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1348.捻船(4)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天色不早了,是时候做饭了。

  敖志兵看敖沐阳往厨房走,他就推开众人走出来说道:“龙头,菜拾掇的差不多了,你再弄个大黄鱼就行,这鱼现在金贵着哩,我怕我弄不好就没乱摆弄。”

  王霞笑道:“得知你们这么多人来渔场,老爷子可是好一番忙活呢,把刚做的盐矾海蜇都拿出来了,还有三鲍鳓鱼,做了一桶全给你们了。”

  敖沐东高兴的问道:“呀,有三鲍鳓鱼啊?卧槽这是好东西,弄点肉糜子清蒸一下,好吃!”

  春天来到渔场的鱼多,有些鱼没有养殖价值,老爷子和钟苍就会想办法捕捞起来,防止它们带进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上个月初他们捕捞了一些鳓鱼,这鱼在红洋湾也挺常见,每年4到6月由越冬场洄游到盐底较低的浅海河口附近繁殖。

  这种鱼的鱼肉很是鲜美,能鲜吃也能晒鱼干,都是好东西,当地有一种做法叫三鲍鳓鱼,做起来比较复杂,近些年村里没多少人做了。

  三鲍鳓鱼靠腌制,做之前得先用细竹条通入鱼肚浸入卤子里,这叫头鲍。

  腌上一段时间后把鱼捞出来往鱼肚子里塞盐,再往鱼身上抹盐后放进桶里压上石头来腌制,跟腌咸菜似的。

  这样腌上三四天后把桶里的鱼给翻出来,在重新撒盐压起来,这次得压上好长时间,最好历经半年,然后出来的就是三鲍鳓鱼。

  经过长期腌制,鳓鱼肉中的营养成分得到分解,变得更容易吸收,此时就有一鱼顶三鲍的说法。

  敖志兵做的这鱼只腌制了一个月,现在就吃有点可惜,不过老爷子无所谓,到他这年纪不管干什么就图一个乐呵。

  小小的厨房里放满了盘碗,这些还不够,不过船上带足了被褥食材,另外还有好几张折叠的饭桌,到时候在屋前拉上一个帐篷,大家伙在里面吃就行。

  敖沐阳主厨,有人给他打下手,加上敖志兵已经准备了一下午,所以虽然人多饭菜多,可老敖还是用不着忙活很久,他再做上几道就行了。

  其中他带了足够的碳炉铜锅,这样他调个锅底放进去可以吃火锅,省事又好吃。

  一大群人凑在一起吃饭,桌子上有好几个锅子在热气腾腾的往外散发香味,四周全是牛肉羊肉、蚝肉、虾肉和鱼肉,食材新鲜。

  人多吃饭热闹,开餐之后很快就有了氛围,特别是渔汉们在水下折腾了那么久,为了暖和身子骨,敖沐阳带了白酒过来,一杯酒下肚,大家伙就放开了。

  敖沐阳问陆虎道:“虎哥,今天钓上来是几条鱼?”

  陆虎眉飞色舞的说道:“绝对是丰收,五百六十八条,明天再干上一上午,下午咱们就能回去了。”

  野生大黄鱼是顶级食材了,加上陆虎的牌子,一条鱼卖上个一两万很正常。

  因为平台是面对普通消费人群,这样一两万一条鱼的价格就比较夸张了,于是陆虎今年就定下了一千条大黄鱼的销售额,只要把这些鱼卖出去就行了。

  除了捕捞大黄鱼,敖沐阳准备明天再捕捞上一些多宝鱼和鳎目鱼,这两种鱼来渔场的时间也很久,族群已经足够壮大。

  这次捕捞供应上一批次后,他在整个禁渔期就不准备往外出产了,大龙头号和龙头号都要送去颜青城的蓝色船工做保养,其中龙头号已经送过去了,颜青城要往上涂抹一层新型船漆。

  热热闹闹的丰收了一场,他们没有在当天下午就赶回去,陆虎提前带上鱼离开,村里渔汉们又在岛上住了一晚上,休息足够之后才在三号中午离开。

  回到村里他安排敖大国带人将渔船清洗干净后就送去了蓝色船工,另外村里还有一些小渔船,这些渔船也得趁着禁渔期做保养,只是用不着送去蓝色船工罢了。

  维护保养这些小杂船得靠捻匠,捻匠就是船医生,他们能给渔船查漏补缺,渔船上有窟窿、有裂缝、有变形,都得靠他们。

  今年天气干旱,六月份也没有雨,即使是海边的空气也不潮湿,于是老敖就想把村里的船都给保养一遍。

  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村里多了好些木船,光是龙涎湖上就飘荡着五十多艘。

  游客们喜欢乘坐小木船游湖出海,村里人就抓住了这个生意良机,以前的木船都给用上了,然后又有人去其他村收了些老木船。

  村里的木船都收拾的干净,外面还做了装潢,一艘艘跟花船似的倒是漂亮,但里面肯定有问题了。

  上月末开始,敖沐阳就让老文书敖志明联系捻匠,准备这个月分批次把村里的老木船都给修理一下,免得以后出事。

  结果等他捕捞大黄鱼回来,敖志明为难的跟他说道:“村长,现在这捻匠不好找啊,没多少干这活的了,我托关系找了好几天,就找到四个师傅。”

  敖沐阳吃惊的问道:“现在捻匠这么少了?”

  敖志明叹了口气道:“不好干啊,现在有多少人家还用木船?你是渔家娃,你知道捻匠这活得多细心、多能吃苦,一艘渔船就是好几条命,捻匠肩膀上任务重啊。担责重、吃苦多,可是赚的偏偏少,已经没多少人干啦。”

  敖沐阳默默点头,现在渔村有好些工种消失不见,说起来自从他回到村里,确实没有再听说过捻匠的消息。

  在渔家历史上,捻匠一度是很吃香的活,虽然累,虽然责任大,可是这是门手艺活,那时候家家户户有木船,家家户户靠木船捕鱼来吃饭,捻匠不光生意多,而且受尊重。

  如今,风水轮流转。

  得到了敖沐阳的口信,敖志明就把四个捻匠给叫了过来。

  敖沐阳去跟四人接触,发现他们年纪最小的都有六十五了,年纪最大的一个七十六!

  跟医生一样,捻匠也是上了年纪更吃香,这一行当很是依靠经验。

  四个捻匠都认识,年纪最大的老捻匠叫陈冬娃,他就成了捻匠小组的负责人,有什么事由他跟敖沐阳来接洽。

  头一番见面,敖沐阳没有直接让他们去干活。

  他知道捻匠都是老烟杆子,特意准备了四条烟,不是什么好烟,就是红洋当地产的白浪,一百二十块一条,劲大、耐抽。

  爱尚地址: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