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呕心沥血方从哲 建文二年北伐失败后,明军南征,一度打到扬州,南京应天府大震。而朱元璋的老家北京中极府(即凤阳,曾名中立府等,我这里设定朱元璋建为北京中极府,为陪都)也被明军河南行营副都部署张玉等人攻占。
“祖陵失陷,天下震动。”可谓这次惨败的写照。
这次战役失败后,建文帝并未吸取教训。相反,他急于马上换以颜色,以定军心。
建文三年,他以驸马都尉参梅殷为参军国重事,给予执政大权,表示对元老重臣集团予以平反。又召燕王、汉王离开封地来京“赞画军事,练习精兵”。
建文三年秋,邓舍大军全部返回北方。建文帝又蠢蠢欲动,对手下道:“彭城、宁淮(寿阳)二府,天下门户;北京中极,祖陵重地。今契丹(对邓舍明朝的蔑称)南窜,窃此心腹之地,朕心难安。”
大多数文臣都反对进兵。但这一次除了建文帝的亲信小圈子,吏部尚书蹇义也表示支持建文帝,他说:“苟不能乘机恢复,则两淮不能守,江水岂足恃耶?”楚王朱棣也表示:“不复宁淮,犹开门缉盗,自送死耳。”武将方面,虽然大多数人都存在厌战情绪,但徐辉祖上表言:“明人恃胜轻我,正可战也!”
仲秋八月,建文帝在向明朝讨要彭城、宁淮等四府不得的情况下,以魏国公徐辉祖为中军大将军,选上十二卫锋锐一万五千人(骑兵三千,步兵一万,火器部队两千)出江北北伐。另以征北先锋将军盛庸兵两万;中军左副将军平安楚兵一万;中军右副将军越巂侯(建文元年复爵)俞通渊统水军五千策应。总兵力五万,号称二十万,准备突袭淮上,恢复旧防线。临出都门 同时,以雍王朱橞守襄阳,总汉沔诸军,节制湖广行都司。湘王朱柏代镇荆州,总上游诸军,节制湖广都司。又从安南抽调军马北上。表面上是加强防务,实际上是削弱越、楚、汉等强藩。
这个时空里的吴国诸王:
朱樉封在成都,为蜀王;朱棡封在广州,为越王;朱棣封在武昌,为楚王;朱橚封在杭州,为吴王(建文元年废为庶人);朱桢初封在荆州,后转封重庆,为巴王;朱榑封在宁淮,为宋王(建文元年废为庶人);朱梓封在长沙,为潭王;朱檀封在福州,为闽王。朱守谦,减亲王一等,封在桂林为靖江王。
朱椿封在汉中,为秦王;朱柏封在荆州,为湘王;朱桂封在桂州,为桂王(建文元年废为庶人);朱楧封在南宁,为宁王;朱植封在彭城,为徐王(后更为鲁王)。
朱栴封在南昌,为洪王;朱权封在九江,为汉王;朱楩封在岷州,为岷王,后转封昆明;朱橞封在襄阳,为雍王;朱松封在安庆,为舒王;朱模封在扬州,为卫王;朱楹封在庐州,为安王;朱桱封在汉中,为唐王;朱栋封在安陆,为郢王;朱檥封在泉州,为鄘王。
自从邓舍主力北还后,明军在南线设置了淮左、淮右、唐邓三个行营,撤销了河南、山东两个行营。淮左行营驻彭城,下辖两个野战军和六个卫、四个屯卫,战兵五万人左右;淮右行营驻庐州,下辖一个野战军和五个卫、三个屯卫,下辖战兵三万三千人。
明朝方面,淮右方面的主帅是河南制置使从二品、清河侯、河南行营都部署郭从龙。但因为镇守陇右多年的老将夏国公傅友德病故,赵过军北伐又未能全胜。因此一时间明军需要大幅调整部署,郭从龙因此被召还,入为侍卫亲军都督同知从二品。原行营都虞侯、河南制置司参议正四品、宣威将军武官第十四阶方季冲暂时充任全军总指挥。
镇守宁淮一带的是河南制置司制置使佥事从三品、昭勇将军武官第十阶,淮右行营副都部署张玉。
这样就带来了指挥体系上的不顺。张玉和唐邓行营副都部署郭云一样,都曾是察罕帖木儿军的骁将。仕蒙古,官至从一品的枢密知院,皆为宿将,经验丰富。而方季冲则是进士出身,明朝建立以后才投身军伍,虽然在与残元的战争中多次立有战功,但毕竟资历尚浅。张玉不服年轻的方季冲,而方季冲亦自恃进士从戎、讲武堂出身,很看不起降将出身的张玉。
淮左方面,则要可靠许多,原山东都部署、历城侯杨万虎转任淮左都部署,坐镇彭城。郭从龙离开后,理论上淮右的兵力也归其节制。
此外,在文官方面,也紧急差遣了曾任工部、兵部左侍郎的户部左侍郎正三品、正议大夫文官第十一阶张昺担任两淮安抚使,做好了接收两淮,长期经营的打算。
但是无论是谁,都在去年大捷之后产生了轻敌的情绪,并认为吴军的反扑不可能如此迅速。
张昺:西1358年生。山西泽州人。明朝建立后,以人才晋,入工部为主事。后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都水监,出为谏议大夫总督河道,入为刑部左侍郎、兵部左侍郎,出为辽东布政使。再入为户部左侍郎,出为两淮安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