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永安帝的话,楚晏的表情明显有些僵硬。
他又想到了之前跟苏锦璃讨论的那个非常有味道的话题。
鼻尖仿佛都萦绕着一股挥之不去的臭味。
楚晏毫不怀疑,他要是敢把苏锦璃的原话说出来,永安帝肯定要揍他。
于是他正义凛然地说道:“回禀父皇,儿臣最近一直在忧心修筑城墙的事。
那日在武阳侯府,苏氏见儿臣愁眉不展,有些好奇,就问儿臣为何如此。
儿臣原本不该告诉她,只是想到边关苦寒,将士们不容易,就忍不住提了一嘴。
谁知道她竟然记在了心里,并且突发奇想,想出了水泥这样的奇物。
不过她起初也没有什么把握,只是让窑厂的人试着做了做,不想竟然真的做了出来。
父皇,这水泥能够做出来,苏氏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所以尽管她只是女子,儿臣还是不希望抹杀了她的功绩。”
永安帝听闻这番话,震惊的同时,又忍不住有些自得。
“居然又是她想出来的。”
他感慨着,忍不住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有些自豪地想:朕这次的眼光是不是太好了?
楚晏偷偷打量着他的脸色,见他心情很好的样子,就大着胆子问他:“父皇打算如何赏她?”
“这个嘛……”
永安帝捏着胡子,突然不知道该怎么说。
他被问住了。
上次的铅笔,他重赏了苏锦璃,这才过去几天?
又赏赐的话,那也太落人口实了。
可是不给赏赐,又有点说不过去。
上次的铅笔很重要,可是这次的水泥,要比铅笔重要多了!
该给什么赏赐呢?
这个问题太难了!
他要是明着给赏赐,那帮御史肯定又要弹劾他!
可苏锦璃一个深闺女子,如此功绩,又实在不好昭告天下。
否则,岂不是全天下的人都要议论他的儿媳妇?
所以永安帝纠结极了。
楚晏看出他的为难,就提议道:“父皇若是觉得为难,不如直接赏赐金银宝钞。
苏氏并非寻常女子,她的脑子里总是有许多奇思妙想,若是手里有了钱,或许能够想出更多有用的东西。”
永安帝一听这话,脸色就变得古怪起来。
苏氏一个姑娘家,居然这么喜欢钱么?
这个爱好可不怎么光彩啊。
要是传出去了,岂不是要让人笑话?
不过……既然她想要,那就给她好了。
金银宝钞,他还是拿得出手的。
于是永安帝御口一张,就赐了苏锦璃一百两黄金,五百两白银,还有五千贯宝钞。
宝钞这东西对于永安帝来说就是一张纸,想印多少就印多少,所以不怎么心疼。
不过他也知道宝钞如今贬值厉害,没敢一下子印太多。
金银就比较稀罕了,所以他赏得金银就要少很多。
永安帝暗暗想着,他不能一下子给太多了,不然万一苏锦璃下次又折腾出什么稀罕玩意儿呢?
到时候他岂不是又得表示表示?
这次要是给太多了,那下次怎么办?
当然,他同时也觉得,苏锦璃应该不会这么快又折腾出稀罕玩意儿。
谁知道打脸来得太快!
煤炉子和蜂窝煤压根就没什么技术含量,加上窑厂最近玩做的东西太多,苏锦璃都没有急着让他们做这个。
还是昨天试验了水泥后,苏锦璃才把煤炉子和蜂窝煤的图纸跟配方拿了出来,让窑厂的厂长抽调了两个伙计来做。
这东西真的太简单,所以今天就做好了。
楚晏得了消息,跑去看过成品后,直接带着进了宫。
正好,上午早朝过后,他去看了昨天浇筑的水泥板跟混凝土板,还没有完全干透。
如今有了这煤炉子,正好可以让永安帝安心。
永安帝见到煤炉子和蜂窝煤的时候直接傻眼了,他嘴角一抽,有些无语地看着楚晏:“这个煤炉和蜂……蜂窝煤……难道也是她……”
楚晏微微一笑,大方地承认了:“她想多烧些热水,又觉得太费柴火。又听说粉碎的煤渣十分价贱,就想用煤渣来烧。
可是煤渣太过粉碎,烧起来麻烦,于是她就想出了这样的法子,把煤渣黏合起来,制作成蜂窝的形状。
后来为了方便烧这种蜂窝煤,她又想出了这种特制的煤炉,烧起来特别方便,价格又非常低廉。
即便是贫苦百姓,也能用得起这种煤炉和蜂窝煤。
虽说这煤炉和蜂窝煤不起眼,却是利国利民,造福天下的好东西。”
所以,父皇你是不是应该再表示表示?
永安帝听懂了他的言下之意,脸色顿时有点黑。
他昨天才偷偷赏了苏锦璃一百两黄金,五百两白银和五千贯宝钞!
老二这个混账居然还想让他赏赐!
当他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啊!
永安帝琢磨了一阵,有些不解地问:“苏氏手头很紧吗?怎么会想到使用煤渣?”
他这个儿媳妇,是不是有点太抠门了啊?
他明明给了那么多的赏赐,那丫头有必要这么抠门吗?
烧点热水才用多少柴火?
楚晏一听,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他说得有点夸张了,赶紧补救道:“其实她是昨天之前想到的,最近她把手里的钱都投到了瓷器窑厂,造纸坊和状元书楼里,所以手头有点紧。”
永安帝这才恍然。
不过,他要是知道苏记汤锅店每天的进项,还有进士培训班收取的报名费,估计得气得把楚晏狂揍一顿。
楚晏却继续说道:“儿臣觉得,这煤炉和蜂窝煤可以全国推广,造福天下百姓。
这两样东西都不适合长途运输,所以儿臣以为可以设个专利司,将煤炉和蜂窝煤申请专利,各地商贾只要向专利司缴纳一定金银,就可以使用这个专利。”
永安帝再次傻眼。
他惊讶地看着楚晏,突然觉得这个儿子有点陌生。
“何谓专利司?据朕所知,但凡一样东西有利可图,那些商贾就会趋之若鹜,竞相仿制。
这煤炉和蜂窝煤制造容易,一看就能明白,那些商贾岂会乖乖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