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希韦克,那个时空著名的美女间谍并没有引起欧阳云太多的关注嗯,即使有盛传陈师昌被这个新西兰美女给诱惑了,欧阳云依旧没有给予多少关注。倒不失他不感兴趣,而是他这段时间的关注重心完全被越战越烈的苏德大战给左右了。
事先,欧阳云绝不会认为这次苏德决战会打成烂仗。
必须加以说明的是,即使这个时空因为欧阳云和学兵军的关系,中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欧阳云也不会自大到认为就有了“独霸天下”的实力。否则的话,他也不会煞费苦心的将联合国总部弄到广州,然后又巴巴的拉德法加入成为常任理事国了。
自家知道自家事,即使现在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比之美国都不是很弱,可单单一个恶邻苏俄,便让欧阳云不敢有太过分的想法。令他感到惊喜的是,他一度认为的大敌、死敌居然会被孔令仪一个有点空穴来风的想法给弄得疲软,甚至沦为国际笑话。
美国的“太太革命”即使放在若干年之后来看,它的酝酿乃至爆发都显得有些莫名其妙。而在美国被踢出局之后,这个时空段,全世界还能被称为军事强国的,除了中国也就剩苏俄和德国了。
英国?法国?no!no!法国在马其诺防线这个“铁布衫”硬气功被破之后,不仅军心已废,连民心也溃散了。而昂波斯复的回归,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民心士气,但是短时间内,他也许会是一个可靠的盟友,却绝对无法承担德国那样的责任,可以代言欧洲。国,时间前推百年,如果英国人愿意像经营大不列颠岛一样去经营澳大利亚或者印度的话,也许还有机会。但是现在,哪怕英国人还拥有着一支规模舰队,但是陆军不行注定了他们不可能走得多远。
苏俄人和德国人打得热闹,欧阳云和他手下的将军、参谋军官们也没有闲着。二战,德国人发明了装甲化和机步化的概念,然后就有了闪烁古今的闪击战。不过,随着欧阳云的金手指点开“导弹”、“核弹”还有喷气式战机这些后现代概念武器,并衍生出相对应的战术。三战,事实上已经进入了另外一种和二战截然不同的模式。
对于德国人来说,遗憾的是,虽然他们一直紧跟学兵军潮流,在武器装备的先进性上是最接近中国的。可是,他们的指挥官的军事观念却没能跟进。这就造成了似古德里安还有隆美尔等一干人依旧热衷于飞机、装甲、大炮,即使渴望来自中国的导弹,却不懂真正的运用它。
于是,即使德国人一度拥有装备上的优势并能够在一些小规模的战役中打出漂亮的反击,但是在苏俄人祭出人海战术这把杀手锏之后,战事一旦演变成大会战,他们马上就因为战术上的落后被打回了原形。然后就被拖入持久战。
大会战靠的是什么?装备和战术以及兵力。持久战呢?兵力这个客观因素除外,实力和意志的较量就成了关键。论实力,按说差点被德国人摧毁所有重工业基地以及军事工业基地的苏俄要远逊于德国。然而,便是欧阳云也始料未及的是,因为政治体制的原因,苏俄人可以轻而易举的就纠合起全国的力量,然后来个井喷式的爆发。
中情局在涉及西方的情报工作中一直存在力有不逮的问题,苏俄也不例外。比如当欧阳云忽然得知,苏俄人在欧洲又投入了超过一千辆的新型坦克时,他甚至想不通这些坦克苏俄人是如何变出来的。然后,等他煞费苦心的通过白俄获得相关的情报,在刚看到相关数据的时候,他也被吓呆了。
他花了五年时间,才在广东整出来一个军事工业的庞然大物。苏俄人却只用了两年时间,不仅将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规模恢复到二战开始前的样子,居然还有所增幅。虽说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苏俄人也付出了不少代价,比如说现在中亚多个苏俄加盟国都发生了饥荒。但在欧阳云看来,这依旧是足够疯狂的发展速度,足以让他汗颜。
苏俄人的改变远不止这些,随着战事的进展,苏俄人正给全世界关注苏德战争的人们越来越多的“惊喜”“可以确认,苏俄人出动了预警机!”
“喷气机!苏俄人有了喷气机,性能还不差总座,我以为我们应该向德国人提供一批金雕!不然,凭德国人现在的me262改,根本不是苏俄人的对手!”
“太疯狂了!苏俄人什么时候有这么多火箭炮!隆美尔太倒霉了,他的一切布置都在朱可夫的预料中……”
欧阳云这只蝴蝶的出现,确实令苏俄改变了许多。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这不,在这场新的欧战中,朱可夫还是脱颖而出,一下子就将隆美尔这只“沙漠之狐”给比了下去。而在德国国防军内部,有关“沙漠之狐”只适合北非战场的声音已经出来了。
欧阳云原本以为彼得哥煦决战,在三个月时间内至少会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残酷厮杀。但是,这才过去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好像德国人就已经支撑不住了。而为了帮助德国人挽救颓势,陈师昌手下的海航部队已经出击了五次,战损也超过了三十架。
英国的“太太革命”还没形成美国的规模,还没能完全束缚住丘吉尔的手脚,这个时候,欧阳云是不愿意和苏俄直接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是在他的联合国构想中,德国确实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这让他不禁大为恼火。
“是不是支援他们一颗超级炸弹,”看出了他的纠结,邓锡侯建议。
欧阳云还没答话,铁林飞断然否定:“不行!绝对不行!”
铁林飞在最高统帅部一直比较低调,这也使他的话更有分量。见邓锡侯和欧阳云等人都看向自己,他说:“欧洲人口太密集了。而且我们要考虑到误伤的问题。最主要的,我认为这会引发新一轮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