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九章 三国中的商业智慧:企业战略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用现代的商业视角解读,魏、蜀、吴就像是三家不同类型的公司:曹氏企业是典型的垄断性国有企业,做的“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垄断生意;刘蜀是率先实行股份制的民营企业;孙吴是典型的家族企业。

  虽性质不同,但三家企业在当时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它们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各自的优势是什么?核心竞争力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精彩的商战故事?

  为什么曹操实力强大,却没有品牌美誉度,被称做奸臣;为什么刘备曾东奔西走,颠沛流离,却能留下仁义忠厚的美名;为什么孙吴是家族企业,传承的代际却最久?这其中的奥妙都值得我们用心解读。

曹氏企业形成的过程  曹氏企业在三国时期势力最为庞大,其实,他出生在宦官之家,其父是太监的养子。虽然出身不能选择,但道路可以选择。曹操志向远大,审时度势,结交豪强,刺杀董卓未遂逃出洛阳后,很快在陈留开办了公司,自立门户招兵买马。

  曹操迈出的最关键一步是在公元196年,他给自己带上了一顶红帽子,把汉献帝劫持到了许昌。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以令不臣”,垄断资源,号令天下,巧取豪夺,扩大市场,建立了当时最大的垄断性国有企业。

  有了杀人许可证之后,曹操就只管杀不管埋,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拥有了说一不二的决策权。诸侯上书要先奏曹操,再奏天子。曹操名为丞相,实为天皇。有了国企这个金字招牌之后,曹操的地盘不断扩大,开始做垄断生意,曹操成了大汉天子的代理人,各地诸侯都得听他的。

  曹氏企业有点像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海尔老总张瑞、敏提到中国移动时羡慕不已,因为“客户的数量决定企业生存的质量”,中国移动客户数量巨大,而且客户群的消费能力很稳定。不管你到了哪里,国内还是国外,你都得缴费,否则手机就停机了,这叫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即便你跑到了天涯海角,照样在它的营运范围之内,你手机上的“中国移动欢迎您”即是证明。曹魏又像中石化,“美丽的祖国我的家,走到哪里随便挖”,原油涨价,它比谁都涨得快;别人降价,它却磨磨蹭蹭不肯降,里外都赚钱,不进世界500强前十位才怪呢!所以曹操将企业做大在于他有垄断的政策,当然这政策也是他争取来的。

  世人都爱做独门生意,“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曹魏掌握了核心资源,而且还是独占,让孙权、刘备之流羡慕得直流口水,恨得牙痒痒。

曹氏企业的烦心事——所有权问题  当孙权、刘备对曹操羡慕不已的时候,曹操或许正在心里默默地念叨:“兄弟们,你们别看哥表面很风光,其实哥背地里很受伤。”为什么呢?因为曹魏虽“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国独大,但没有解决企业的所有权问题。曹操虽然是当权派,但名义上不过是大汉天子脚下的高级打工仔,干得是皇帝的活,拿的是丞相的工资。尽管他位高权重,可以随意发布圣旨,可以随便给人封官加爵,但终究还是个汉相,不是汉帝。真是成因天子,无奈也因天子。这就是曹操头疼的原因。而且,随着曹魏的势力越来越大,曹操的头也疼得越来越厉害。其实曹操不是头疼是心疼——创造了这么多的财富却没有分享机制,只能看着日渐增长的财富发愁,既不能分享财富,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免职。

  曹操也的确差一点被免掉。公元199年(建安四年),汉献帝不堪曹操专权,把血书藏在衣带里,赐给国舅董承和工部侍郎王子服、西凉太守马腾、左将军刘备,密谋用武力罢免曹操。结果被曹操安插在宫中的间谍告发,曹操大开杀戒,才得以继续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氏企业的市场开拓策略:抢人抢粮抢地盘  三国中,势力最大、实力最强的就是垄断型国企曹氏企业。它凭着资源垄断的优势,一国独大,曹氏企业的地盘比刘氏企业和孙氏企业的加起来还大。

  作为行业老大的曹氏企业,既是规则的制定者,又是规则的执行者,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因此,它总是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强势做派。

  曹氏企业的垄断优势,决定了其强硬的市场开拓风格,它采取的是“抢人、抢粮、抢地盘”的强势竞争策略。只讲硬道理,硬起来比谁都硬。为什么曹操这么硬,因为朝里有人?不,他不是朝廷里有人,而是朝廷里都是他的人。市场占有率低,曹操就采取强买强卖的并购策略,霸王硬上弓,不管你同不同意,先拿下再说,从公元198年开始,曹操先后吞并了徐州、冀州、青州和并州,并于公元207年8月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想想也是,就一个劫道的彪形大汉而言,他的劫道理念就是: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要是半个不答应,老子管杀不管埋。实力硬,话说出来自然硬。

  曹氏企业硬得有道理。它在开拓市场的时候,往往是千军万马直杀过来,铁骑踏过,血流成河,这地盘就成它的了。因此,曹氏企业靠着强大的势力迅速扩张版图,快速并购了多家企业,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和行业的领导地位。

曹氏企业硬的结果——高知名度,低美誉度  打下市场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能稳守市场。曹氏企业在守市场方面乏善可陈,它虽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美誉度却很低。其根源就在于曹氏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只注重并购对方的土地、资源、人马等硬资产,人心等软资产却没并过来。可以想见,一个靠大棒让人屈服的人,怎能指望别人对他感恩戴德?只要一有竞争对手出现,其地盘就会全部沦陷。就像现在的市场中,虽然山寨产品泛滥,但当高质量的原版产品出现,它们就会被消费者抛弃。

硬性并购的结果——双方的不兼容  硬性开发和并购的结果大多是双方不兼容,睡在同一张床,做着不同的梦,甚至有可能在跟你佯装亲热的时候,背后捅你一刀。所以,曹氏企业的硬性市场开发和并购策略,虽然快速、直接,却只能得到别人的人,得不到别人的心,如果有机会,对方卷土重来亦未可知。

  其实,曹氏企业的过度强硬也使其常常陷入兼并容易整合难的困境。公元215年曹操打败张鲁,平定了汉中,正商议要取西川,结果后院起火,曹操不得不匆忙回师救援,只留下夏侯渊、张磩守汉中。刘备军团趁火打劫,夺走了汉中。

  曹操抢了不少地盘,但一有风吹草动,别人就反叛。公元197年,曹操用计兼并西凉,韩遂、马腾归降曹操,但公元210年他们就又扯旗造反。

夭折的上汽双龙联姻  2004年,上汽集团以5亿美元正式收购韩国双龙汽车48.92的股权。当时在业内,上汽和双龙的联姻被认为是一个“双赢交易”。但事实证明,两者的联姻并不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顺风顺水。

  联姻之后,上汽才发现双龙的技术研发成本过高,而且双方在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签约之前,双龙工会举行了总罢工,分歧和隔阂使并购后双方的合作与经营无法顺利展开。

  2009年2月,韩国法院宣布双龙破产,双龙资产大幅缩水。而作为控股股东,上汽集团持有的双龙汽车股份也被稀释至10.12,资产减值损失约30.76亿元。

  这说明,并购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两个企业能否完全融合。由于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风格,因此,当两个企业合并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和管理风格的冲突。跨国并购尤其如此,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家,政治、经济背景不同,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文化差异造成的冲突更加激烈。这也是大多数进行并购活动的企业会面临的难题。

  因此,在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双方在文化、人力资源方面的整合、融合是必不可少的。

  曹魏虽然硬得有资本,但却硬得不应该。企业若要持久经营,不仅要有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更要有高的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

曹操落葬安阳解密  曹操虽贵为丞相,但大部分时间在外东征西讨,一生树敌甚多,他最怕的就是死后被别人掘坟鞭尸,所以弄了72座遗冢。狡兔有三窟,曹操的窟是狡兔的24倍,比狡兔狡猾多了。

  但在他死后1790年,他的墓还是被聪明的当代人给挖出来了——河南安阳,占地只有七百多平方米,也就一亩多一点。

  人们奇怪的是曹魏的都城在许昌,为什么曹操的墓却在安阳,而且如此简陋。答案是:曹操大兴土木,弄得土地稀缺,房地产商趁机涨价,地价、房价居高不下,曹家在许昌也买不起墓地,只好在当时的二线城市安阳草草安葬他,看来高房价真是害死人。

草根刘备的插位:先做品牌,再打市场  刘备是一介草根,而且是编草鞋的,可谓是草到了脚底板。因此,刘备的民营企业与曹魏相比显然没有什么竞争力,而且面临着随时被曹魏吞并的风险。刘备显然不会束手就擒,他最善于攀龙附凤,通过寻根问祖查到了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弄了个贵族头衔,变成了刘皇叔,也就是皇上他叔叔。

  有了“刘皇叔”这个金字招牌后,刘备就开始整合资源,他用的第一招便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用股份制吸引优秀人才加盟。

  桃园三结义是刘氏股份制公司成立大会,刘备的第一次融资就吸引了当地的中小企业家张飞和关羽入股。张飞是涿县的屠宰大户,张飞牌牛肉已卖了1800多年,直到现在还畅销海内外,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品牌之一。此后又引进了新的股东诸葛亮、赵云、马超和黄忠等,组建了一支超稳定的股份制团队。

  刘备是品牌运作的高手,用的是插位战略:曹操向左转他就向右转;凡是曹操反对的他都拥护,凡是曹操拥护的他都反对;曹操用拳头示强,他就用眼泪示弱;曹操先抢地盘,他先做品牌。刘备说:“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曹以谲,吾以忠,每与曹相反,事乃可成。”(曹操褊狭,我就宽容;曹操残暴,我就仁慈;曹操狡诈,我就忠厚,只要和曹操反着来,事情就成功了。)在市场方面干不过曹操,但曹操的品牌不行,刘备就先做品牌。以品牌驱动市场,刘备走出了一条与曹操截然不同的道路。

  在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企业是捂紧钱包渡过难关以求“家里有粮,心里不慌”,还是逆势而为,大手笔地投入?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我国的某运动品牌选择了后者。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该品牌转变战略,逆势出手,在别人都畏首畏尾的时候大举投入,从而迅速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与FIBA(国际篮球联合会)和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合作,该品牌已经垄断了国际最知名的两大篮球赛事资源。

  借助NBA的全球影响力,该品牌获得了全球性的知名度,也拓展了国外市场。如在黎巴嫩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挤进了前三,在亚洲、欧洲、大洋洲和美洲的十几个主要国家的市场占有率也在快速提升。

  该品牌走出了与众多体育品牌不同的道路。大多数体育品牌是先做市场再做品牌,而该品牌是先做品牌再做市场。

  刘备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草根刘备是一个夹缝中求生存的高手。“皇叔”本身是个很高贵的头衔,而刘备这位皇叔却“往事不堪回首”。刘备当大老板之前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长年寄人篱下,前后给7家大企业主打过工。他先依附刘焉,后改投老同学公孙瓒,还和吕布谈过“合作”,曹操把吕布并购后刘备又在其分公司干苦力,干了几个月感觉没发展前途就又投靠袁绍。后来袁绍也被曹操兼并了,他无奈又跑到本家兄弟刘表那寻求发展。最后终于把老上司刘焉儿子刘璋的企业给兼并了。

  品牌高手刘备是如何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的呢?他进行了一番深入的分析。

  首先,刘备分析了竞品,主要是曹操,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是个抢大汉东西的主,如果打着自己是大汉家族成员的身份跟曹操叫板,在底气上就压过曹操,而且可以把自己置于正义的位置,把曹操置于贼的位置。

  再者,刘备分析了整体市场环境。整个市场的状况是,人们都认为曹操不义,是个假冒伪劣产品,如果我以正宗产品的形象出现,人们必然都会喜欢我。

  于是,刘备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出现,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也就是皇上他叔。自己的出现是为了匡扶正义,是来讨贼的。多么名正言顺啊!而且,自己的理念是把别人抢我们家的东西拿回来给家长,不是为一己之私,等把我们家的东西要回来交还家长后,就回家编草鞋、种地去。因此,那帮明事理、有正义感的人都会跟随自己。

  刘备打造了正统、忠义、仁德的品牌形象,确立了匡扶汉室、杀贼取义的品牌理念,这颇似宋江的“替天行道”。由此,刘备成功地插位,独占了“皇叔”这一市场概念。在市场中,消费者只认第一,就像在体育比赛中,我们都能记住冠军是谁,但很少有人能记住亚军是谁。谁第一个喊出响亮的口号,谁就会在消费者心中成为这一品类的代名词。比如海飞丝首先喊出去屑的口号,即使现在清扬投入大量资金也宣传去屑,还是无法超越过海飞丝。这就是“第一声”的力量。

  刘备如何快速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刘备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让自己快速地被大众熟知,迅速扩大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刘备显然是一个事件营销的高手——有事件,利用事件;没事件,自己创造事件。刘备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事件营销的机会。

  为了使“刘皇叔”这个名号得到皇家的认证,刘备开始和有皇家认证权的国企老板曹操搞合作。他去投靠曹操的时候跟他说自己是皇上的叔叔,曹操就做顺水人情把刘备引荐给了皇上。俗话说“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汉献帝正被曹操欺负得苦不堪言,一看有人说是自己的叔叔,也不去考证这个叔叔是不是山寨版的,当即就认下了。

  刘备的皇叔地位和名号得到了权威认证,巩固了自己的市场地位,这是曹操此生犯下的最大错误之一,帮自己的竞争对手拿到了争夺天下的通行证。因为曹操曾对刘备说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

  在高希希执导的电视连续剧《三国》热播的时候,南阳就趁势做了一个事件营销,提升了南阳卧龙岗的知名度。

  新《三国》第32集有一场戏,徐庶向刘备举荐诸葛亮时说:“襄阳城外三十里,有一片山野名叫隆中,住着一位当代奇才……此人姓诸葛,字孔明,因为住于卧龙岗上,所以又号卧龙先生。”但在《三国演义》中,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说:“此人乃琅琊阳都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乃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父名,字子贡,为泰山郡丞,早卒;亮从其叔玄。玄与荆州刘景升有旧,因往依之,遂家于襄阳。后玄卒,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尝好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岗,名卧龙岗,因自号为卧龙先生。此人乃绝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驾见之。若此人肯相辅佐,何愁天下不定乎!”《三国演义》中还写了刘备的反应:“引众将回至新野,便具厚币,同关、张前去南阳请孔明。”书中有后人赞徐庶走马荐诸葛所写的一首诗:“痛恨高贤不再逢,临岐泣别两情浓。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

  新《三国》把诸葛亮从南阳拉到了襄阳,南阳人自然不干了。电视剧播出后,不断有网友和当地学生到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前聚会,还在卧龙岗山门前的“千古人龙”牌坊下拉起条幅,30名小学生齐声诵读前《出师表》,游人与市民签名声援。活动的最后,几名网友还抬出一台电视机当场砸毁,以示对新《三国》的抗议。也有网民发帖,要求高希希回家学历史,还要求他和编剧朱苏来南阳卧龙岗为历史谢罪。这些举动,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南阳也在热闹的讨论中为更多人所熟知。

刘备:整合资源的高手,搞股份制  品牌有了基础,但刘备是光杆司令一个。没有资源怎么打仗?总不能在打仗时说:“我脱下草鞋砸死你!”没有资源并不怕,因为刘备很会整合资源。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爹对儿子说,我想给你找个媳妇。儿子说,可我愿意自己找!老爹说,这个女孩子是比尔盖茨的女儿!儿子说,要是这样,可以。然后他爹找到比尔盖茨,说我给你女儿找了一个老公。比尔盖茨说,我女儿还愁嫁么,干嘛要你帮着找老公!老爹说,可是这个小伙子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比尔盖茨说,啊,这样,行!最后,老爹找到了世界银行的总裁,他说,我给你推荐一个副总裁。总裁说,可是我有很多副总裁了。老爹说,可是这个小伙子是比尔盖茨的女婿!总裁说,这样呀,那就多任命一个副总裁吧。

  刘备也是如此,打着匡扶汉室、我是皇叔的旗号,就把关羽、张飞两员当世枭雄给整合了过来。当然,为让他们两人相信自己的利益有保证,咱结拜,打下天下,是咱哥仨的。至此,刘备把自己的企业打造成了民营股份制企业。从桃园三结义到拉诸葛亮入伙,再到分封五虎上将,刘备以多交朋友的方法稀释股权,并保证了自己的绝对控股权。

刘备的市场开拓  建立了品牌、拉来了人马,刘备开始琢磨开拓市场了。经过不懈努力,刘备还真的从一个草根型的民营企业家变成了三大势力集团头目之一。其发展经历可谓神奇,也值得现在的企业借鉴,刘蜀可以说是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杰出代表。

  首先,刘备进行市场插位——开辟新市场,取荆州入西川。

  曹操在北方地区占据绝对优势,如果刘备要和曹操直接竞争,无疑是以卵击石。因此,他采用了“新市场战略”,不在曹操的一亩三分地对着干,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急流勇退,见好就收。他另辟市场,等在新市场站住了脚,增强了实力,再回来跟曹操干。因此,刘备选择了荆州和西川。

  再者,背靠大树好乘凉——刘备连吴抗曹。

  刘备弱小,随时都可能被曹操和孙权灭掉,但他找到了和孙权的利益共同点:一起对付曹操。诸葛亮帮刘备选择了吴国这个大树,以使自己不被曹操灭掉。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故意用计放曹操一条生路,因为只有放走曹操才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放走一个对手比灭掉一个对手更需要智慧,如果赤壁之战中曹操被杀,孙权一定会调转枪口把刘备灭掉。诸葛亮,真乃无间道高手啊!

  这也就是诸葛亮为什么派关羽守华容道的原因,明知道关羽会放曹操,但就是派他去,就是让他把曹操放了。

  中东版的“捉放曹”

  诸葛亮的这一招被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学去了,上演了一出中东版的“华容道”。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国完全有能力立即推翻萨达姆政权。多国部队的地面攻势展开仅三天,就重创了伊军主力,解放了科威特。美军的将领都摩拳擦掌,准备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直捣黄龙,生擒萨达姆,建功立业。不曾想,老布什一道鸣金收兵的令牌阻住了美国军队前进的战车。当时,美国大兵尚有余勇可沽,大有一战直取巴格达之势。无奈军令如山,只得怏怏而归。海湾战争中功勋卓著的多国部队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将战后不久即解甲归田。据传言,其去职的真正原因是他对老布什巴格达城下收兵的决定颇有微辞。

  当时许多人都想不明白老布什这么做的原因。多年之后,人们才逐渐明白,这是为了美国巨大的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故意放萨达姆一条生路。

  石油是美国的血液,美国人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而海湾地区的石油,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它对世界经济,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以前,海湾地区的石油资源长期操控在以美国石油公司为代表的西方石油垄断财团手中。为摆脱国际石油垄断财团的控制和剥削,海湾七国联合亚非拉主要石油生产国,于1960年9月14日宣布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夺回了制定油价的权力。特别是在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产油国掀起了震撼世界的石油斗争。它们采取减产、禁运、提价和国有化等措施,沉重打击了西方发达国家和以色列的经济,使美国陷入了严重的石油危机,迫使美国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中东政策。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使美军得以名正言顺地进驻海湾地区。战争结束后,老布什故意放伊拉克一马,是为使美国在海湾地区永远保有一个对立面,使其在海湾地区长久的军事存在有充分的理由。同时在海湾地区事务中,可以随时有发言权,钳制海湾地区的其他国家,将海湾地区的石油变成自己可以控制的资源。另一方面,借中东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展示其先进武器的威力,为美国大军火商大肆推销产品做了很好的广告。海湾战争后,美国的军火贸易额在全球直线上升。海湾战争使美国既扬了名,又赚了钱。伊拉克的恰当存在又能保证这种利益的长久。

  据说老布什在北京就任美国驻华大使期间曾仔细研读过《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捉放曹大为赞赏。

  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刘备很善于采取后发制人的策略。

  人们常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但《荀子议兵》告诉我们:“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意思就是让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

  在《三国演义》中,后发制人的策略大多颇有功效,如赤壁之战中刘备就将这招运用得出神入化,他与东吴联手,将主动出击的83万曹军葬身火海,使曹操一蹶不振,从此再无力向江东扩展。

小布什先发制人,越反越恐惹众怒  小布什本为美国一牛仔,上台伊始即以强硬、立命,911事件之后,他更是将先发制人作为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结果越反恐越不得安宁。

奥巴马:不先发制人是为了更制人  由于小布什的先发制人战略并未赢得反恐战争的胜利,反而深陷“一场危机、两场战争”之中。奥巴马改变策略,注重“软实力”的运用,转而强调全球合作,发展更广泛的安全伙伴关系,宣扬美国将尽可能穷尽其他选择才诉诸战争,重塑美国国家形象。

刘备的软性并购策略  三国时期的并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软性并购,即通过柔化、渐进的方式取得对另一方的控制权,这种方式的缺点是过程相对漫长,其优点是会很平稳地控制另一方,并且能稳固地发展,融合性更好。另一类是硬性并购,即通过直接、强硬的方式迅速控制另一方,其优点是迅速,其缺点是控制力不稳,由于事前没有做好双方的融合工作,很可能导致并购成了包袱,影响主体的利益,甚至导致主体的灭亡。

  显然,曹操是硬性并购的代表,刘备则是软性并购的代表。而刘备的软性并购似乎要比曹操的硬性并购成功。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日益频繁,过去5年内中国企业并购交易额的平均增速达70%,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并购交易最活跃的国家之一。TCL与阿尔卡特合资、吉利并购沃尔沃、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许多人甚至难以想象著名的外国企业,居然在一夜之间成为了中国公司的一部分。这确实让人欢欣鼓舞。但当波澜壮阔的并购行为完成时,资本方和管理层真的看到了预计中并购为公司带来的规模效应、管理协同、成本降低和良好的财务效果吗?TCL与阿尔卡特成立合资公司8个月后,TCL手机的毛利率已经下降至5,合资公司亏损3577万欧元,最后导致双方不欢而散。

  并购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企业快速低廉地获得资源,产生经营和财务上的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成为企业实力的扩张过程,也可以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大幅提高,成为企业成本和负债的扩张过程。

  如何成功地运用这把双刃剑?刘备的软性并购策略值得学习。

  不管是取荆州还是取西川,刘备运用的都是软性并购,这一方面跟其实力有关。他一个编草鞋的,只有几千军马,而且生就一副浅眼窝,眼泪说掉就掉,当时想硬也硬不起来啊!但更多的是其战略运用的成功。如刘表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欲将荆州交于刘备,对刘备说自己已病入膏肓,不久便死,其子无才,恐不能承父业,他死之后,刘备可自领荆州,但他坚辞不要。西川刘璋的下属要求刘备自取西川为王时,刘备也断然拒绝,说自己与刘璋是同族兄弟,不忍相图。这其实是刘备很好的广告,搞得许多人天天盼着刘备来接手,市场自然是刘备的。

  软性并购让刘备受到了被并购方主帅及民众的欢迎,可谓是做足了功课,取下这两个地方自然是水到渠成,而且还得到了被兼并方的拥戴。软性并购,不仅并购了对方的硬资产,同样也并购了对方的软资产,属于全盘并购,并购的结果当然会是你情我愿,百年好合。

孙氏家族企业,成员都是亲戚  孙氏企业的发展轨迹和它的家族背景有很大的关联。吴国的家族背景其实很简单,就是典型的黑社会,孙坚和他老爸当初就是因为和当地的黑社会团伙火拼,才挖到了第一桶金,后来不断地招募小弟,最终成了片区的老大。不过孙坚毕竟是大老粗一个,只懂得砸钱抢地盘,没学过什么经营管理,所以企业始终没做大,自己死后企业反倒被别人兼并了。孙策后来又拉了一批当初跟着老爸打天下的叔叔、大爷们重新起家,还在企业内部导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并引进了一批“空降兵”,可也经营得不温不火,毕竟他从小就跟着老爸厮杀,沾染上了浓重的黑社会风气。

  孙氏集团是个典型的家族企业,内部成员都沾亲带故,周瑜和孙策是结拜的把兄弟,后来分别娶了绝代美女小乔和大乔,变成了一担挑。周瑜和鲁肃也是兄弟,鲁肃又和吕蒙拜了把子,而陆逊的妻子又是孙策的女儿,总之大家都变成了亲戚。孙权自己都说:“内结骨肉之恩,外托君臣之义。”以至到现在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想在家族企业里混,男的就要变成家奴,女的要变成家眷。

  想当年蒋介、石用的也是这套路,军阀混战的时候,他施行“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和他拜把做兄弟”的策略,到了后来连自己都记不清楚有多少拜把子兄弟了。

  不过好在蒋介、石只不过是和男同胞拜把做兄弟,不像有的企业家,赚了点钱,就把女员工的宿舍钥匙挂在自己腰上,试图把她们都变成家属,那可就惹大麻烦了。

孙氏家族企业的优势  这种企业也有它的好处,我们常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孙氏企业前期都是孙坚和孙策一起跑市场,管理成本很低,反正都是自己人,资金不用找银行贷款,几家一凑就行了,作出决策也很快,不需要召开什么董事会,儿子向老爸口头上请示几句就能定下来,所以公司的运作效率很高。因此,东吴虽然是白手起家,却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很快脱颖而出。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亲情管理和伦理管理的弊端就开始作怪了,所以一直到孙策在位时,孙氏企业依然只是江东的一家中小企业。

孙氏家族企业的毛病  孙氏企业是个典型的家族式企业,孙策和周瑜是连襟,他们的老婆分别是大乔和小乔,所以诸葛亮说曹操建铜雀台锁二乔时,兄弟俩都急了;孙权统治时期,身为大都督的陆逊又成了孙策的上门女婿。在家族企业里,若要进入权力核心,要么得和老板拉上关系,要么得和老板的老婆扯上关系,至少也要沾上个七大姑或八大姨,否则只能当一辈子的小弟。

  在这样的企业里,制度管理是很难推行开来的。

  富二代接班人如何服众?

  与曹操、刘备辛苦打江山相比,孙权是个幸运的富二代,他的江山是从父亲孙坚、哥哥孙策那里继承过来的。但是孙权是个有出息的富二代,他不仅是个守业者还是个成功的企业家,他把父兄留下的基业做得更大更好,在这点上刘禅真要好好跟他学习。

  作为富二代接班人,管理起来更不容易,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服众,想想看,你身边都是一群年龄跟你爹一样的人,能轻易服你这个毛头小子吗?说不定哪天就把你赶下台了。但孙权很聪明,他以退为进,找来周瑜说:“哥们,我哥临死的时候说把吴国交给我,但我觉得自己干不了,太年轻,人家不服我。但人家都服你,所以,我把兵符交给你,你当吴国的老大吧!”吓死周瑜他也不敢接兵符啊,就此孙权在吴侯的位置上坐安稳了。

孙权打造的学习型组织  孙权倡导全员学习,打造了一个学习型组织,使得孙氏企业继续壮大。孙权自己爱学习,爱看书,从小就开始学习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没准还上过“长江商学院”。老板以身作则,下面的员工自然效仿。而且,孙权喜欢给员工送书,对武将也是如此。别人都送武将绝世兵器、旷世好马,而孙权却给武将送书。孙权的学习型组织也造就了一批智勇双全的猛将,一些街头小混混在孙权的调教下都走上了大将之位。

  都说富不过三代,但孙吴的代际传承却达五代。这与孙权所打造的学习型组织密不可分。

  杰克韦尔奇曾说:“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以及把知识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就是最终的竞争优势。”21世纪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企业。因为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实际就是人的学习能力的竞争,也就是看谁比谁学得更多,谁比谁学得更快,谁比谁学得更有效。谁的学习能力更强,谁就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主动地位。因此,企业必须把自己打造成“学习型组织”,才能增强竞争力。

孙氏企业的市场策略——渠道下沉  作为一个家族企业,孙氏企业的市场开拓颇具特点,那就是渠道下沉,做区域之王,区域内的每一个市场都是它的。孙氏企业虽然在其他区域没有分公司,但在它的一亩三分地里,谁也弄不倒它。谁敢侵犯它的地盘,它肯定跟谁死磕。比如刘备借了荆州,其实当时刘备对他们根本没什么威胁,但孙氏企业容不下自己的地盘有任何竞争者,就发疯似地要把他赶出去。

  这跟现在的宝洁差不多,都是渠道下沉,宝洁的产品已经下沉到了中国的5万个乡镇,市场根基相当稳固。

  当然,孙氏企业在坚守自己地盘方面也曾失策。赤壁之战后,周瑜要除掉刘备,便使用美人计,用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当诱饵,表面和刘备联姻,实际妄图囚禁刘备索回荆州,当时刘备已49岁,而孙小妹只有19岁,是典型的老夫少妻。

  两人年龄虽相差30岁,但是周公瑾怎么也没想到,年龄并不是问题,孙小妹一下就看上了气度非凡的刘皇叔,可谓是“美人鱼看上老渔夫”。公元210年,孙氏企业小公主孙尚香和刘备成功私奔,为历史写上了一笔“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刘备捡了个大便宜。

  孙吴的家族企业特性,也让其有些不思进取。相较曹魏、刘蜀,它并没有大举扩张地盘,没想着去兼并谁,到了最后,反而是自己“被兼并”,自己把自己给卖了。

  三个国家,三种类型的企业,谁都没有笑到最后。大抵是因为都没有弥补好自己的不足。企业经营有一个短板原理,桶里盛水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因此,对企业来说,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更要弥补自己的不足。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