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去京师赴任当侍中,还是留在常山郡修建武库,打造属于这个时代的秘密武器,赵普、崔超、张机以及赵云一直讨论了大半夜,也没有个具体结果。
崔超曾力劝赵普去京中赴任,至于修建武库的事,他代劳。
但由于还需去上党郡等地寻找煤矿,别说是崔超,哪怕是作为穿越者的赵普其实也不是很有信心能够找到易于开采的浅层或者露天的煤矿。
基于汉代各种技术的滞后,开采过深的煤矿不太现实,而且会非常危险。
最终这个提议只好作罢,赵普主持修建武库的事,是不可能代劳的。
这两件事也没有轻重缓急之分,因为每一个对于后面计划的开展都非常关键,而且可能错过了都不会再有更好的机会。
侍中一职如此,修建武库亦是如此。
汉灵帝此刻之所以如此器重赵普,是因为卢植把他宣扬的太神奇。
等到这位皇帝新鲜劲过了,未必会再愿意将侍中的职务给他,毕竟这是自己的近侍,完全看他喜好的。
另一方面,如果明年不开始着手修建武库,那么一旦入京,赵普作为一个隐藏在背后的谋划者就被推到了台前。
他就成了明面上的人,会被各方势力,尤其是宦官和大将军何进一党盯住。
据他从文献中了解,这时的汝南袁氏,也许是因为利益问题,与何进是有些联盟的意思的。
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他行事会多有掣肘。
何况,后汉时的太守调动非常频繁,黄忠这上党郡太守也许做不了太久就会调任,利用这个便利的关系得及时趁早才行。
讨论持续到后半夜,赵普决定这事还是须得仔细的权衡一番,劝崔超先回去休息,日后慢慢从长计议。
毕竟诏书上写明是年后赴任,马上就要过年,没有道理要如此迫切的做决定。
第二天午时,赵普、张机等刚睡醒没多久,崔超再次登门,他手里拿着置夫刚刚送来的书信。
一样是八百里加急。
这封信来自卢植。
赵普拆开之后,仔细看了一遍,大致明白了卢植迫切希望他进京的原因。
京兆尹司马防、卫尉杨彪等人力劝卢植乘此时威望隆盛,行诛宦清平朝政的举措。
他们以为大将军何进此刻居于高位即便是不支持,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阻挠,此事成功的概率很大。
事实上,如果此时的卢植如果联合朝中各大公卿、士人集团,乃至太学生们,也许真的能够逼迫汉灵帝将张让、赵忠等人治罪。
但结果大概率是两败俱伤,以卢植、司马防、杨彪等人为首的士人集团斗倒了宦官,也很难起到清平君侧的效果。
还会便宜了大将军何进。
以汉灵帝刘宏的尿性,因为诛杀了供他玩乐的中常侍们,必然对卢植、司马防等心生不喜,重用那是不要想了。
让何进总揽了朝中大权,他会是下一个梁翼也说不定,人的欲望是会随着手中的权利一起膨胀的,何进很明显不是能够驾驭自己欲望的人。
更何况,这件事风险很大,未必能够成功。
就算成功,汉灵帝就可能变成一个勤于政事,心怀社稷的好皇帝了吗?
以他穿越者的身份深知,这根本就不可能,没有张让、赵忠,也许会有赵让、张忠。冒如此大的风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太不值当了。
不过崔超和张机不是穿越者,不过站在后世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众人关于此事又是一番争论。
崔超和张机都是经历过党锢之祸的士人,对宦官阉党的仇恨可谓深矣。
有如此好的机会摆在眼前,都力劝赵普年后赴任,行诛宦义举。
赵普摇了摇头,“恕我直言,以陛下的脾性,假若诛宦成功,他也不可能成为一位施行仁政的君主。”
这问题身上局中的崔超和张机暂时都没有想,以他们所看到的,朝政如此混乱,乃至天下凋敝,汉桓帝至今的如曹节、王甫、张让、赵忠之流得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而如窦武、陈藩等士人名流之死,数万士人门庭家人惨死,皆是这些宦官为恶所致。
他们可都是受这时的主流思想之一儒家的大复仇思想影响深刻的士人。
若能诛宦,那便是为这些人报了血仇,换做是赵普,他也不会想这么多。
但是,当赵普提出来之后,他们细想了一番,不得不赞同赵普,他们没有接触过汉灵帝,可刘宏一贯的行事,这个颇有些荒唐的皇帝,想让他施行仁政,那可太难了。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如此心急呢?陛下只剩下三年多的时间,等一切准备妥当,再杀这些人未为不可啊!”赵普耐心的引导他们。
崔超和张机同时叹了口气,“可是机会难得,错过了也委实可惜啊!”
赵普道:“你们信我,这帮为祸日久的阉党,绝对活不过三年后的冬天,只是此刻杀他们付出的代价太大,而且太便宜了何进。”
他这时直呼大将军的名讳,让崔超眉头一皱。
“大将军其人在安定看来莫非也是为祸一方的梁翼之徒?”
梁翼是数十年前权臣、外戚的代表人物,把持朝政近二十年,在任内残暴不堪、肆意妄为。
其父梁商病逝后,梁冀接任大将军,袭爵乘氏侯。当顺帝驾崩,拥立冲帝,与太尉李固等录尚书事,冲帝驾崩,又拥立质帝。其后更是行谋逆之事,毒杀质帝,另立桓帝刘志。
梁氏在他引领下,专擅朝政,结党营私,任人唯亲,大肆将官爵给予亲族。梁氏一门前后九人封侯,拥三位皇后,六位贵人,两位大将军。族内女人拥有食邑称君的有七人。族人娶公主的三人,其余任卿、将、尹、校的共五十七人。
最终梁翼因恃权不法,对汉桓帝亦有指手画脚的趋势,被汉桓帝借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五人势力诛杀满门。
这是桓帝一朝的旧事,距现在不过二十七年的光景。
那时的崔超已经是束冠的士族子弟,在京中担任过郎官,对这事再清楚不过了。
赵普点头,“不说是梁翼之徒,但可以肯定定然不会是窦武这等心系社稷的外戚权臣,让他一手把持朝政,只会天下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