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五十章 诏令(下)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姬康二年(公元前二百五十三年),正月底。

  蓟都城这个季节,已经开始从寒冷的的严冬之中,解冻出来。

  大街小巷中的人流,明显开始增多。

  姬康在新年过后,除了日常处理公务外,剩下的就是在宫内逗逗自己的三个儿女,带着旺财在宫内溜溜弯,表面上很是轻松。

  但是,在燕国之内,各路大军已经开始调动。

  昌国君乐间,在新年过后,已经遵姬康诏令,亲自赶往济西之地。

  而卿秦的第六军已经南下到旅顺,乘船到齐地后,与马顺达率领的第十二军汇合,奉诏赶赴到济西郡,准备参与到攻打卫地的战役之中来。

  对于魏国占据卫地之事,燕国屡次与魏国交涉,但是却屡屡受辱。

  对此,姬康已经决定不再忍受,准备出兵收复卫地。

  随着赵国把济西之地归还给燕国,魏国所占据的陶邑之地与卫地,已经与燕国接壤。

  尤其是开春之后,燕、魏两国的边境,异常的紧张。

  相比之下,魏国都城大梁亦然平静如初,除城门口加派了军士,出入城受到一点限制之外,但城中的大街之上的繁华与人员来往,丝毫也没受到影响。

  在靠近大梁的一处客店的大厅之内,食客满座。

  此时,从城内传令一阵马蹄声,一队骑兵簇拥着几辆战车经过客店的门口。

  大厅之内,食客议论纷纷。

  “难道有战事发生了?今天经过东门的骑兵,有五批了吧。”

  “不是五批,是六批了。不知哪里有事?”

  “肯定有事,看这些军队前往的方向,乃是东部,不是要与楚国又要开战了吧?”

  “哼!楚国,楚国算什么?恐怕是因为卫地之事。”

  “啊,老兄,你是说燕国……”

  “慎言呀!慎言。别问了,小心祸从口出。”

  “哦,哦。那是,那是……”

  在此二楼靠窗的一张桌子上,一个穿着讲究之人,双目透过窗棂向下观看。

  看着楼下经过的队队魏军,双眼不禁眯了起来。

  这个时候,此店的一个伙计上来,来到此人面前,悄声道:

  “启禀局长,魏宫内传来消息,魏王圉已派兵五万,前往卫地帝丘,准备防止我燕国攻打卫地,带兵将领乃是魏国名将晋鄙的儿子——晋随。”

  被这个伙计称呼为局长的人,转过身来,冷笑了两声:

  “这个魏王圉屡次侮辱我燕国使者,真是可恼可恨。就凭借他魏国这五万人,就想抗击我燕国大军收复卫地么?简直是自不量力。”

  “看来,我燕、魏两国在卫地交锋,已不可避免。你下去通知在魏国的各处人员,一定要密切注意魏国各地军队的动向。一旦有军马有动,马上派人,把讯息尽速传回国内。”

  “诺。”这个伙计答应道。

  过了一会,这个衣着讲究之人,从楼上走下,朝客店外走去。

  二月上旬,蓟都城内。

  街道的两旁,树枝头上,已经窜起浅浅的嫩绿,春天已经来临了。

  鞠武来到亲和殿的门口,一个侍官迎上前来。

  “鞠大夫,王上吩咐过,你来之后,无需禀报,进去就行。”

  “韩大夫来了没?”鞠武“哦”了一声,问这个侍官道。

  “韩非大夫么,刚才已经进去了。”这个侍官答道。

  鞠武没有再说什么,给这个侍官道了声谢,迈步走进了亲和殿内。

  看到殿内,姬康正与几位阁相正在商谈着什么。

  韩非则在偏远的一处坐着,正用笔做着记录。

  见鞠武进来,姬康摆摆手,对鞠武道:“毋需多礼,你去坐吧。”

  鞠武还是躬身对姬康道:“多谢王上。”

  然后,来到韩非的旁边坐下,朝韩非点了点头,竖耳听着殿内众人的讨论。

  大将荣蚠正在向姬康禀报着:“王上,从去年开始,我燕国已经调拨了大批的粮草、军资等物品到了济西。如今昌国君乐间已到了济西郡,主持此番收复卫地之战。”

  阁相粟腹问道:“卿秦的第六军与马顺达的第十二军,到了哪里了?”

  荣蚠回道:“现在,卿秦的第六军与马顺达的第十二军,在齐地汇合后,已进入到聊城。这比我们原来估算的速度,快了十天左右。”

  剧辛等几个阁相闻此,都把目光看向了姬康。

  姬康目光炯炯,看了下几位阁相,说道:

  “在大梁的情报人员,已用信鸽禀报,魏王圉已派大将晋随,率军五万驻守卫地,防止我燕军攻伐。诸位阁相,如今该如何处置,大家都说说各自的意见吧。”

  凡是对外用兵,姬康不能乾坤独断,是必须要与几位阁相商量的。

  阁相將渠沉吟了片刻,对姬康言道:

  “王上,卫地帝丘城,城高墙厚。卫地本有魏军两万,现在魏国又派大军五万增援,算下来,就在区区一个卫地,魏军就纠集了七万大军防守。”

  “我燕国此番收复卫地,总共计划动员第四军、第六军、第十二军,总计十万大军。但我军是攻方,这么算来,我军军力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不是太少了?”

  阁相苏代闻此,微笑着对众人道:

  “将相此策乃固本之策,的确也不失一个良策。但卫地位处中原之地,四面临魏、楚、赵三国,远处还有秦、韩两国虎视眈眈。”

  “我燕国此番出兵,十万已是极限。如果再动用过多的大军,就会被各国认为我燕国有吞魏之心,必然会引起惊惧。一个弄不好,马上就会演变为各国参与的诸国大战。”

  阁相苏代此言,乃老成之言。

  姬康也明白,在燕国占据了齐国之后,已经引起了各国对燕国的高度警惕。

  卫国是燕国的藩国,如今被魏国占据。燕国收复卫国,各国当然不会说什么。但就如苏代刚才所言,一旦动兵过多,就必然会被各国认为燕国有并吞魏国之心。

  到了那个时候,各国肯定会连横伐燕,决不会坐视魏国被燕国并吞。

  阁相粟腹轻咳了两声,言道:“苏相所言甚是,我燕国此番收复卫地,乃名正言顺之事。但是根据目前局势,确实不能急于攻伐魏国。否则,后患无穷。”

  大将荣蚠看了下众人,对姬康躬身道:

  “王上,只要我燕国此番收复卫地后,我燕国就已深入到了中原腹地了。不管如何,也必会引起诸国的警惕,请我王明鉴。”

  阁相剧辛此时,在想了许久后,对姬康言道:

  “王上,刚才荣蚠将军所言极是呀!卫国乃四战之地,我燕国只要占据了卫地,无论如何都必会引起诸国的担心。一个弄不好,各国连横伐燕之局马上形成。”

  “魏王圉敢于强占此地,未尝没有这个方面的考虑。他以为我燕国,不会因卫地而与魏国翻脸,不敢出兵收复卫地。故此,才几番辱我派往魏国的使者。”

  “但是,卫地原本我燕国藩国之地,如果被魏国侵占,而我燕国不出头的话。那么天下诸国必会轻视我燕国;天下民众现已视我燕国为天下正朔,如此,也必会让我燕国失去天下的名望。”

  “这个时候,我军出兵十万就恰到好处。另外,收复卫地之战爆发后,还要让我燕国驻各国使者,对各国说明,言我燕国只是收复卫地,并不任何侵占魏国之心,以解各国对我燕国之忧。”

  姬康此时看了下角落之处的韩非与鞠武二人,笑着对两人道:

  “韩非、鞠武,你二人也说说各自对此事的看法。”

  剧辛等几位阁相,也把目光看向了韩非与鞠武两人。

  几位阁相心中都知道,韩非与鞠武二人,才能、见识都很突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将来此二人,必会接替自己等人的阁相之位。

  如今,大家也看出来,姬康是花了很大心思,在培养二人。

  韩非与鞠武二人,相互看了下。

  鞠武站起,从容对姬康与几位阁相行礼道:

  “王上、几位阁相,刚才几位阁相所言,已经对此番收复卫地,说的很清楚了。鞠武在此,只是在地利之上,说下卫地。”

  “卫地在情理之上,我燕国必须收复;但是,卫国地利更为重要。卫国身处中原腹地,现今又与我济西郡相连,可谓是我燕国伸向中原的一只手。”

  “只要占据了卫地,我燕国西可取魏国,北可对赵国邯郸形成重大威胁。这对我燕国来说,异常的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我燕国一统天下的最佳基地。”

  鞠武说完,姬康与几位阁相,都笑了起来,又看向了韩非。

  韩非抿抿嘴,站了起来,躬身道:

  “王上,刚才鞠武说的是地利,臣在这里,想谈谈人和。我王曾在中阳郡对臣下道,秦国取天下,所行乃霸道;而我燕国欲取天下,所行乃王道。”

  “王上又对臣言,我燕国所行之王道,与过去不同,乃内仁外霸。魏国占据卫地,我燕国必须收复,所行就必须霸道。”

  “只要我燕国此番,以堂堂十万大军,正面击破魏军七万大军,如此以来,天下谁敢不服?只要天下民心服我燕国,待天时有变,我燕国大军从卫地西出,天下莫可当之也。”

  在场之人,都是治国之良才,听韩非与鞠武二人如此说,都频频点头。

  姬康更是心中大喜,果然,韩非与鞠武二人没有让姬康失望。

  首先,姬康知道历史,再过两年,秦王嬴稷就要不行了。秦国待那时,会陷入一场纷乱,而那个时机,就是燕国真正统一天下的开始。

  其次,中原一统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现在的时间,对于燕国来说,非常重要。各国疲乏,燕国独强。如果再这样拖下去,那么姬康来到这个时代,还有什么意义。

  攻打齐国,乃用奇袭战术,天下有人甚不服气。此番,收复卫地,当用堂堂正正之师,正面击败曾雄霸中原一时的魏国,可谓是时不我待。

  当下,姬康哈哈大笑起来,站了起来,对众人道:

  “寡人意决,来人,诏令,任命昌国君乐间为主将,薄望为副将。率第四军、第六军、第十二军,务必在二月底前兵发卫地。什么时候出兵?前阵众将商议决之,不必禀报寡人与朝堂。”

  “我燕国各部门,做好占据卫地的一切后勤支援。令大将王石,率第三军以及济北、临淄、济西三郡的预备役大军,做好支援乐间、薄望前阵大军准备。”

  看到姬康已经做出决断,众人一起站起,齐声道:“臣等遵诏。”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