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279年。
皇宋祥兴二年,忽必烈至元十六年,宋张弘范灭宋于崖山,陆秀夫负帝投海,后宫及诸臣、军民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海十余万人。
被囚禁在大都的文天祥,宁死不曲,从容就义。死后,在他的衣带中发现了一首诗,是为《衣带铭:“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宋灭元兴,数十年后,元室传至末帝惠宗,又称顺帝。
黄河边儿上的一户人家,有一个久病的孩童,从昏迷中苏醒。他浑不顾室内诸人的欢喜,反而惊疑不定地睁大了双眼,一一看过他们。每一张面孔,熟悉而陌生。有两种不同的记忆,在他的脑中交融混合。一种来自千年之后的共和国,一种来自这个身体的本有。
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课。茅屋陋室之中,背负着双手的私塾先生摇头晃脑,吟诵诗词。灯红酒绿的夜晚,歌舞升平。月黑风高,狞笑的鞑子入村。村头的刘大爷,去年冬天活生生冻饿而死。隔壁村的小翠姐,上个月被县城里的达鲁花赤老爷抢走做了第十三房小妾。一个少年,骑着小羊,舞着木刀:“杀,杀,杀!”
他紧紧攥着拳头,不知是因新的记忆而产生的恐惧,又或是因与旧有熟悉环境割裂而出现的惶恐。他大汗淋漓,如恶梦初醒,又仿佛坠入噩梦。室内的众人,慌了手脚,一叠声地叫大夫,一双双粗糙的手轻轻拍打着他,抚摸着他,安慰着他。
肢体碰触的瞬间,本体的记忆占据了优势。
满面焦虑神色的那个中年人是他的父亲,边儿上那个凶神恶煞、流露出真诚担忧的壮汉叫邓三,与他的父亲是结拜兄弟。跪在床边,拉着他的手、呆呆看着他、笨拙地试图为他擦去汗水的那个少年,是他的发小,名字叫赵过。
他父亲倾尽所有,供应他去私塾读书。邓三打猎得来野味,兴致勃勃地提来,用香喷喷的肉,引逗他叫叔叔。小翠被抢走的那天,他很伤心,赵过不会安慰人,也是像今天这样,呆呆地陪着他,陪了他两天两夜。温情脉脉的点滴,浮现在他的心头。
他慢慢地镇定了下来,目光再从他们的脸上一一而过,眼神大不相同。他松开了手,汗水渐渐退下,他听到室内的嘈杂之外,外边风雨交加。
窗外,大雨如注。远处的河水,奔腾咆哮。
元顺帝至正四年,夏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暴溢,水深达二丈许,沿河堤岸先后北决,明年又疫,民之死者半。
这场大水,也冲垮了这病中孩童的家园。家园遭毁,没了生路,邓三及这孩童的父亲等兄弟八人,索性聚集百数男儿,铤而走险,揭竿而起,做了寇。黄河两岸,多的是活不下去的流民,他们纵横其间,所向披靡,数年里,倒是闯下了极大的一个名号,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水患的灾害,越来越严重,背井离乡的流民越来越多,不可不加治理。至正十一年,四月,蒙元发汴梁、大名十三路民十五万,诏开黄河故道。
五月,北系白莲教首,河北人韩山童自称宋室后裔,为宋徽宗八代孙,当为中国主,与刘福通聚集河夫,得众三千,杀黑牛白马,誓告天地,驱逐鞑虏,以红巾为号,起事颍上。
八月,南系白莲教首,徐寿辉与邹普胜等亦以红巾为号,响应湖北。
八月,河北白莲教徒芝麻李、赵君用等八人,一夜之间,夺重镇徐州。天明,树大旗以募人从军,从者近十万。
十一月,河南白莲教徒王权、张椿等攻占邓州、南阳,称“北琐红军”,旋又占领唐、嵩、汝、河南府等地。
十二年,正月,湖北白莲教徒孟海马攻陷襄阳,称“南琐红军”,旋克房、归、均、峡、荆门诸州。
正月,安徽白莲教徒郭子兴与孙德崖等聚壮士数千人,起兵定远。旬月,得众数万。
十三年,正月,泰州张士诚及其弟士德、士信结李伯升等十八人,以盐徒起事浙西,五月,陷南北漕运之枢纽重镇高邮,断绝了蒙元大都的粮道。
一时间,黄河内外,赤火燎原。南北英雄,无不闻讯振奋,纷纷揭竿影从。诸如怀庆周全、临川邓忠、安陆俞君正、陕西金花娘子、江西欧道人、襄阳莽张、岳州泼张、安庆赵普胜、飞狐杨诚等等,先后树旗,恢复中原。
各地义军的旗号,何止百数,成千上万。海内汹汹,天下震动。
我们的故事,就开始在这样的一个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