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二部 经略 第十五卷 余波未平 第二十四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随机推荐:

第五百零四章长江后浪推前浪  对于姚平仲新婚之后的境况,高俅很快从登门拜访的姚古那里得到了确认。

  显然,这位沙场老将对于这么一个公主媳妇很是满意,这一点,不但能从对方脸上洋溢的喜色看出来,也能从那眼神之中的愉悦得到启示。

  倘若仅仅是因为尚公主而得到的巨大荣宠,姚古绝对不会有这样的表现。

  “高相公,你对犬子的百般抬爱和竭力提拔,下官实在是感激不尽。”几句题外话之后,姚古立刻转到了正题。

  和姚平仲不同,除了闲置那段时日外,他一直在西北,很少有在京城长留的机会,这是第一次单独见高俅。“下官和大哥那时候一直在外征战,只能把他托付给了伯父。

  伯父待他如同嫡亲孙儿,严加教导,也幸亏如此,他方才能够有今天。”

  “姚家确实是后继有人。”对于送上门的好意,高俅自然不会表示拒绝,“当年关中二姚的声名传遍天下,及至你们二位又继承了先人的武勇,姚家更是声名鹊起。

  人说成家立业,希晏早已立业,成家却等到今天,但观昨夜风光,也足以告慰先人在天之灵了。”

  姚古附和了两句,便把话头转到了公事上。

  他生性不苟言笑,姚平仲的性子也多半像他,因此,对于西北如今的景况,他足足说了小半个时辰,末了,他才用一种极其不确定的语气说道:“高相公,并非我杞人忧天,折帅安抚兴灵路原本是最合适的。

  只是,折帅年纪毕竟大了,我听说,折帅回去之后便身体不太好,若是有个闪失。难保不会为人趁虚而入。”

  “折遵正身体不好?”高俅闻言大惊失色,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上一次折可适和种师道来京城陛见的时候,虽然年纪一大把,但绝对是老当益壮,怎么突然就有折可适身体不好这样的传闻?想到这里,他立刻追问道,“此事非同小可,你可求证过?”

  “高相公。我历来是不相信传言的人,但是从两次见到折帅的情形来看,这并非虚言。

  ”姚古地回答异常肯定,“折帅名将风范,我自然是钦服的,只是,他事事亲力亲为,而且又是一丝不苟。

  兴灵路不过是刚刚落入我大宋之手,有多少事情要他操心?原本我这次和大哥是没法回来的,只是折帅听说希晏尚主,不由分说地就把我们赶了回来,说是不然就不恭敬。

  我的意思是。朝廷是否应该为折帅配一个副手,或是干脆找一个替代的人选,至少作为后备也好。”

  对于姚古的直言不讳,高俅顿时在心里沉吟了开来。当初之所以用种师道经略河东。而用折可适安抚兴灵,便是因为折可适通晓西北局势,再加上又曾经是党项人的关系。

  然而,倘若折可适真的身体不好,那么,西北这个缺口就大了。严均如今已经是枢密使,断然不可能再坐镇西北,而河北又在缺人地时候。那么,西北究竟有谁能够总揽全局?

  思量良久,他终于开口问道:“毅成,以你的意见,倘若折遵正真的身体不佳,朝廷该在兴灵路用何人揽总?”

  姚古没有想到高俅会直截了当地问自己这个问题,一时间不由一呆。若是从本心来说,他自然希望这件好事落在自家人头上。然而。

  不说姚平仲刚刚尚主,不可能不避嫌。就是以他和姚雄两个人的资历,安抚陕西其他各路兴许可行,去兴灵路却是绝对不可能的。

  反复权衡了几个人选之后,他终于想到了一个最好的人选。

  “高相公,依我之见,宗汝霖可当此重任。”

  “嗯?”高俅闻言顿觉眼前豁然开朗,一时间竟拍了拍自己的额头。不错,宗泽在西北为官也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再不能说是纸上谈兵。

  前时西北大战,宗泽也在有功重臣之列,严均甚至保举其为知延安府,只是陶节夫尚未任满,所以方才拖延了下来。再加上宗泽文臣出身,正合了朝廷众臣的心意。

  若是折可适真有什么闪失,那么,宗泽便是最好地人选。

  “毅成此议大佳。只是,倘若折遵正能够身体康健则更好,我会上奏圣上派几个大夫过去,总而言之,兴灵路乃是朝廷千辛万苦方才取得的,绝不能出了乱子。

  至于宗汝霖那里,我也会和枢密院合议一下,严均达坐镇西北多年,想必会了解这些重要性。”

  姚古连连点头,正想告辞离去的时候,冷不丁想到了另一件大事。只是,刚刚说折可适身体不佳就惹出了这样一通麻烦,此刻究竟是说还是不说?

  高俅见姚古脸色突然有些不对,情知他还有其他事憋在心里,便点头示意道:“毅成,若是还有话不妨直说。”

  “高相公,熙帅王处道,如今身体也同样欠佳。去年,王处道曾经卧病数月,军务都是由程大人以及童监军协同处理。

  熙河路虽然不如兴灵路那么要紧,但是,周围尚有羌人虎视眈眈,同样不可小觑。”

  王厚的身体问题,高俅早就听说过,因为有大夫医治,因此他并未十分放在心上,但是,卧病数月却非同小可。

  一想到童贯如今尚在刘仲武军前挥师西凉四州,他便总有些异样的感受。不管怎么样,这一条也绝对不能置之不理。

  反正童贯是早晚要调回来地,既然如此,熙帅的人选也需要早早择定。怪不得姚古刚才犹豫,今天说的全都是西北那些主帅身体不好的事,传扬出去难免被人诟病。

  “你又不是谎报军情,这些事情朝廷尽早知道,也好有个准备。

  ”高俅忖度半晌,终于还是透露了一句,“前时朝廷曾经有过廷议,准备以你兄长姚毅夫经略泾原,至于你因为希晏地婚事,暂时还未决定下来。

  毕竟,圣上虽然有意废除旧制,还是不得不考虑各方面的压力。”

  对于这一点,姚古自然心知肚明,连忙欠身谢过。及至辞出高府上马的时候,他方才长长嘘了一口气。有舍有得,凡事必先取舍,然后方才有得。

  姚家三代方才有如此风光,付出一些代价也在所难免。只要将来还有建功立业的机会,那也就行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因此,在反复琢磨了姚古的话之后,高俅立马直奔严府。

  只是,他却不是在书房见到人的,而是被几个仆人带到了后花园,亲眼见证了严均教导儿子读书的情景。

  他自己是没怎么教导过儿子,所以看到严均气急败坏的模样,忍不住一阵好笑。人说教子难,如今看来自己家里三个管家婆着实了得,至少他从不用在儿子身上花多少功夫。

  “这孩子才五岁,你用得着如此着紧?”

  “子不教,父之过。

  ”严均只得让霍娴把儿子带走,然后便深深叹了一口气,“我这些年不在京城,儿子都不认识我了,如今不好好花时间怎么行?”见高俅仍然在那里偷笑,他只得没好气地瞪过去一眼,这才问道,“无事不登三宝殿,你过来肯定没好事,说吧,究竟什么大事劳动你这个宰相出马?”

  高俅遂将今日姚古到访地事情一一道来,严均听着听着眉头便渐渐皱起,最后是满脸的无奈之色。“老将们都老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如折可适和王厚,都是神宗朝就用过的武将,能够至今得用已经是分外了不得了。

  休说是他们,你上次不是说,王恩和郭成同样是风烛残年了?可叹这些武将曾经跃马沙场何等风光,到老却依旧敌不过岁月。”

  说到这一点,高俅不禁也沉默了。说起来,种师道同样是年纪不小,好在身体似乎还健壮,如今倒是刘仲武和姚雄姚古这一批还正当壮年,培养一批年轻将领确实迫在眉睫。

  “如果刘仲武西征成功,西凉四州必定是要他镇守的,至于熙河路,我还是认为用姚雄即可。

  兴灵路刚刚归入我国,宗汝霖去那里倒也适合,这些事情我自然会以枢密使的名义上奏。

  ”对于高俅提出的人选,严均并无多大异议,毕竟,这些人都是他在西北接触过或者用过的。

  “不过,如今外患不再,内忧便须得注意,山东那一带地海商如今很有发展,富户也日渐增多,我听说趁着朝廷不再禁武地当口,有不少人蓄养家丁,这些都不得不防。

  我听说,上一次的事情至今还在追查吧?”

  对于严均地好意提醒,高俅自然是心领神会。然而,他还顾不得考虑这个问题。刚刚回到家里,他便接待了一个不速之客。来者不是别人,乃是判太史局姚舜辅。

  “高相公,先头你说过的事情下官去查证过,大约有八成的可能。至于日子,大约就在这两三个月之内。”

  姚舜辅这句话顿时让高俅呆在了当场,崇宁五年的星变至今依旧历历在目。而那一次的事变中,他和蔡京不得不去职,而朝堂上也因此起了莫大的风波。

  倘若再来一次,谁敢担保朝堂不起变化?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