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娘娘来到魔界会见元始天尊,二圣坐于玉虚宫中,元始天尊听了女娲娘娘的来意后,沉默不语不置可否。
女娲娘娘心里顿时有一种不妙的感觉,刚才在玄都宫和佛门二圣商量换取十二品造化青莲时,那师兄弟俩亦如现在的元始天尊这般。
“师兄修炼毁灭之道,掌盘古遗泽开天剑,那宝贝虽不如盘古开天剑,但还是不要落在陈九公囊中为妙。”
女娲娘娘也不傻,还知道关键时候拿陈九公说事。
别说,还真管用。女娲娘娘话音刚落,就见元始天尊二目中寒光一闪。
女娲娘娘暗喜,只等着元始天尊开口答应,却不想等到的却是元始天尊的拒绝。
“师妹,吾入魔界时,得造化玉牒一品,方才师妹来前,吾正于宫中借造化玉牒之力推演天机,天机显示那天、地、人三书乃陈九公性命攸关之物,恐怕没这么容易为师妹所取。”
“哦?”女娲娘娘闻言,暗暗惊讶,如果真像元始天尊说的这般,自己会同五圣上天庭,必然会遭遇陈九公的强烈反击。
但是女娲娘娘不甘心啊,之前的六道轮回一战,自己的造化之道在攻防两端都展现出了不凡的威力,但却缺少一件蕴含造化之道的顶级先天灵宝。那十二品造化青莲已成往事,现在能争取的就是在天庭的天胎封神榜。
“既然天、地、人三书是陈九公性命攸关之物,吾等理当上天庭,夺封神榜,断陈九公之机缘。”
元始天尊轻轻摇头,“师妹,连师兄都能算出那三书对陈九公的重要,紫霄宫两位老师又岂会不知?”
“这……”女娲娘娘一怔,是啊,元始天尊都能算出来的事,鸿钧道祖、太清老子又岂会不知?他们没从天书这个突破口来对付陈九公,就说明此路行不通。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女娲娘娘回到大赤天玄都宫,将元始天尊的话复述一遍,讲于四圣得知。
听女娲娘娘一番话,阿弥陀佛、准提佛母师兄弟二人面面相觑,如果不能助女娲娘娘得封神榜,佛门欠女娲娘娘的因果就还不上。以女娲娘娘的性子,欠了她的人情,那可不好还啊!
都说准提佛母十窍皆通,他这一会儿功夫,心里就有了算计。
师兄弟二人并肩而立,在三圣眼皮底下暗暗传音数句,之后见女娲娘娘面色不悦,阿弥陀佛走到女娲娘娘跟前,微笑道:“娘娘,既然天书封神榜不可取,那娘娘就想法子取那一品造化玉牒。”
造化玉牒!
阿弥陀佛此言一出,女娲娘娘、玄都大法师、大日如来皆惊,只有准提佛母坐站在一旁一动不动,好像早就知道一样。
造化玉牒,这东西很神秘,除了圣人和先天生灵之外,很少人知道这东西到底是什么!
就说此时在玄都宫中的这几位圣人,都见过造化玉牒,但谁也没摸过,谁也没碰过,只知道那东西了不得!
但就在几天前,一品造化玉牒应两位转世大神通者降生而出,现世于南瞻部洲两河国中。紫霄宫鸿钧道祖已颁下法旨,命诸圣不可擅自去取那品造化玉牒。
鸿钧道祖说不让动的东西,女娲娘娘有胆子动么?所以,听阿弥陀佛这话,明知造化玉牒比那天胎封神榜珍贵,但女娲娘娘却一点不动心,只是冷冷地看着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也怕女娲娘娘误会,连忙道:“娘娘也是先天而生,于紫霄宫中听道祖传道,参悟造化之道成圣。当知造化玉牒共二十四品,合三千大道。”
“这个吾都晓得!”
阿弥陀佛碰了个软钉子,却也不在意,“后有开天四灵欲以大法力破开天道,道祖斩罗睺,诛紫炁,那紫炁神通广大,临死一击打碎造化玉牒,使造化玉牒散落于地仙界。后道祖走遍四洲四海,收拢造化玉牒,却还有三品不见踪影。这三品造化玉牒对应三条大道,毁灭之道、太极之道和造化之道。”
阿弥陀佛又讲故事了,讲的还是以前没讲过的。可是玄都大法师知道,在南瞻部洲两河国中出现的造化玉牒,其中蕴含的不是造化之道,而是太极之道。自己老师曾有交代,一定要将它带回大赤天。
“教主,你的意思是让女娲去和鸿钧老师争那造化玉牒?”
“娘娘!”这时准提佛母起身,开口道:“当年元始道友与无极争魔界祖位,道祖此下造化玉牒一品,至今仍留下魔祖手中。道祖既然能将蕴含魔道的造化玉牒予魔祖,也能将蕴含造化之道的那品造化玉牒予娘娘。”
女娲娘娘眼前一亮,又被西方二圣忽悠蒙了,但这师兄弟二人说的真有道理。那天胎封神榜再好,又怎比得上造化玉牒?
女娲娘娘还记得,当日造化玉牒一出,无极老祖俯首的情景。那造化玉牒不但能当宝贝使,还能借以悟道。法宝终究是外物,自身才是根本,自己和元始天尊还不一样,元始天尊修炼的是毁灭之道,那品蕴含魔道的造化玉牒只能将他一身玉清仙气化为魔气,却不能帮助他提升毁灭之道。
可如果自己能到那品蕴含造化之道的造化玉牒,情况就不同了,以自己的道行,再参悟了造化玉牒,那在道行上超过陈九公,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只要能胜过陈九公,自己就是道祖之下第一人。到那时,不管自己继续留在人教,还是破出人教重立妖教,佛门三圣和元始、玄都他们都拿自己没有办法。要是弄好了,自己也可效法陈九公,破出天道,不在天道之下,逍遥自在。
女娲娘娘YY的挺好,但也没失去理智,“教主,那造化玉牒虽好,但道祖有言在先,时机未至,我等谁也不可入南瞻部洲收取造化玉牒。”
“娘娘,南瞻部洲那品造化玉牒中蕴含的是太极之道,并非造化之道。”
“哦?”听阿弥陀佛这么一说,女娲娘娘才知道自己想错了,忙问道:“那教主说的蕴含造化之道的那品造化玉牒现在又在何方?”
阿弥陀佛也不卖关子,直接道:“就在我西牛贺洲!”
“西牛贺洲?”
“不错!就在我西牛贺洲!”
“既然在西牛贺洲,教主、佛母为何不取?”女娲娘娘心眼小,想的多。如果有宝贝掉到锦绣天前,自己肯定要捡。准提佛母那是什么人?平日东方有什么宝贝出世,他都过来跟着掺和,要有宝贝落在西牛贺洲,他能不取?
这时,准提佛母走上前,拍拍阿弥陀佛臂膀,“师兄,此事就由师弟与娘娘分说。”
阿弥陀佛点点头,走到一旁坐下,准提佛母接过话茬,眼中金光闪闪,“我西牛贺洲贫瘠,不如东、南二洲,甚至不如北俱芦洲。世人都道是那祖龙、凤母之战的原因,其实并非如此,造成我西牛贺洲贫瘠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五庄观镇元子和他那至交好友火云洞红云道人。”
在女娲娘娘等人惊讶的目光中,准提佛母再一次展现了自己非凡的口才,将前尘往事娓娓道来。“祖龙、凤母决战于西牛贺洲,双双打出真火,搏命厮杀,打破我西牛贺洲中央祖脉,使得千山破碎,万水断流。镇元子趁机仗地书之力,强取万寿山周围十山八水灵脉于万寿山。”
准提佛母说到这里,女娲娘娘、玄都大法师和大日如来还没多想什么。在地仙界,常有一些大神通着取一些无主山灵水脉加诸于自己道场,提升道场灵气。镇元子的做法比起那些人还算是好的,那些山水都破了,灵脉也是白瞎,取回来也不算为过。
“当日红云道人恰在五庄观作客,他见镇元子所为,就向镇元子求借地书,要取些山川水脉回去滋养他那火云洞。”
说到此处,准提佛母摇摇头,“红云道友取了地书,直入西牛贺洲地底,收取山灵水脉。当时红云道友道行正处大罗巅峰,正在斩恶尸的关头,一时贪念起,乱了道心,一路过处无所不收,无所不取。最后,竟将整个西牛贺洲山灵水脉收得一干二净!”
女娲娘娘看看玄都大法师,玄都大法师看看大日如来,三圣无不为红云老祖的行为感到“钦佩”。什么叫不怕死?这就是了。山灵水脉的确是好东西,有多少都不嫌多的好东西,但就算混元圣人也不敢这么干,这红云……真是绝了!
准提佛母轻叹一声,又道:“红云道友收了整个西洲山灵水脉,行至西海,便一不做二不休,取了那一海之精华。”
“红云,好胆!”听准提佛母说到此处,女娲娘娘已被惊得瞪大了眼睛,想了半天才用“好胆”二字来形容红云。
准提佛母摇摇头,“方才师兄说到造化玉牒散落洪荒大地,恰好有一品没于西海,正当红云取了西海海脉之后,造化玉牒出世,引道祖下界。道祖取了造化玉牒,但见整个西牛贺洲无一丝山灵水脉,西海海脉也被抽空,整个西方就快要崩坏,亿万生灵即将遭劫。道祖这才以那一品造化玉牒镇压西牛贺洲,并封祖龙元神和凤母尸身于西牛贺洲大地之下。借祖龙壬水之道滋润西牛贺洲干涸的灵脉,借凤母浴火重生之术,试图复生西牛贺洲失去的山灵水脉。”
如果说镇元子和红云老祖是西牛贺洲贫瘠的直接原因,那么祖龙、凤母就是西牛贺洲贫瘠的根本原因,若没有他们的一场恶战,西牛贺洲祖脉就不会破,镇元子、红云也就没有浑水摸鱼的机会。
女娲娘娘冷笑,“祖龙、凤母不识天数,合该应灾。好个红云,敢犯下如此滔天大恶,难怪他得鸿蒙紫气而陨。”
玄都大法师瞧瞧瞥了女娲娘娘一眼,然后问准提佛母,“佛母,以道祖之无上神通,为何不从红云手中取回西方山灵水脉,使西方重现生机?”
“不知!”准提佛母摇摇头,“经此一劫,西方日渐贫瘠。终有一日,镇元子、红云来我灵台方寸山,见我师兄弟二人,说是奉了道祖之命,将西牛贺洲山灵水脉交予我等,并让我等大兴西方。
我师兄弟皆生于西方,又有道祖法旨,便接过了西牛贺洲山灵水脉。却不知,道祖命那红云交予我等的是整个西方的山灵水脉,红云贪念作祟,将西海海脉藏于九九散魂红葫芦中,只将西牛贺洲之山灵水脉予了我是兄弟二人。”
“哼!天道之下,敢欺蒙道祖,难怪他红云遭身陨之厄!”大日如来忍不住开口说道,说到红云之死,和他父亲帝俊、叔父东皇太一都脱不了关系,现在证道成圣,再听准提佛母讲述当年因果,大日如来明白那是天道借自己父皇、叔父之手除了红云。
大日如来话音刚落,就听女娲娘娘道:“佛母,那西牛贺洲地下的一品造化玉牒,可是蕴含造化之道?”
“正是!”
女娲娘娘微笑,又问:“是否只要取了九九散魂红葫芦中的西海海脉,再合佛门两张圣图,就能复原西方山灵水脉?”
“然也!”
女娲娘娘大笑:“还原太古西洲,造化玉牒出世,西方大兴,功德无量。”
准提佛母抚掌大笑,“娘娘圣明!重现太古西牛贺洲,补全洪荒气运,天道必有赏赐,娘娘可趁机向道祖求取那品造化玉牒!”
二圣三言两语,定计分脏。组团一起去取了九九散魂红葫芦,以其中藏着的西海海脉,合以西洲万祖长青图、婆娑三界宝光图,复原西海海脉、西牛贺洲的山灵水脉。
试想陈九公清理北俱芦洲上的煞气,都有天降功德,重现太古西牛贺洲盛世,将是何等功德?
到那时,佛门必然大兴,阿弥陀佛、准提佛母必能得到大功德。女娲娘娘呢?得到功德不会太多,但山灵水脉归位,蕴含造化之道的造化玉牒出世,女娲娘娘可借着功劳,向道祖求取造化玉牒。
如此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