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们的建议不可谓不合理,但显然缺乏更深层次的考量。
决定平叛胜利与否的是朝廷派遣的三路大军,而这三路大军中重中之重又是卢植部这四万人马。
如果刨除可以站在上帝视角下的赵普,所有人对这场决战都是信心不足的。
一是人数相差悬殊,四万对近二十万。在冷兵器时代,抛开绝对人数优势谈战斗力显然并不现实。
二来黄巾军并非是强弩之末。虽然他们长社战败,波才被杀,但余众很快就推举了渠帅彭脱为首,继续在东郡和汝南一带与汉军作战。由于他们的牵制,皇甫嵩和曹操并不能与卢植汇合,共讨张角。
而冀州的黄巾军主力,除了在卢植手上有些无关大局的败仗。一路攻城掠地,所向披靡,几乎侵占了整个冀州。可谓气势汹汹。
所以,从更长远来说,帮助卢植击败黄巾军主力,才是最重要的事,否则,一旦卢植战败,以安平军的兵力以及战斗力,即便拿下了高邑和广宗。等张角回过头来,照样会吞掉他们,而且包括博陵和安平都难逃一劫。
李博显然是能够看透这些利害的有识之士。
他这时越众而出,拱手道:“此举不可行,凡事须讲轻重缓急。就平叛来说,卢将军为主,我们为辅。一旦主将战败,我们的胜利那时候就显得微不足道。
纵然如果卢将军果真大破张角,我们断去了他们后路,这样更有利于卢将军扩大战果。可卢将军假若失败呢?卢将军若败,试问我们能抵挡张角的大军吗?
因此子陵认为尽管与卢将军合兵一处更费周折更冒风险,但却是更稳妥的做法。”
这与崔超的想法不谋而合,崔超几乎要下决定了,只是他最倚重的谋士还没有讲话。
“安定为何低头不语?”他不由看向赵普。
赵普尚在酝酿语言,李博所言句句在理,且直接点出了问题的关键,卢植能否获胜。
他当然是知道的,卢植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数战击溃张角,迫使张角龟缩在广宗,最终病死在那里。
可这话说出来是没有人信的。
“崔公容我再思考一会。”赵普拱手道。
现在的局面是他之前不曾料到的,他以为只要联系到卢植,就可以配合卢植击溃黄巾军主力,这样躺着都能到功劳。
但是这时候的通讯完全阻断了他的计划,斥候根本无法穿过黄巾军腹地。等一切明了,已经是卢植与张角决战的前夕了。
大军开奔巨鹿郡纵然赶上这场大决战,也只能吃个残羹剩饭,运气不好,战役都结束了。
显然,在知道卢植必胜的前提下,突袭广宗断去张角兵败后的退路是上上之选。
这样有显而易见的几个好处,第一,使张角腹背受敌,尽可能快的结束黄巾之乱。
历史上张角在被卢植击败后,枯守广宗达三月之久。在此之后,卢植被左丰陷害,被灵帝革职查办投进了大狱,判处减死罪一等(类似现在的无期徒刑)。
接替卢植的董卓被张角击败,导致黄巾之乱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生生又被拖了数月。
第二,自然是可避免卢植的这场无妄之灾。有卢植这样的天下名士主持黄巾之乱后的安抚工作,更有利于天下安定。
第三,可减少董卓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这个乱世枭雄虽然不是导致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但却是导火索,而且是焚毁洛阳城的元凶。此刻离董卓乱政只有五六年时间了,不能放过任何针对他的机会。
可眼下的难度在于如何让崔超这些人相信,卢植能赢。
思索良久之后,赵普并未酝酿到更令人信服的言语,只好硬着头皮道:“崔公,我以为卢将军此战必胜,我们当进军广宗断去张角退路。”
“此话怎讲?”崔超和李博对赵普断言卢植必胜感到疑惑不解。毕竟怎么看集结大军的黄巾军都是优势方。
赵普道:“卢将军与张角主力纠缠数月,双方互有胜负,然而面对此次围剿凛然不惧。他是最清楚张角的实力,选择迎难而上,说明他有取胜之道。这是第一点。
卢将军所率军士乃是北军五校,守卫京师的禁卫军,我们汉军精锐中的精锐,虽然兵力是劣势。然而黄巾军多是农民出身能否用惯武器都未可知,双方战斗力可谓云泥之别。这是第二点。
北军五校共有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屯骑和越骑分别是汉人和越人(南方百越人)精锐骑兵。长水营为精锐胡骑,又步兵营和长弩兵。兵种丰富,可适配各种战术。对比连骑射都不熟练的黄巾军,这是重大优势。此为第三点。
有此三点,再加上卢将军乃是天下名士,谋略胆识都是张角所不能及,所以我敢断言卢将军此战必然大获全胜。”
赵普一口气说完,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他是信了。
崔超个别地方是没听明白的,比如兵种这个词汇,但是大体知道赵普所陈述的意思。经赵普这么一分析,他也觉得卢植的胜算是要大不少。
“子陵以为如何?”崔超还略有些犹豫,毕竟此举往小了说事关众人前程,万余人身家性命,往大了说可能事关大汉王朝的命运。
李博对于崔超的分析很是叹服,但他依然认为事关重大,应该稳妥处事:“安定兄分析鞭辟入里,令人击节赞叹。但愿如兄所言,卢将军能够旗开得胜。我赞同出兵广宗,不过另一方面一定得密切注意巨鹿郡那边的形势,一旦有变我们也好及时应对。”
崔超采纳了李博的建议,在出兵广宗的同时,派遣大量斥候密切关注主战场的形势。
高览对于出兵广宗有些异议,“我有一事不解,两位先生为何会认定张角若是失败会退广宗,而不是高邑或者常山郡呢?”
他其实是建议先收复高邑,因为那里离家乡更近,收复高邑常山郡近在咫尺。若得常山郡便可将冀州和幽州的黄巾军切割开来。
当然,他是在无法判断假若张角失败后会逃往何处的前提下做的抉择。
李博道:“因为巨鹿郡以北除了常山郡,黄巾军已经渐渐式微。而东郡、汝南和荆州等地,黄巾军依然势大。广宗靠近东郡、汝南等地,选择退守广宗等待援军自然是首选。”
他又看向赵普,“安定兄深谋远虑,真乃济世安国之大才啊!”
“愧不敢当,愧不敢当……”赵普被他一夸顿时有些脸红,选择广宗他可没想那么深远,完全靠得历史知识。
在短暂的商议之后,众人一致决定发兵广宗。
李博留守安平,防止小股乱军扰城,同时坐镇后方关注战场形势,及时应对。
崔超以高览为先锋领两千人先行,他和赵普则率八千大军浩浩荡荡向广宗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