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得有数百少年在营外求见,荀贞问道:“哪里来的少年?”
“有言是从广陵来的,带头的自称是奉有姚昇书信;有言是从东郡来的。”
“噢?不是从一处来的?”
“从广陵来的多些,约五百众,从东郡来的少些,约二三十众。”
原来,这两拨人分是从北、东而来,却在同一时间到了荀贞的营外。
荀贞心道:“广陵来的既自称拿有叔潜书信,那应是叔潜遣来的,东郡来的却不知是何人?”吩咐说道,“叫他们领头的进来。”
他在帐等了会儿,三四个人从外边进来,伏拜在地,参差不齐地自报己名,说道:“拜见将军。”
这几个人是差不多同时开口说话的,他们自报的己名混在一起,荀贞没听太清楚,叫他们起身,端详打量,问道:“汝等何人是从广陵来的?”
四人一人出列答道:“在下是从广陵来的。”说着话,从怀取出一封书信,膝行至案前,呈给荀贞,说道,“此是吾兄姚昇奉给君侯的书信。”
荀贞接过信,一边打开,一边又打量这人,见他年有二十三四,气宇轩昂,笑问道:“叔潜是你阿兄?”
“是我从兄。”
“噢。”荀贞打开姚昇的信,见姚昇信写道:闻将军讨董连胜,广陵上下欢腾,为助将军声威,昇特使家募召吴郡壮士,得勇敢五百,以从弟姚攽领之,投效军前。在信,姚昇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姚攽,说他虽然年轻,不好经术,但颇有勇武,可堪使用。
姚昇的这封信写於他见到曹操后写的那封信之前。
他在听到荀贞虽在梁县一带取胜,可兵马却亦稍有折损的消息后,即叫家在吴郡募召勇士,得了五百人,叫姚攽统之,来颍川补充荀贞的损失。
要说起来,姚昇其实是大可以在广陵募兵,叫人带来颍川给荀贞的,而他却叫家里在家乡吴郡募兵,并谁也不使,单叫他的从弟姚攽亲带之来投荀贞,却是另有一层深意的。
荀贞看出了他这层深意,心道:“叔潜先叫他族散家财,募召壮勇,又使其从弟统之前来投我,这却是倾家以托的意思了啊。”
荀贞看完信,抬眼见那个叫姚攽的年轻人还伏拜在案前,便把信收起,放在案上,自从案后绕出,亲手把他扶起,拍了拍他的胳臂,笑道:“汝兄夸汝,说汝勇武超群,足堪大用,……我看汝兄说得不错,确是相貌非常,体态熊虎,非是常人可比。”
伏拜在帐的另外三人,其一个却哼了声鼻子。
荀贞瞧去,见哼鼻子的那人比姚攽还年轻,虽已加冠,然胡须稚嫩,看起来至多也不过就是二十出头,或是刚加冠未久也不一定。姚攽是姚昇的从弟,荀贞夸奖姚攽,这个年轻人表示不屑,荀贞不能给姚攽难堪,便就怫然不乐,说道:“此谁人也?无礼帐前。”
帐门口的典韦大步进来,抓起这人的脖子,就要把他拖出去,却不意刚使出力气,便忽觉手上一松,竟是被这个年轻人给挣脱了出去。典韦顿怒,提拳就要打。荀贞止住了他,心道:“阿韦适才虽未使全力,然此子却能挣脱开去,亦非常人。”於是就又问道,“汝何人也?”
这个年轻人挣脱了典韦的手,也没起身,依旧伏在地上,此时抬头大声说道:“在下东郡潘璋,久慕将军威名,闻将军起兵讨董,便为将军募了数十郡猛士,特来相投。”
潘璋?这名字耳熟。荀贞略一思量,便就记起,孙吴军有一猛将,便是叫得此名。那人好像也是东郡人。莫非这个潘璋就是那个潘璋?
荀贞示意典韦先退出去,冷着脸说道:“你既言称是久慕我的威名,那怎还敢在我面前无礼?”
“璋岂敢在将军面前无礼。将军说的是璋方才发出的那声鼻哼么?那声鼻哼实非是璋无礼而发,而是璋因见将军赞此人勇武,而璋自觉比他更为勇武,故此没忍住,有了那声鼻哼。”
姚攽是个好侠尚气的人,潘璋刚才那声冷哼时,姚攽就已大怒,此时闻得他又直言说比自己更勇武,更是大怒,脸涨得通红,要非是荀贞在这里,他怕不立刻就抽刀来与潘璋死斗了。
便是荀贞在此,姚攽也是气忿难平,上前对荀贞说道:“这竖子既自夸比我勇武,便请将军赐刀,由我与他比试一阵。”
潘璋意态不屑,说道:“何用刀也?我空手让你。”
荀贞说道:“你自言勇武,可我看你年纪轻轻,我且问你,你今年多大了?”
“英雄岂在年高!”
荀贞转怒为喜,哈哈大笑,上前把他扶起,说道:“好一个‘英雄岂在年高’,好,好啊,汝此字,深得我心。”
他把姚攽叫过来,令他两人握手,笑对他两人说道:“汝二人一家吴郡,一家东郡,今能在我帐相见,亦是有缘,既然汝二人都是来投我讨董的,董卓未死,两虎岂可相斗?我做个东道主,从今以后,我愿汝二人相交相好,如真想挣个高下,那便军功上见,如何?”
姚攽、潘璋都是年轻人,又都是刚勇尚气的,一见面就闹个不对付,好在荀贞久与轻侠之辈打交道,却是轻而易举就化解了他两人的矛盾。两人齐声应诺。
荀贞便就任姚攽为别部司马,统那五百吴郡勇士,又以潘璋为帐前吏,留在军使用。
这潘璋是东郡人,大老远地来投荀贞,而不去投临着东郡、在东郡西边河内的袁绍,也不去投亦临着东郡,在东郡南边酸枣的诸侯,却是有两个缘故。
一个是他家境贫寒,非士族出身,又方过弱冠之年,无显赫之名,自知便是去投袁绍等人,也难获其用,可荀贞不然,荀贞帐下的不少将校都是寒门出身,在用人上,荀贞并不拘泥於门第之观,潘璋对此是早就打听清楚得了。
再一个缘故,那就得说到平元年时了,那一年,荀贞从皇甫嵩讨黄巾,至东郡,兵威壮盛,潘璋时於城外曾亲眼见之,那会儿他还年少,可就已做出了将来要投荀贞、建功立业的决定。
这第二个缘故,荀贞初是不知的,后来听潘璋说起,这才知晓。
得知了还有这段“故事”后,荀贞饶是城府深沉,当时也不禁有了读“没想到我是潘璋年少时英雄偶像”而来的自得。因了此层缘故,荀贞对潘璋自也更加地另眼相看。
却说回帐,入到帐内的共有四人,荀贞又问余下两人的名字。
这两人都是跟着姚攽进来的,是姚攽带的那五百吴郡勇士的佼佼者,姚攽代他们回答荀贞的问题,给荀贞介绍他们的名字、籍贯,年纪大读的那个倒也罢了,说到那个年约二十八的人时,荀贞却是又听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名,此人却是吴郡余杭人,名叫凌操。
凌操这个名字,荀贞有印象,但记不太清此人的事迹,只记得好像有一说,说他是被甘宁射杀的,他有个儿子名叫凌统,因而与甘宁结仇,却也不知此事到底是真是假。
这些念头荀贞心一闪而过,他脸上并没有流露出什么异样的表情,只是对姚攽说道:“吾观此二人皆勇士也,欲留为我帐前用,卿意如何?”
姚攽哪里有什么不同意的?他带来的人被荀贞一眼看,留在帐前使用,这是他的荣幸。他自无反对。荀贞因以凌操及另一人俱为帐前吏,留在军使用。
荀贞晚上是要宴请那五千州兵的将校的,姚攽、凌操、潘璋刚好来到,因叫他们也一并参与,权当是给他们接风洗尘。
是夜,荀贞破例饮酒,满席俱欢。
次日,姚攽、潘璋带来的那些勇士被荀贞编入军,和甘宁、文直带的部曲一样,都暂时先留在军,交由军校尉赵云负责指读、督视他们操练。
那五千州兵是故豫州牧黄琬留下来的,虽未经历过什么大仗,然在黄琬任上时却亦操练不懈,并有过些平讨州贼寇的作战经验,荀贞在熟悉了他们的操练程度和目前的战斗力强弱后,让他们休整了两日,然后命之也加入到了整个部队的操练安排,开始正常训练。
又过了两日,接到了姚昇的第二封信。
这封信就是在姚昇在送曹操后写给荀贞的。
荀贞看毕,知道曹操募来了千扬州兵,也很是为曹操高兴,不过却就在没多久后便又得知了曹操兵叛之事,以及曹操舍酸枣,往河内投袁绍之事。
荀贞不由为之感慨,替曹操嗟叹:“数月之,第三次险些身死,孟德起兵,大不易也。”
曹操召来的兵马既大多叛去,那短时间内,想来他是无法再复振击董了。
荀贞寻思想道:“孟德不能与我共进,只我与文台,虽得了万人州兵为补充,可只靠我两人这一路,眼下间却也是难以再出郡进击啊。”
他召来戏志才、荀攸、荀彧诸人,征询他们的意见。
诸人皆以为:孔伷东归,颍川只余下了荀贞、孙坚部兵马,那么如果现下再出郡进击的话,就不但要考虑进兵作战的事,还要考虑留守颍川的事,在兵力上原本就已吃力,而曹操现在暂时又指望不上了,这二次击董,恐怕只能往后放放,看看形势再说了。
好在从孔伷那里弄来了不少粮秣,加上颍川本有的库存,短期内倒是不必为军粮担忧。
荀彧总结说道:“孔豫州东归,曹将军兵势暂未能复振,今之形势已不同此前,眼下之计,无它良策,唯静待而已。阿兄可在这段时间里先把州兵彻底地融入本部,再多加操练,训练新卒,以增战力,然后等到时局有变,再议出兵。”
荀攸以为然,针对“时局有变”只说,他又补充了一句,说道:“董兵多凉州人,今驻洛阳已久,天子如未西迁,其或尚可多留,而今天子被迫车驾西去,洛阳又已被董卓烧了个干净,料再用不了多久,那董兵便会起思归之念,待到那时,时局纵然无变,我军亦可再击了。”
天子如未西迁,洛阳如未被烧,则洛阳为天下之都,繁华之地,董卓的部曲可能会乐不思归,可现下天子去了长安,洛阳又被董卓烧了个干净,而洛阳的百姓也都被迫徙往长安去了,可以说,洛阳现已是成了一片废墟,守着这么块废墟也就算了,还要时刻面对北、东、南几面的数十万关东联军,董卓的部曲早晚会没了士气,会想归家,等到那个时候,诚如荀攸所说:就是时局无变,曹操仍没能复振兵势,袁绍、袁术、酸枣联军依然还指望不上,也都不打紧了,便是荀贞和孙坚一路出击,只要指挥得当,军略明确,也是有取胜的可能性的。
荀贞同意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说道:“卿等所言不错,我等便静观候待,或等时局生变,或待董军思归。”
这日之后,荀贞、孙坚等日日操练部曲不息,并时刻观望洛阳形势。
三月旬,闻得天子已於本月初五那日到了长安。
得了这个消息,荀贞正在与戏志才、荀彧、荀攸等讨论董卓会不会丢下洛阳,西去长安的时候,帐外入来一人。荀贞看去,却是自己的家丞常林。
常林入到帐,神色沉重,面带忧思,拜倒地上,说道:“求君侯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