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455 经济之农业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国事方面,更是需要李广坐镇大唐岛。

  李广和袁总理有约定,在同一时间内,两人至少应当有一个人在国内主政。

  这就是刚刚建国的无奈了,法律距离健全还有十万八千里,各种规章制度也极不完善。李广倒是推崇法制,但是目前情形下还只能是人治占据主导。既然是人治,当家人如果离开一两个月,海唐国目前的情况虽不至于乱套,但是耽误各项进程,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可能性非常的大,甚至是肯定会有。

  其实,这事儿,李广想的也太理想化了。即便法律规章都非常完善,国家随时也得有一个主政的人。即使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总书记和总理同时出国访问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袁总理要做什么呢?出国访问,而且是风险非常大的出国访问。

  老先生一把年纪,但是为了国事,只能奔波劳碌,而且这次的任务,李广自忖以自己的能力,怕是不一定能做的比袁总理好些。

  要说总理出访外国的核心原因,只有一个字--钱。

  海唐国在过去的一年里,经济发展真的不能说很差。甚至可以做到在没有外来援助,不大规模作战的情况下自给自足,这是一个堪称奇迹的发展速度。

  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完全不够。海唐国在印度洋立国,未来的世界环境再好,在以白人为主导的世界里,如果自身实力不强的话,怕是不一定能保住这片基业。

  更何况,李广能任由白人继续主导世界吗?中华崛起虽不是李广一个人能做到的,但是出一份力。流一份汗,抑或是流血,李广都在所不惜。现在的李广已经不是当初的稀里糊涂的小青年了。经历了多年战火洗礼,李广已经有了为之而奋斗的目标。

  看看海唐国四三年的经济状况吧,看数字,真的很不错。尤其是最辉煌的一项成就,不仅仅令国内蒋委员长羡慕,整个东南亚,甚至欧洲大陆上的各个国家都要羡慕。

  在四三年,海唐国率先解决温饱。而且有大量的粮食可供出口创汇。战乱年代,世界各地,除了南北美州大部地区没有饥荒,亚洲欧洲非洲到处是饥荒遍地。海唐国能做到这一点,如何不叫人羡慕。

  海唐国的农业发展速度惊人。得益于两个因素:一方面是以袁总理为首的政府方面计划准备做的好。

  早在四一年,四二年。海唐国进口了大约价值两千万美金的农产品。而且是在价格相对较低的时期,进口粮食的平均价格大约在五十美金也就是两千唐元一吨。

  政府方面前前后后从南美,美国,加拿大总计进口了大约五十万吨的粮食,而这些粮食足足能够满足一百五十万人生活一年。

  这些粮食就是海唐国能够顺利发展的最重要基础之一,没有这些粮食作为支撑的话。海唐国根本不可能顺利发展。

  这些粮食保证了海唐国国民以及军队的粮食供应,甚至还解决了很多土著人口的温饱。同时还把盟友,比如锡兰临时政府也牢牢的抓在手中。

  而与此同时,政府主导的开荒种田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成就。在数十万的土著俘虏和黑人俘虏以及日军俘虏的辛勤劳作之下。进度之快,令人惊叹。

  到四三年年底,海唐国拥有耕地的数量已经达到四千万亩(其中一千多万亩土著原有农田几乎全被收为国有),根据政府规划,到四五年年底,达到一亿亩土地不是梦想。

  而农业发展速度极快的另一方面原因:要归功于勤劳的华夏农民。

  以李广的想法,一个农民,尤其是在没有机械化农机的情况下,能种地十亩,就是非常辛苦的事情了。

  但是事实上,海唐国的新移民们吃苦耐劳的程度令李广几乎不敢相信。甚至认为政府给出的报告有浮夸嫌疑。

  在政府报告中,一个种植稻米的农民,平均可以管理二十亩田地。而且几乎全部是两季生产,甚至有农民出产三季稻米。

  而种植小麦玉米番薯的农民,不用平均,几乎每个人都管理着三十亩土地。

  要知道新移民,大多数是一个人就是一家,根本没有帮手,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这些在国内吃不饱肚子的农民,一旦分到了土地,一旦有了拥有自己的田地的希望,爆发出来的热情是惊人的。

  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农民人数从三二十万人增长到两百万上下,农田从一千万亩增长到四千万亩。而截止四三年年底,粮食产量绝对可以达到六百万吨。除去军民食用等消耗,结余粮食在四百万吨上下。

  四百万吨粮食。

  这是什么概念?足够一千万人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消耗。

  也就是说,经过连续的移民,海唐国现在虽然还是只有两百万人(华人),但是仅仅是粮食产量的话,完全可以支持一个一千多万人的政体。李广只是震惊于农民爆发的无穷力量,其实他要是算算的话,这个结果其实并不难得出。

  要知道,初期移民的几乎全是青壮年,没有老弱,没有妇女。几乎是净生产力。在国内,一个劳动力如果拥有三十亩地的话,养活四五口家人,其实是正常情况。当然,战争期间,根本就没有正常情况,一个五口之家,有三十亩地的话,也只是温饱而已。

  四百万吨的粮食,对于海唐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助力。当下,海唐国的巨量的粮食有一个最佳的销售方向--意大利。

  而粮食的价格已经不再是当初的五十美金一吨,而是超过一百美金一吨。也就是说,仅仅出售粮食,除去运费等消耗,海唐国将会得到大约三亿美金的外汇收益。

  在李广一直的概念中,农业不赚钱。但是现实给李广上了一课,农业很赚钱的。

  当然,海唐国的情况特殊,土地几乎没有成本,劳动力是几乎是纯粹生产,只有自身的消耗。而这个情况也是完全的非正常状态,哪有一个国家大多是男子青壮的。

  袁总理对农业的期望很高,但是也没有想到会有如此之高的收益。四三年,海唐国的农业生产总值几乎占据了gdp的一半,为国家创造的财富甚至超过了一半。

  再加上海唐国已经比较成熟的几个军工产业发展都很不错,国家收入上了一个大大的台阶。

  有了这么多钱,海唐国的日子应当会过的不那么紧吧,袁总理为什么还要辛苦奔波去找钱呢?

  原因很简单。赚钱多,花钱更多。(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