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七百一十章?美浓人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从高山国到美浓国路途并不算太遥远,高山国地处扶桑千岛中央靠南的地带,而美浓国则是扶桑千岛东南地带,如果顺风只需要乘船十天即可,可现在问题是逆风。逆水行船除了用船桨外,河马号还有一个可以拆卸安装的水轮,安装在船尾增加动力,其形状像是农用水车,同时利用风帆控制方向。河马号的水轮造型简单,由人拖拽着绳子依靠绳子的摩擦来旋转水轮提供动力,非常笨重低效。

  但这个可拆卸的水轮却并非张孝武的构思或提醒,而是圣汉船夫们的杰作,追溯更久远一些,早在天唐帝国时代,渔民便已经发明了水轮作为动力。然而因为圣汉禁海,水轮动力技术非但没有发扬光大,反而渐渐落后于时代,因此只有河马号和河狸号这两艘一千石的船只才有备用的水轮,反而三千石的海龙号没有水轮。

  水轮船并不是高科技产品,在地球上,中国北宋已经大规模使用,不要说官方记载,便是在民间故事《水浒传》都曾经提到过北宋水军的海鳅船。

  海鳅船与河马号水轮不同的在于,北宋的水轮船是两侧带着两个水轮,好像是儿童水上乐园的水上自行车一样,由十几个船夫脚踏提供动力。海鳅船航行时不受风向影响,在水面上可以说行走如飞,但受限于木制产品的硬度和体积,海鳅船到了明代便已经只能出现在小说故事里了。

  在水浒传中,夸张地描写了梁山水军将水草塞进了水轮中,导致海鳅船无法动弹,梁山水军随后凿沉了海鳅船,导致高俅大败。但史书中根本没有记载,且宋朝水军在黄河上,梁山泊实际上是黄河的泄洪区。如果北宋水军的水轮船进入梁山泊,则势必要重新凿开河道,此举必然会引起江淮地区洪灾。

  河马号船夫们分六班拖动水车,慢悠悠地航行。

  张孝武看了一会儿水轮,便叫来船长,建议说:“你知道驴拉磨吗?”

  “知道,大人。”

  “叫我易大人。”

  如今张孝武和邝义调换了身份,而邝义的假名便是易光,外人称之为易大人。

  “遵命,易大人。”船长道。

  张孝武兴奋地说:“以后船上放几头驴,可以用驴子拉动转盘,你们用人力拉动,是不是太费人了,看看小伙子们累成什么样了。”

  船长电拖,随后想了一下,忽然笑道:“或者可以用奴隶和战俘来拉船。”

  “对咯。”

  足下小八郎很像与这个易大人交流一番,因为他觉得易大人的背影特别熟悉,只是易大人似乎整日不说话,带着一张金属面具很是下人,手中随时随地拎着那把比他还要高的斩马刀,太吓人了。

  逆风航行了三十天后,时间到了圣汉永定四年的十二月,冬季的寒风让很多士兵生了病,好在一路可以在沿途邻国修养。就这样停停走走,河马号终于抵达到美浓国的外海,而到了这里,大家发现此处的风向非常奇特,早中晚风向竟然不同,在宽阔的海面上,非常容易形成巨浪和旋风。

  众人见状非常紧张,倒是足下小八郎并不在意,他指着远处的两个小岛说:“我们的船要从那里经过才最安全,其他的地方都是非常危险的暗礁区和旋涡区。诸位,此处水文复杂,没有人有勇气测绘处第二条路,所以这是美浓国的天险,美浓人只要守住那两个小岛,敌人就无法登陆了。所以你们知道为什么美浓美女名震天下,却没有人攻破美浓国的原因吧?”他随后下令道:“换船,换小船,挂上黄旗表示和平,美浓国不允许河马号这么大的船进入国内。”

  众人立即换上了一条一百石的小船,沿着唯一的水道划船进入美浓国内海。一进入美浓国境内,美浓国的武士便立即将他们包围起来,好在他们认识足下小八郎,便将他们带到国王鬼冢龙三面前。

  鬼冢龙三看着面前十个汉军将士,惊讶地说:“这些天朝来人,长得可真是高啊。”

  汉人因为营养比扶桑人更充分一些,导致身高普遍比扶桑人高半个脑袋,而美浓国人要比扶桑人还高半个脑袋,至于张孝武更是比他们高太多。

  一些美浓国武士仰着头惊诧地看着张孝武,小声嘀咕说:“这个人真是巨人。”

  但实际上张孝武的身高只有一米八十多,在圣汉算是身材高大,可是跟地球上的九零后零零后一比就是平凡人了。然而这些美浓国人有多高呢,张孝武目测他们的平均身高一米四,那个鬼冢龙三可能比其他美浓国五十高一些,一米五吧。

  这样一对比,他还真是一个巨人了。

  鬼冢龙三感慨了一会儿,大概知道对方听不懂美浓口音的扶桑话,之后派了一个略懂圣汉话的美浓人松下平二郎担任向导。足下小八郎本来也要陪同他们,但晚上吃饭的时候上吐下泻,军医察看之后认为他得了疟疾,需要及时救治,只能留在牙岛前线治疗。

  次日,松下平二郎引着张孝武的小船驶向美浓国本岛。

  美浓国的本岛不叫美浓岛,而是叫做本间岛,非常有趣的是本间岛在涨潮的时候只有一百八十平方公里,在退潮的时候便与另外两个岛连接上,面积可以达到三百平方公里,所以本间岛又叫做潮洲。很多美浓国百姓便趁着落潮的时候在三座岛中间泥沙地和石头间寻找海鲜贝类食物,甚至一些大鱼也会被困在泥地里,成为美浓人餐桌上的佳肴。美浓人便依靠着这种天然优势顽强地在这小小的地方存活了下来。

  小船来到潮洲的时候,正好赶上退潮,上百百姓跑到岛间空隙处寻找食物,他们身材矮小皮肤略黑,无论男女都穿着草衣背着草篓,小孩儿们更是一边捡拾一边吃着贝类,时不时地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大人们看到张孝武等人站在船头时,纷纷好奇地直起腰来盯着这群身穿铠甲的外国人,眼中满是惊喜和笑容。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