的褶子看得顾氏心中惊疑,有些摇摆不定。
靠在床头的苏氏看了这一幕,拿帕子掩唇轻咳了两声,才解释道:
“薛嬷嬷实在是谦虚了,听王妃当时提及有两位精通医理的嬷嬷与谢家族学之中孟太傅旁枝后辈的一位夫子交好,想必您便是其中一位了。”
听到‘孟太傅’几个字,屋里人态度登时肃然起敬。
不止顾氏神色凝重了许多,就连贺元慎脸上也露出敬仰之色。
人的名,树的影。
哪怕当初的孟孝淳已故多年,但时至今日,旁人提及‘孟太傅’这几个字时,依然令人尊敬。
听到眼前的薛嬷嬷与昔日大儒孟孝淳旁枝后人交好,又是来自江洲谢家,顾氏顿时表情就变了,不再像之前一般端着架子。
一面低声的请教薛嬷嬷问题,一面便问及了苏氏的情形。
薛嬷嬷将苏氏身体情况一说,顾氏便恨恨的瞪了儿子一眼。
他却全无所觉,转头与薛嬷嬷兴致盎然的问起一些医理。
读书人晓通医术原也是常事,只是他所问却并不涉及妇人怀孕,苏氏眼中露出凄凄之色,顾氏连着给贺元慎使眼色,他却沉浸在自已世界里,对母亲的神情全无所知。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贺元慎问薛嬷嬷:“前人嵇叔夜曾提及此话……”
薛嬷嬷本来是来为苏氏把脉,却因一句‘孟太傅’而使贺元慎来了兴致。
他与薛嬷嬷说着话,越说便越觉得入迷,连薛嬷嬷来卫国公府为了何事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苏氏叹了口气,捂着肚子站起身来与碧云说话。
顾氏这头笑着,转头送了碧云等人出府,便冷了脸,瞪了儿子一眼,厉声喝道:
“你过来!”
贺元慎顺从的跟在母亲身边。顾氏向来以这个长子为傲,还极少有喝斥他,对他脸色难看之时。
只是当了下人,顾氏也不愿落了贺元慎的脸,将他唤进屋中,才淡淡道:
“近来你且收收心,多在府中留一段时间。”
贺元慎天生性情温柔多情,与人在外谈书论经,煮酒论古今时,难免有时流连教坊楚馆,有时也会有美相伴,只是在此之前,可从没人说过他此举不妥的。
顾氏此时拿这事儿说嘴,他便愣了一下。
“你且收些心。”顾氏放柔了音量,哄他道:“你的媳妇身怀有孕,今日秦王府派来的人说她这胎不稳,我不许你气着了她,使她腹中孩子保不住。”顾氏不见得会多宠苏氏,却看重她腹中的骨肉,确定苏氏并非装模作样为了争宠,顾氏自然也得告诫儿子几句话。
贺元慎神情更是愕然,有些意外的反问:
“我气着了苏妹妹吗?”他脸上带着迷惑不解的神色,以前他也如现今一般,从未曾见苏氏多说一句半句的:
“她不是那样的人,也从未与我说过这些。”
柳世先等人还夸苏氏大度,贺元慎犹豫着:
“母亲,您想错她了。”他解释着:“蓉儿妹妹不是那样的人,您多与她相处,天长日久便知道了。”
苏氏向来爱他,又懂事,“前些日子世先还夸她识大体,不嫉妒呢。”
顾氏唯有苦笑,“你听些我的话就是了。”
面对儿子这解释的话,不知该如何是好。
她以往还当贺元慎醉在温柔乡里,引得一群小娘子如痴如狂,怕是他极懂女儿心的,如今想来,怕是自己想差了。
贺元慎虽不明白母亲为何数次提及让自己听话,他并没有看出顾氏眼中的无奈之色,只不过他仍是点了点头,将顾氏的要求应了下来。
碧云与薛嬷嬷回了王府,傅明华先问了薛嬷嬷苏氏的情况,薛嬷嬷迟疑片刻,才道:
“怕是不大稳当。”
苏氏身子骨原本便不算健壮,有了身孕后更是差了些。
“奴婢觉着,怕是扁鹊在世,也难诊治。”苏氏原本身体就不好,若好好调养着,也不是没有办法。
但她积郁成疾,思滤过重,这一胎怕是难以保住的。
听了薛嬷嬷这话,倒是比听着外头人传言,张太太说没有大碍来得要可靠多了。
傅明华赏了薛嬷嬷,让她下去歇息,碧云才小声将今日自己前去卫国公府时所见所闻说了出来。
听着贺元慎向薛嬷嬷讨教,竟忘了孕中身体不适的苏氏时,傅明华叹了口气。
“世子夫人着实可怜。”
碧蓝有些同情,傅明华摇了摇头,将话锋一转:“此次郦苑之行,姚先生会领府卫同行,你让人去瞧瞧,看差了些什么没有。”
傅明华出行,是要带府卫的,姚释乃是文武全才,燕追武艺便是他一手一手教出来的,此次由他随行,再合适不过。
几个丫头应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