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二十七章 风起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一边的姚贾听到胡毋敬如此白痴的话,不由一愣。他再一次发现,这个先前被皇帝关在自己牢狱中数月之久的礼部尚书实在是有些二。

  “胡大人,冯丞相举荐只有三人,如若公子举荐六人,陛下会作何之想?”

  虽然很不满胡毋敬的二,但是怎么说大家也是同一个战壕的兄弟,姚贾还是耐着xìng子解释道。

  一边的胡毋敬脸上顿时一阵青一阵白。..

  马兴都没有问出来的话,竟然被自己问出来了。胡毋敬着实感觉面上无光。好在没有人在他这个问题上纠结。

  “这统共十二人,由我等诸卿举荐陛下亲点。其余十二司丞,由各部尚书和侍郎会同商议之后上禀陛下定夺。各司司封令、员外郎则由各司司丞会同各部尚书、御史台、吏部从朝中官吏以及天下诸郡中遴选官吏,考课之后上禀陛下。”

  李由没有在意胡毋敬的二,毕竟礼部从胡亥的安排来看,在今后必然会是一个重部。做为礼部尚书的胡毋敬还是很有话语权的。

  “御史台。顿弱那老儿如今算是得意了。唉!”姚贾闷闷的再次将酒樽中的酒水一饮而尽。

  不怪姚贾如此。原本大秦刑狱等诸事尽皆由他廷尉府一言而决。而廷尉府又是他姚贾一言而决,那是何等的快意。..

  如今廷尉府被裁撤,他姚贾虽然是刑部尚书,而且看似刑部的权柄较之先前廷尉府要更加重,毕竟廷尉府缉拿之兵可是新设吏部之后才有的。先前廷尉府也就只能在关中或者说咸阳地面好使,在其下各郡可是没多少人会鸟廷尉府的,更何况那个时候廷尉府也管不了关中或者咸阳以外的地面。

  为什么?没有人手,也管不到那么远。

  可是这一次大秦改革官制,改的不仅仅是朝廷中枢。等六部吏员尽皆齐整之后,紧接着就将是大秦五十郡数百县治,全部都将进行改制。

  各郡除郡守、郡尉、郡监三职保留外。郡丞被裁撤,新增管理各郡府库税赋钱粮的理政司,管理地方德行教化以及教育的布政司,管理地方督造工程的督造司。管理地方以及下级官吏考课的按察司,而其中刑部下属在各郡中的刑狱官吏称之为判官。

  各郡判官品级为正五品,置于从三品的郡守之下。负责一郡缉拿刑狱教化诸事。各县同样也会设立县判一职,督一县之刑名。

  判官、按察司、布政司等等,尽皆在郡守带领下负责各地管理,但是他们又不仅仅是对郡守负责,因为他们的直属上司是六部各司主官,任何事情都需登记造册报备六部以备查询。

  这样就避免了各郡郡守大权独掌的局面出现。

  按理说,刑部权柄大增姚贾该高兴。但是如果左右手都不是自己的那么怕是任谁都高兴不起来。刑部左侍郎嬴皓原是宗正府中丞。典型的皇室子弟,代表着皇帝,不能得罪。刑部右侍郎方有从本就是老秦世家贵族的头面人物,唯皇帝马首是瞻。

  更何况作为老秦世家贵族本就对姚贾这些外来户看不起。如果再加上各司司丞,姚贾对这新刑部的掌控能有一半他就要烧高香了。可惜他连一半怕是都难以掌控。

  早在改制当初,如果不是李由一再要求他们少说多听,一切以他为主的话,姚贾等人是决计不会同意改制的。因为改制,等于将他们手中的权力尽皆瓜分。

  后来,在见到尉缭、蒙恬、章邯、冯去疾、嬴腾、苏沫、范见、张苍、郑国等一干重臣尽皆站在皇帝一边的时候,即便李由、姚贾等人想要反对,也已经是胳膊扭不过大腿了。

  更何况,皇帝麾下数十万jīng锐在咸阳附近枕戈以待。有虎贲军、朱雀军在,没有任何人可以在关中地面挑战皇帝的权威。

  姚贾说顿弱的时候,话语中的酸味,让李由又是忍不住皱眉。

  此次官制改革,御史府被裁撤建御史台,顿弱依然是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大夫。只是御史台的职责同先前的御史府已经不可同rì而语。

  新的御史台,除御史大夫为当朝正一品大员外,御史中丞为正三品,御史丞为从三品。其下再无任何官职设置,设在朝御史六十一人,巡按御史五十人。尽皆为正五品官职。

  在朝御史没有别的作用,就是风闻奏事之责,甚至能够直接进谏皇帝直达天听。巡按御史则是同在朝御史轮换,不定期巡视各郡,当然这个巡视目前还没有特定的章程,再议。

  而御史丞则是专门为风闻奏事特设。设置台狱,查证御史奏事直禀皇帝。

  地方上的监御史同样重新考课之后由御史台直接禀奏皇帝任命,这些监御史将会直接向御史台负责,而御史台则是直接听命于皇帝。

  如此一来,御史台和御史府虽然仅仅是一字之差,但是权柄却相较以往有着天差地别。御史和监御史,以往的鸡肋官职,如今却一跃成为大秦朝中最为炙手可热的实力派。

  李由很清楚,如今大秦的朝堂局势早就同父亲在的时候大不相同。即便是李斯在,面对尉缭、蒙恬、冯去疾、嬴腾、苏沫等一干人联手,怕是也要三思而后行,更何况李斯已经作古而李由至少目前远不能同李斯相比。

  皇帝想要将原本属于三公九卿的权柄强化,然后分而收之,这一点李由很清楚。同样,李由也相信一干三公九卿尽皆都清楚。

  但是,如今这天下大势从皇帝平定叛乱之后就已经不是区区几个三公九卿这类重臣能够左右的了。其实,在灞上大营那数十万大军成军的时候,也许蒙恬就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又或者说李斯也看到了这一点。

  所以蒙恬才会随便皇帝怎么折腾,任劳任怨。而父亲,则是越来越沉默。

  无端的,李由想到了前一段时间在朝臣中传的沸沸扬扬的一件事。

  有父亲在,不用考虑李由也知道李斯在官制改革等等由皇帝提起的诸事上的态度。就算由蒙恬、嬴腾等人都赞成,父亲也肯定会以一己之力力谏到最后吧。

  莫非,陛下早就想到了今天这一遭?

  那父亲的死………

  不知不觉间,李由酒樽中的酒水已经浸湿了衣衫。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