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八十九章 神功有瑕求斧正 宿债无头问根由(下)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送别七间夫妇已是夜深,

  但庆云谈兴未尽,陶弘景只得又讲解了一些吐呐练炁的心得。

  目前陶弘景的修为,已经到了以冥想代深眠的境界。

  胎息冥想如人之泰初,是最有效的休息方法。

  庆云听说,便也对此生了兴趣。

  陶弘景倒也没有拒绝,只是耐心引导,

  “入胎息,归元婴,其实并不需要多么精深的修为,

  这只是一个顿悟的过程。

  有的人初试冥想,就能掌握到这种状态,

  有的人穷尽毕生都无法入此境界。

  每个人在初生的时候,父母所给予的阴阳二气最为纯粹。

  (两条染色体)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一些部位二气浑浊,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气浊则癌生,癌生则病萦。

  时常进入胎息状态,让二气重温清明,本身就是防癌去病的最佳养生方式。

  对胎息的领悟,与武学造诣无关。

  比如说贵派的王紫霞,那就是一位神人,

  天生便可自窥元婴,是修习内丹上好的苗子。”

  庆云一边听着华阳先生的讲解,一边慢慢闭上眼睛,感受着一呼一吸间的气流变化。

  月华如流水,将庆云包裹在静夜中的这方天地里。

  周身微凉,也不知是清风还是涓流,

  庆云仿佛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只大鱼,徜徉在无光的海底。

  那是心灵纯净者的冥想世界,

  没有樊笼里的光怪陆离,红尘中的酒色财气,

  只有无边的空蒙,如人之泰始。

  庆云感觉身体前所未有的放松,

  在这个空蒙世界里,他可以毫无束缚的运动,

  如游鱼,如蝴蝶,

  行进自如,腾挪随意,

  每一个毛孔都可以畅快的呼吸……

  这里是一片绝对自由的天地,但是却只有他自己。

  极目远望,尽是虚无,

  纵声而呼,不闻回响。

  这里没有时间的参照物,前一刻与后一刻的视界完全相同,

  转瞬,永恒,都没有意义,

  也不知这样过了多久,恐惧感渐渐浮上了庆云的心头。

  他入了冥境,却如何才能出去?

  冥想的境界就像是梦境,

  无论他如何上下翻飞,撕心裂肺的呼喊,却都无法挣脱出这个世界。

  陶弘景就坐在庆云身边为他护法,见庆云额头微微见汗,便以为他与初次尝试冥想吐呐的大多数人一样,心魔太盛,无法入定。

  于是他将右手贴住庆云脑后玉枕,试图为庆云导引气息,助他平复。

  人们常因为各种欲障杂念的牵绊无法真正进入冥想,

  就算进入了,也无法在那种死寂里沉浸太久,便会再次被心魔拔出。

  对抗心魔,本就是入定的最大烦恼。

  有些人因为长期与心魔抗争,靠意念死守冥境,

  最后反而梦醒不分,混淆了现实与意念的界限,变得疯疯癫癫。

  所以入胎息,窥元婴这种事情对天赋的依赖度非常高,

  没有天赋还要勉力施为,其中凶险无异探骊龙之穴而求宝珠。

  像庆云这样一入鸿冥便无法自拔的情况,就算是陶弘景也从来没有遇见过。

  庆云自小随师傅过得便是避世隐居的生活,本来就没有什么高远的追求,

  后来忽然得知父亲因刺驾身亡,这才北上求证。

  当他了解了那场政治倾轧的背景以后,就对高处这些龌龊事十分反感,

  什么檀君也好,华虏也罢,在他心里都没有身边的朋友重要。

  庆云此刻深深陷在梦境之中,寻不到出路,

  他几乎快被这压抑孤寂的泰初境逼疯了。

  于是他闭上眼睛挺起凶堂,打开四肢仰头呐喊,

  就像是一只领地受到挑战的猩猩,

  那是在表达最后的愤怒,表达战斗的决心!

  就在他咬着牙重新张开眼睛的时候,

  他忽然感觉到世界远处似乎漂浮着两道微光。

  那些光线异常微弱,在这无边的黑暗里,也需要眯起眼睛仔细辨认。

  一团是绿色,一团仿佛是紫色。

  心魔,终究还是来了。

  “那个,瓠,师姐?此间简陋局促。既然来了客人,不若移步去前院一叙?”

  “不必了!既然你不肯说出他的去处,还有什么好聊的?”

  两道细如蚊蚋的声音钻入庆云耳孔,

  庆云却如遭雷击,浑身为之一震。

  瓠师姐,殷师妹?

  这时她们初见时……

  “你是保义密谍!给我杀!”

  虽然不确定是那里传来的声音,

  但是保义密谍这四个字一入耳,庆云便知道是瓠师姐有难了。

  他立即向绿色光芒隐现处扑了过去,

  那道光芒很远,即便此时他可以自由翱翔,但也不知是否能够及时施以援手。

  “绑了这妮子,要挟苏七间!”

  张远游的狂笑声在空间中激荡。

  殷师妹,也有难!

  庆云顿时心绪不宁,变得焦躁起来。

  他并不是没有做过选择题,

  当初是否随瓠师姐北来,

  是否带殷色可一同上京,

  是否要在报德寺对元宏动手,

  是否出任檀君,争取为门派平反……

  他做过许多的选择,很多大选择,能够影响许多人命运的大抉择。

  但是他从来没有做过眼前这种没有正确答案的选择……

  庆云一旦心神不守,世界便开始了震荡,

  喊声,杀声,风声,啸声,

  各种杂音纷纷响起,摩擦着庆云的耳鼓。

  漆黑的天幕也看不出是否出现了裂痕,

  但是庆云却能感觉视野内明显的扭曲,

  这个世界正在崩塌!

  被心魔强行将梦境崩解,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开始,

  轻则内伤,重则入魔。

  庆云并不了解这些,更无法控制心底的焦虑。

  就在他六神无主的时候,忽然感觉玉枕一暖,仿佛是被什么力量在后颈一按,心率瞬间平复了些许。

  他猛回头,伸手探出,竟然摸到了一堵墙壁!

  不,不是墙壁,

  圆形的,那是柱子,

  是一根柱子,被暖流包裹的柱子。

  当他的手触碰到柱子的那一刻,一柱庞然大物瞬间被点亮。

  永夜的深海,定海的神柱,高不见其顶。

  神柱的底部被一条石龙牢牢地抱住,

  沿着龙口昂起的方向,似乎还有许多弯弯曲曲的纹路延申出来,爬满了粗壮的柱体。

  有的纹路已经亮起,有的仍有些模糊不清,

  那是,龙纹?

  硕大而醒目的龙纹似乎有九道,一匝一匝,盘旋而上,

  龙首的篆字如磨盘大小,依稀可辨,

  梁,陈,魏,东,西,齐,周,随,唐……

  这是,国号?

  可是除了魏国,其他国号今世并不存在啊?

  庆云完全搞不懂状况,却又瞧见那些大型龙纹缝隙里还藏有许多道细小些的龙型纹路,

  小龙额头虽然也有字迹,却并非都能看得清晰,

  倭,新罗,百济,伽耶,万春,汉,剑浮沙,

  还有……什么西哥德,亚美尼,香巴拉……

  这些应是一些番邦的名字吧?

  前面几个他好算还听说过一些,

  后面的那些,都是哪儿跟哪儿啊!

  》》》》》敲黑板时间《《《《《

  上一节我们简要的讲了一下印度上古史,那么今天主要就说一说十六雄国。

  这十六雄国的提法,其实是在《长阿含经》当中记录的。讲得是佛陀时期印度列国纷争史。其时天竺以十六国为大,尽管十六国在细节处尚存争议,但已经形成了习惯叫法。我们通常将这个时代作为印度信史的起源,原因有二:

  一是十六雄国既佛陀降世时期,有大量语录体的经文可以证明印度当时诸侯林立的状况。

  二是这个时代的考古证物也比较齐全。

  所以虽然印度历史基于经文,史诗,口口相传的故事,年代断定很困难,但是通过考古实物断代,还是能够基本复原这个时期风貌的。

  由于篇幅原因,这十六雄国我们也不能一一细讲,只挑一些重要的,有趣的知识点和大家分享。

  十六雄国在经文的记录上是由东自西抄录的,为什么以东为尊,不知道。极东的一国在今孟加拉附近,和中国古代是有商道相通的。这个国家,也就是十六雄国所记第一国,名为昂甲(AGA,古译鸯伽)。其次为势力最强的摩揭陀,也是后来幼龙,观自在,孔雀,三朝前身(柯黎朝其实就是摩揭陀)。与摩揭陀并立四强国的还有阿凡提(AVANTI,古译阿槃提),八刹(VATSA,古译跋蹉),绞杀罗(KOALA,古译拘JIAO萨罗)三国。

  对,确实有一个叫阿凡提的大国,这个国家与本作中出现的波西国在地理位置上毗邻,是一个内陆国家。为什么特别提到这个国家?不只是因为他的名字叫阿凡提,而是因为我们所谓的极乐净土,就是指的这个国家。其王扑落吊打(PRADYOTA,古译普罗调陀)所建立的王朝又被称为“PRTHIVIMBHOKSYANTI”,既极乐净土。阿凡提是最早皈依佛教的大国之一,在汉传佛教里,极乐净土这个概念和香巴拉/香格里拉(既极乐世界)有所混淆。公元十二世纪后,佛教在印度已经绝迹,这片被婆罗门外道占领的乐土,自然就更没有人提及了。

  在阿凡提国以东有一个国家是歌手阿杜所向往的地方——车底国(CHEDI,古时候也叫车底,拉丁对音传拼音也是车底,这是怎么翻译都逃不了了)。在史诗《摩诃婆罗多》中也提到了这个国家,它是巨鹿国(KURU,旧译俱卢国)的盟友。对,巨鹿国也是真实存在的王国,而且他们的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十四世纪雅利安人入侵南亚次大陆的时候,该部落就已经存在,而且是奋起反抗的十王之一,结果在十王大战中败北,将大片土地让给了雅利安人(典出《梨俱吠陀》,这本口授书虽然断代课题还未完全解决,但是一些有传续性的名词还是可以对应的)。

  那么曾经战胜巨鹿族的熊猫人又去了何方呢?这支部落在抵抗雅利安人入侵时期,也曾经参战,加入本土十王阵营,当时称为潘达族(PAKTHAS)。这支部落沦陷后销声匿迹,有学者认为他们已经与雅利安人融合,形成了今日阿富汗/巴基斯坦主要民族(PST族,避免涉时,点到为止)。其实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梨俱吠陀》所云潘达族的活跃范围就是十六雄国时期极西剑浮沙国(KAMBOJAS,古译也叫剑浮沙)所在地。此处在地理上与中国西域是联通的,东部直面一条比风雷口更易通行的地理走廊——瓦罕走廊。当年玄奘西行便是选择从这个方向出山阙。西方人因为今克什米尔地区在公元前十四世纪就被雅利安人占领,所以想当然的猜测剑浮沙人为现代雅利安人。但是针对这一点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根据,所用词语都是“PROBABLY”之类的推测词。

  笔者认为剑浮沙人必然是蒙古人种,这一点从他们的几次迁徙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剑浮沙人的第一次迁徙就是公元前十四世纪,雅利安人入侵,当时部分潘达族东进,就发生了《摩诃婆罗多》中记载的熊猫巨鹿之战。至此以后的KURU国,其实也是熊猫人。剑浮沙的第二次东迁发生于亚历山大东征时期。剑浮沙首当其冲,几乎被灭国,一直到了孔雀王朝时代,这个地区才重新出现了臣服孔雀王朝的剑浮沙部落,为孔雀王朝贡献骑兵力量(此处产阿富汗战马,既汉朝所谓天马)。然而绝大部分的剑浮沙人,则进行了一次跨越南亚次大陆的迁徙,在孟加拉和今印度阿萨姆邦地区建立了一个大帝国(KAMBOJASPALA),还有一部分人继续东迁,在今日柬埔寨(CAMBODIA)地区建立了名叫KAMBUJA(公元八世纪)的王朝。剑浮沙大迁徙,是得到印度历史认同的。那么按照这两个目的地的居民状况判断,剑浮沙国的族人就不可能是今日雅利安人。

  柬埔寨的梗,下一节我们再接。在这一节的结尾,我想点出的是,剑浮沙国无论如何迁徙,最终都选择了可以直接与中国通商的位置定居。从瓦罕走廊要冲迁徙到五尺道南,说明这支部落一直一来都没有,也不愿断绝与中土的联系。他们本来生活在莘渡姑师第一站,是上古昆仑人西渡的第一批先锋军,到此本作就不再做展开了,系列续作你们懂的。

  这一章的更新速度比较慢,距离上一章更新已经超过了48小时。主要是为了知识点这一块的内容。看到现在,大家应该都比较了解了解,笔者将一些周边国家历史和中国史结合,打散重排,因此许多提法都是首次提出。但是笔者一定要保证所说内容的严肃性,不能人云亦云,因此笔者的所有论点论据都需要亲自逐条查古籍原典核对,所以才能碰巧指出他人论文里一些伪典错误。查询原典这个工作不只限于国内典籍,如果涉及外国史,那就要查到外文原典。日本韩国越南这些地方还好,他们的本国史都是用汉语写的,读起来也不费力。但是印度的吠陀和史诗就只有硬啃英译版了。一一核对,影响了一些进度,希望各位读者海涵。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