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离自从来到帝都后,就被这帝都的繁华给彻底吸引了。
能在这个时代形成这种规模的城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来到帝都后,很想写一首诗,可他却迟迟没有动笔。
正好,今天是个好机会,既然媚娘不让自己出风头,那他完全可以写一首级别比较低的诗出来,也就不算出风头了。
“端木兄,贺兄,你们两人来到帝都后,难道就没有任何感想吗?”
贺一凡说:“有啊,当然有了,不过,感觉除了震惊外,再没什么了。”
的确,一般人来到这里后,除了震惊外,再没什么了,如果非要再说有什么的话,那便剩下看花了眼吧!
“好,既然你们不写,那我就写一首。”
两人听到苏离要写,顿时来了兴趣,眼睛瞬间睁大。
“好,苏兄,你快点让我们开开眼界吧!”
“什么开眼界,我这首诗,估计品级不高,只是一般的感受罢了。”
“苏兄写的诗,再差能差到哪里去?”
苏离听了这话,笑了笑,什么都没说。
他拿出自己的文房四宝,当然这一套文房四宝,是他特意准备的一套进士级别的文房四宝。
端木云和贺一凡两人看到苏离拿出进士级别的文房四宝,瞬间明白,苏离的确是不想出风头。
随后,苏离提笔开始书写。
《观长安花》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苏离写完这首诗,觉得自己心中的某种情感终于得以抒发出来,于是,他哈哈大笑,抓起酒壶痛饮起来。
没多久,他这这首诗的内容飞到了空中。
“你们看,那里又有人写出镇国级别的诗词了,我们去看看。”
“走,过去看看。”
“你们看,这是首七言绝句,第一句是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嗯……
不足夸,不足夸,哈哈哈哈,不足夸,呜……”
他一旁的一个人看到这个人突然哭了起来,不解的说:“唉,你个大男人,读了一句诗,好端端的,为何哭起来了?”
“哭?我为何哭?呜呜呜……我也不知道啊我为啥哭啊!可我他娘的就是想哭啊!”
“好,我倒要看看你看了什么而不顾自己的身份,竟然当众哭了起来。”
随后,他也朝着空中的诗句看了过去。
“嗯,好一个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此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叙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诗的前两句把困顿的往昔和得意的今天对比,一吐心中郁积多年的烦闷。此时的人是扬眉吐气、得意洋洋。
而后面的一句则是说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纵马帝都,觉得一切都无限美好,连路边美丽的花朵都无心细看了。“一日看尽长安花”仿佛说自己在这一天赏尽了世间美景,让这首充满豪气的诗有了明朗轻快的结尾。
在这首诗里,写诗的人,情与景会,意到笔随,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来到帝都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酐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快畅达而又别有情韵。
总得说来,这首诗的确是一首好诗,只是不知道浩然正气能达到什么程度。”
随后,众人在浩然正气停止后,一看,这首诗的浩然正气达到了四尺九的程度,然后苏离周围出现百花齐放的场景。
“天呐,仅凭一首七言绝句就能让浩然正气达到四尺九的程度,此人的文采真是不一般,而且,这首诗竟然能引起别人心中的情感喷发,实属绝句中不可多得的一首好诗了。”
他在解读这首诗的时候,周围人群中,有好几个人都哭了起来,所以,他才会说这首诗能引起人们内心情感的喷发。
他们大楚皇朝的读书人,从小小年纪就读书,为的不就是能有朝一日能到这帝都来吗?
来了这帝都,当然是要春风得意,去好好欣赏一下帝都的风景,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不负初心。
当浩然正气回到了这首诗的纸上,苏离放下了酒壶,将这首诗收了起来。
随后,苏离他们旁边的人也都走了。
这首诗在目前来说,只能排在第五,因为,这里是帝都,不是小地方,这里的人,汇集了大楚皇朝各地的人,他们虽说才华处于中下层次,可也有人能写出一些好的诗词来。
现在,距离这场诗会结束还有差不多半个时辰,这半个时辰中会有无数的可能,所以,苏离写出的这首诗,可以说是与奖品无缘了。
端木云与贺一凡两人看到苏离写的诗后,也是一阵感同身受。
于是,他们两人也都来了灵感,最后两人也各自写出一首三尺过点的镇国诗词,这一次,他们是独自写出的,没有靠苏离的帮助,这可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于是,两人写出来诗词后,也都敞开了肚子开始喝酒,正如苏离这首诗所写的一样,人生有的时候也需要春风得意,而不是一味地去克制什么。
之前那个身穿黑袍的俊郎男子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酝酿后,也是准备提笔书写。
只见他写到:
《长安晚秋》
——胡万毅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之前一直关注他的几人,看到他所写的诗后,才知道他的名字。
“原来,此人名叫胡万毅。”
“胡万毅?我好像在哪听说过此人,只是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了。”
“唉,算了,别想了,我们还是看看他写的这首诗吧!”
“嗯,也是。”
随后,一个人说:“这首七律的首联总揽长安全景。
在一个深秋的拂晓,写诗之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
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