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六十二章 分争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第六十二章分争(二合一含加更)

小窍门:按左右键快速翻到上下章节  第六十二章分争(二合一含加更)

  (苦读书)

  京城的四月,天气正好,午后的阳光穿过窗棂洒入室内,在倚着炕桌而坐在女孩身上染了一层光晕,越发显得她唇红齿白,娇憨喜人。康熙眼含笑意的看着他那小表妹,不停的往小嘴里塞东西,还能倒出地方来和他说话。

  “喛,秀儿,绿茶性凉,你还是少用。”眼明手快的康熙爷拦住了偷偷摸向他茶杯的小爪子,转头对梁九功道:“拿杯温的蜜水来。”

  毓秀嘟了嘟小嘴,她以前也没觉得茶好喝到哪里去,偏偏穿越之后喝不到了,反到喜欢起来,大概人都比较执着于求而不得的东西。

  “表哥,我一会儿就回景仁宫,姑姑让我告诉你,今天小厨房做了您喜欢的鱼头豆腐汤,让您早点过去。”毓秀接过蜜水,啜了两口,打算起身告辞了。

  康熙扫了一眼放在炕上看了一半的书,沉吟了片刻,“正好朕今天也没有多少事,跟你一起去给皇额娘请安。”

  “对了,表哥,慈仁宫快要修缮好了吧,姑姑什么时候搬过去?”毓秀撩着水洗手,闲闲的问。做为紫禁城的养老所慈宁宫,在清军入关之后,被顺治他妈孝庄占了。原本以为顺治怎么也能比他妈活得时间长,等到新君登基的时候,慈宁宫肯定倒出地方来了。

  没想到世事无决对,顺治帝皇帝二十四岁就死了,愣是没熬过他妈,所以慈宁宫目前还是孝庄的地盘,而新进的太后佟氏,没有地方住。小皇帝康熙早在康熙元年的时候,就开始修慈仁宫。现在终于要完工了。康熙也算是长出了一口气,眼看着他年岁渐长,再过几年就要娶后纳妃,他妈也不好在后宫呆的时间太长了,就算太后是他亲妈,也挺别扭的。

  提到这个,康熙眉目带笑,神情愉悦,“朕已让钦天监选日子了,最迟不过下月。就可以迁宫了。”

  “表哥,姑姑喜欢的西府海棠,您派人种了吗?”接过宫女递来的帕子,胡乱的擦了擦,毓秀就扔了帕子。打算站起来。

  康熙一把拉住她,示意宫女再拿个小毛巾,摇头叹道:“你这个毛燥性子可怎么好。手还没擦干,就像往外面跑,现在天儿还凉着,仔细冻到你。”

  毓秀笑嘻嘻的任他摆弄自己。“没事,我刚走过来的时候。外面的太阳可好了。”

  “皇上,四位辅政大人求见。”乾清宫的总管太监顾问行进来禀告。

  毓秀愣了一下,拉了拉康熙的手,悄声道:“表哥,您有事先忙着,我先走了。”

  康熙想了想,这是在最东间里摇了摇手,“这个时辰了,他们应该没什么事,你在这里等着朕。一会儿咱们一起走。那边有书,你随意看看,只是这些饽饽可不许再吃了。仔细晚膳吃不下饭。”

  “嗯。”

  康熙有点不放心的吩咐宫女把炕桌上的东西都收拾起来,只给她留了一杯蜜水。便出去了。

  毓秀其时挺好奇都快到用晚膳的时候了,索尼、鳌拜他们有什么事来找小皇帝。要知道年前的时候,索尼被鳌拜硬是给气得病休了,还是过完年,慈和太后病愈之后,他发现自己请病假,小皇帝真是不鸟他,你爱休不休,跟人家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或者说,康熙巴不得他休假。

  索尼一看以病相胁的把戏没奏效,还有可能把自己直接病退休了,只好老着脸皮又出来干活了。康熙对于索尼这老头的感情挺复杂,记忆中的那个倒霉皇帝,就是在他病了又病之后,娶了他孙女。在娶了赫舍里家的闺女之后,索尼这老头才开始发挥自己的余热,站到了皇帝这一头。可惜啊,他装病装大发了,没发挥余热两天,人就死了,最后鳌拜还是那个倒霉皇帝自己想法子收拾的。

  每次翻看这段记忆的时候,康熙都有点纠结,鳌拜在那里是个大大的权臣,甚至威胁到了君权,可在这里却是个为国为民,毫无私心的大大忠臣干将,甚至他还在私下里请求康熙,允许他家的女儿和孙女自嫁,就不加入皇后争夺战了。

  刚刚接收、消化那段记忆的时候,康熙看向四大臣的目光如同X射线,尤其是对鳌拜。后来他又想到,自己都是不是那世里的倒霉皇帝了,为什么鳌拜就不能是忠臣呢?最少现在他对大清、对自己所说所做可都是全心为公。不过,太皇太后好像对鳌拜还是如记忆中那般提防,甚至有意无意的跟他递话,让他打压一下鳌拜,不要让他的权利超过其他三位辅臣太多,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联合另外三人除了他。

  老太太可真狠!这是康熙了解了太皇太后意思之后的第一个感觉,随后他又多心了,当初御马之事,他这位皇玛嬷是不是也插了一手呢?他死了,皇阿玛还有好几个儿子呢,那个会比他听皇玛嬷的话。

  康熙坐在东暖阁的宝座之上,收回自己的思绪,对着向自己请安的四个辅政大臣温言着:“平身吧。”

  “鳌拜、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难得看你们四人在下午同时来见朕,可有何要事?”康熙见他们四人面上都带着郁色,好像刚刚已经吵了过一架的样子,有点好奇。

  这回四人没有推让,索尼先上前一步,也不啰嗦,开口直奔主题:“皇上,奴才和遏必隆、苏克萨哈认为应该废除内阁,重新启用太宗爷时的内三院,请皇上恩准。”

  “奴才附议。”遏必隆和苏克萨哈很快接了一句,看样子他们三个是商量好了。

  “放屁,太宗爷当初设立内三院的时候,也是效仿前明的体制。但那必竟是在关外,并不适合现在的大清,你们极力想要回复旧制,到底是为了皇上、为了大清。还是为你们自己!”大概鳌拜刚才也被他们三人气得不清,开口说话就很粗鲁。

  “你大不敬!”苏克萨哈立刻就跳了出来,指着鳌拜鼻子就吼。

  索尼也不阴不阳的道:“鳌大人,圣上面前,请慎言。”

  鳌拜深吸了口气,转身对着康熙跪下了,“皇上,请恕奴才御前失仪之罪。”

  康熙虽然得了帝王的全部记忆,但他必竟还是个十岁的孩子,好奇心还是有的。见四个辅政大臣吵这成样。他到是感到挺有趣,逐对鳌拜摇了摇手,“起来吧,朕恕你无罪。”

  “奴才谢主隆恩。”鳌拜磕了个头,然后气势汹汹的站了起来。转身接着跟索尼他们三个开炮,“你们三个这段时间上窜下跳,到处联合人。想要做什么?逼宫?”

  靠,该死的鳌拜,你身为满大臣,不站在满洲亲贵这边就算了。你还拦着咱们给大家谋利益。现在当着皇上的面,你还敢给我们扣这种大帽子。

  遏必隆和鳌拜同属满洲镶黄旗。按理来说同属一旗应该同气联枝的,可惜鳌拜有点看不太上遏必隆,平日里两人联系也少,到时隶属正黄旗的索尼跟遏必隆走得很近。遏必隆这个人吧,有点欺软怕硬,还有点墙头草的性质,他虽然跟着索尼混,但是对鳌拜也不是全然反对的。所以刚才索尼和苏克萨哈说话的时候,他就在一边眯着,没怎么出声。可是现在鳌拜不顾道义。把后果很严重的一顶帽子扣在他们三个头上了,就由不得他不说话了。

  “鳌大人慎言,咱们虽说政见不同。可也都是为了大清,决不敢有私心。”遏必隆对上鳌拜还是有点打怵。话也说得不太激烈。

  “就是,奴才几人决无私心,请皇上明查!”除了鳌拜之外的那三个人都给康熙跪下了,极力表白自己的忠心,决对没有打着旗号给自己家族谋取福利。

  咱们先来解说一下内三院,就像鳌拜所言,内三院是皇太极当了皇帝之后,仿照明制内阁设立的机构。天聪十年三月,皇太极改文馆为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从文馆到内三院,虽任职者均为大学士、学士,但分工更明确了。

  后来皇太极死了,顺治登基,又进关得了大明天下。顺治就感觉到内三院有点不够用,因为内三院么,大多都是满大臣,汉人很少。顺治想坐稳天下,不想被人赶回关外去,但又不能把汉人都杀没了,都杀没了他统治谁去。因此,他自己学习汉家经典,吸收汉族的先进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又尽量平息满汉矛盾,重用汉人官员来压抑皇族宗室王爷和满洲亲贵大臣。

  在这种情形之下,顺治延用明治,改内三院为内阁,又设立了翰林院。可惜他死得太早,政治目标只实现了一小半。在他死后,虽然有鳌拜接着维护他的政治主张,但鳌拜只有一人,他毕竟不能真的压制住其他三位辅政大臣,更何况他们三人身后还有代表满洲守旧势力的头头太皇太后。在内三院和内阁的问题上,他们已经吵了快两年,都被鳌拜以蛮横的态度给压置处了。往常吧,小皇帝对鳌拜比较信服,自然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近来康熙得了记忆,对鳌拜起了点心结,虽然他再小心,行事之间也带了点出来,表现就在他对其他三位辅臣有了点亲近。这让刚刚回到朝上的索尼似乎看到了点曙光,立刻把这件事提上了日程。

  康熙其时是比较向着鳌拜的,他也认为不该废除内阁和翰林院,改设内三院,这明明就是制度倒退好不好。不过,他现在还不能表态,得再听他们掐一会儿,然后再表明自己的态度。最主要的就是,他想弄明白,索尼他们三个去没去联合太皇太后。

  “朕明白诸位的忠心,平身吧。至于废不废除内阁,改不改设内三院,几位不妨各抒已见。”吵吧吵吧,吵得多了才能多打听到点内情。

  四位辅政大臣听了康熙的话,分成两派开始了第一了轮的辩论。康熙坐在宝座之上,把玩着手里的折扇,嘴角含笑的听着。

  唉,索尼到底是老了。苏克萨哈还说到正点上,遏必隆呢素质有限,难怪三人合到一起都说不过鳌拜一个人啊。康熙一边看热闹,一边还小小的点评了一下。

  索尼他们大概是吵出火来了,再加上三个合一起都没斗过鳌拜,便开始非常不地道的翻小肠。把顺治十八年发生的江南三案都翻出来,直说鳌拜处治有碍,放纵江南汉人士绅,给朝庭统治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康熙有点头疼,江南三案他还是比较向着鳌拜的。尤其哭庙案,江南的那些士子其时就是普通群众上访,只是手段有点过激,不过这也不怪他们,毕竟江南读书人遇到不平事就哭孔庙的传统由来以久。人家也没有武装暴动,只不过是借着顺治帝的死,多哭了一哭罢了。

  再说人家哭得也有道理啊。那个吴县(今苏州)新任知县任维初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不恤民情,动用武力,把不按时交税的民众统统拉到县衙打板子。还打死了一个人。其时他要是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好让自己的政绩亮眼一点。好让自己升官快一点,这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的。关键是他自己盗卖官米,中饱私囊,弄得怨声载道,骂声滚滚,连一向和官府一个鼻孔出气的苏州士绅都看不下去了,愤愤地说道:“自明太祖立法至我朝定鼎以来,未有如维初之典守自盗者也。”

  然后向为喜欢为民请命,以关心国家大事为已任的读书人挽着袖子站出来了。顺治十八年二月四日,即全国官员为刚刚驾崩的顺治皇帝哭灵的最后一天。他们组织了一百多人,集体到孔庙哭诉痛斥任维初暴政。然后又从孔庙一直哭到江苏省巡抚大堂,沿街还散发传单。大呼口号。事情虽然闹得有点大,但人家也是为了江同社稷好么。为了反贪反腐,抓出国之驻虫,心是好的么。

  当时的巡抚朱国治算是个挺有名的酷吏,他在清初江南地方也算是有点名气,历史上的江南三大案甚至都有他的事,当时的江南死了好多人。不过最后这位朱巡抚也没落得什么好下场,他升官去了云南之后,正好碰上吴三桂造反,他到是没投降,其结果就是被吴三桂给杀了,尸体被官兵给吃了。

  朱国治当时也算是官官相护,他虽然把任维初抓了,可也把带头哭庙的秀才抓了,然后给安了个罪名为抗税而谋反,上奏朝廷。

  接到奏报后,朝廷辅政的四大顾命大臣的索尼就觉得朱国治的帽子扣得不对,怎么能说是为抗税而谋反呢?根本就是有组织、有蓄谋的企图反叛朝廷。他当即责令朱国治上升到政治高度,从严办理此案,并要派钦差南下,协同办案。

  这钦差还没等派呢,他就迎来了鳌拜,然后在鳌拜激烈的辩驳之后,索尼捂着被气得差点停止工作的心脏回家养病去了,连同哭庙案在内的江南三案就被移到了鳌拜手里进行处理。鳌拜大人真是很公平,他先去请示了康熙皇帝,又借着此事教育启示了一下小皇帝,为君者要大肚,要善于体查各种上访案件背后的真实性。一般来说能上群众上访的,大多都有点冤屈,咱们现在要求稳,要力争对老百姓好,让他们忘了前明皇帝。所以说,对于这种贪官污吏,败坏朝庭在百姓心中名声的人,就一定不能留着,坚持严肃处理。当然,对于行为有点过激的上访者,也要加以控制,相应的处罚一下,处罚力度不能太大,伤到人家为国为民之心就不好了。

  就这样,在鳌拜的干涉之下,江南三案以极平和的方式得到了处理,本该死上好几百人,几千人被牵连的江南士子们得到了保全。

  索尼本来病都快好了,得到这个结果之后,又被气得多病了几天。好容易能站稳了之后,立刻就跑到太皇太后那里告状去了。

  太皇太后听了之后,立马招见鳌拜,要求他重新判案。鳌拜大人很大义的跟太皇太后言道:“世祖爷亲自书写,后宫不得干政,奴才以为太皇太后明白。”那意思,你也算是后宫之一,没事养花养鸟睡觉,跟着添什么乱。把太皇太后气了个倒仰,没奈何,那旨意是她儿子写的,她虽然身为太皇太后,但是这个国家皇帝最大,她,咳,也得听话。

  自那以后,索尼就和鳌拜对上了,不但他自己对上了,还千方百计的拉上了苏克萨合和遏必隆,见天的在朝上跟鳌拜死磕。可惜的是,他们三人捆到一起,战斗力也没有鳌拜人一大,索尼经常性的被气得请病假,然后在家里把气撒完了,再回来接着找虐。

  见几个辅政大臣之越吵翻出来的前案越多,康熙适合插话,“索尼,朕以为鳌拜处理的很对,目前江南属要平稳,不可过多的激化矛盾。”这老头真的老了,想的用得还是老皇历,一点与时俱进的想法都没有。

  康熙一插话,正在吵着的四个人立马消音,索尼努力的平了平乱跳的心,又压了压火气,转身自我批评:“奴才短视了。”

  “嗯。”

  “那庄氏编写的《明史辑略》一案该如何处理?刑部已经查出了庄氏《明史》扬明、毁清的八大罪状,定为了逆书,可鳌拜他居然还压着不许定罪。”苏克萨哈见索尼败了,立马跳出来,又抓出一件案子接着吵。他想着,这可是逆书,骂咱们满洲的,您总不会还向着鳌拜吧!

  的确,关于这件事,康熙迟疑了,他目视鳌拜,等着他解释。

  索尼一见,立马又来了精神,他隐晦的看了苏克萨哈一眼,暗自表扬,干得好,看他鳌拜这回怎么解释。

  鳌拜眉头皱了起来,这件事挺麻烦,他心中暗骂那个该死的告刁状的混蛋,为了钱真是啥事都敢干,这种人就该掐死他,省得出来做乱。现在满屋子的人都盯着他看,不说话还不行。啊啊啊,尼玛啊,姓庄的那小子,你家里有钱就好好过日子行不行,你说眼睛都瞎了,就好好的享两年福,多生两个孩子好不好,没事修什么明史。然后还不是你自己写的,花钱买别人写好的。这回好了,修完了你死了,给你爹留个尾巴,还让老子跟着为难。

  “皇上,奴才以为现在应该拉拢江南士子的心,不该为一本书而兴起大狱。我皇乃仁义之君,胸怀宽广,必能采纳各方不同的意见。”这话,他自己说着都心虚,小皇帝才十岁,他的见识能宽大到那里去。

  鳌拜虽说心虚,可还是一本正经的站在一边,以示自己一片为国为君之心。他真没多大信心康熙能够听进去,只是希望到时候能少死点人就行。

  出乎他意料的是,康熙还真听进去了。说到这个,鳌拜决对得感谢某个还在西边屋里看书吃水果的小姑娘。自从皇太后的病好了之后,她就开始了对康熙的又一轮教育。在与太虚商量之后,慢慢的将清朝的历史、国际大事件,甚至还有后人对清朝各项事件、制度甚至是皇帝的评价慢慢的展现给康熙。

  一开始的时候,康熙当然是吃惊,再来就是不信,最后随着展露的史实越来越多,他开始了沉默与反思。毓秀觉得他肯想就好,她目前的出身由得不她去做啥反清复明的斗士,只能尽全力教好小皇帝,让曾经的那些憾事不再发生。

  慢慢的康熙开始就其中一些评论与事件跟太虚请教,而太虚很不客气的直白相告,“你们满人以少数人统治多数汉人,心存恐惧,偏偏又不肯承认。说着学习汉族文化,却又大兴文字狱,说白了你们不过是自卑而已,身为一国君,连容人之量都没有,也别怪后人骂。”

  康熙对此沉默良久,终究还是没说什么。但是太虚的话还是在他心底烙了印,所以今天对鳌拜的话,他才起了反应。

  “你们跪安吧,明史一案,让朕再想想。”

苦读书其他书友正在读新书日点击榜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