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公,你醒了?”
苏离听到媚娘的声音,陪着笑脸说:“嗯,我醒了。”
“相公,你饿不?”
苏离本来做好了准备,在醒来后接受媚娘的教导与批评,可他听到的第一句话却是媚娘问自己饿了没,这让苏离有些摸不着头脑。
苏离只好说:“饿了。”
“那你等着,我让秋叶将饭菜热一热,我们一起吃晚饭。”
“嗯,好。”
晚饭期间,媚娘依旧什么都没说,只是一直在给苏离夹菜,这让苏离感到更加愧疚了。
等到他们吃完饭,苏离想要找个借口溜到书房,谁料媚娘没等他开口,就走到苏离的身边,然后说:“相公,你难道不准备解释一下吗?”
苏离听了这话,暗叹:果然,该来的总是会来的。
“解释……什么?”
“好啊你,还问我解释什么?”
媚娘说完这话,揪住苏离的耳朵说:“相公,我看你是不准备老实交代了,看来,我得替婆婆教训一下你了,你说不说?”
“好好好,我说,我说,哎呦,疼死我了。”
苏离说着,将媚娘揪住自己耳朵的那只手抓住,然后说:“媚娘我错了,我不该害你担心,可这件事也不能完全怪我,我也不知道祈雨居然会用光自己体内的浩然正气,如果我知道,肯定不会这么鲁莽,媚娘,你就松手吧!”
媚娘听了苏离说的,噗嗤一笑,然后说:“装吧,你就使劲装,我这手上根本就没有用半点力气,你还叫疼。”
苏离听了媚娘说的,也是嘿嘿一笑,然后站起来,将媚娘抱在怀里说:“媚娘,你放心,我下次再也不敢了,以后自不量力的事情我不会再做了,今后,我做任何事情,都会为你和雅儿考虑的,好不好?”
“鬼话连篇,我不信。”
“不信啊,那我就去写个保证书好不好?”
“不好,我不识字。”
苏离听了媚娘说的,一阵头大。
“那媚娘你告诉我,我要怎么做你才会信?”
“相公,不是我要管你,而是你有时候做事真的太欠考虑了,你如今还没有进入朝堂,就这个样子了,那今后要是进了朝堂还得了?你就是不会拒绝别人。”
“嗯,是的,媚娘教训的是,这是我的缺点,我改,可这一次不一样啊,这件事关系到那么多无辜难民的生死,况且,祭文必须要我自己出面才有用,自己就算吃点亏,也没什么吧!”
媚娘当然是个讲道理的人,听了苏离的解释,她也明白了,这一次自己相公要是不去,还真的解决不了这件事。
媚娘也是个善良的人,看着那么多人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她很不忍心,如果能解决这件事,那她肯定是支持的。
“哼,下不为例,这一次的确是有些迫不得已。”
“我就知道,我的媚娘是最通情达理的。”
“行了,你就别贫了,不知道恢复的怎么样了,头还晕吗?”
“放心吧媚娘,这一次,我倒是有些因祸得福了,现在的状态,比晕之前好了不知道多少。”
“那就好,看来叶城主送来的那些补品还是有效果的,如果没效果,看我不去他的城主府要个说法。”
“嗯?叶城主?叶城主怎么了?”
“他今天送你回来时,拍着胸膛保证你没事,我这才没有为难他,要是你出个什么闪失,我绝对不放过他。”
苏离听到媚娘装作恶狠狠的语气,感觉有些好笑,同时又很欣慰。
因为,也只有媚娘才会如此护着自己,就像以前一样,她从来都不会让自己吃亏。
当然,这个世界上,也只有媚娘能如此对自己。
“媚娘,你就别担心了,看你一下午没有休息好,早点休息吧,我去看看六儿他们。”
“好,那你去吧,今天就别教太晚了。”
“嗯,知道了。”
苏离来到书房,就听到里面三人在互相说道着。
苏离听了半天,原来几人是在讨论如何将中庸划分开来,张永夜认为应当将中庸分为三部分,而林天山却认为,应当将中庸分为四部分。
苏离听了,有些想笑,真不明白这两人居然会因这个而吵起来。
随后,苏离掀开竹帘子进去了。
苏离一进去,几人立马注意到了苏离,于是,几人停下了争论,跑到苏离前说:“老师,您醒了?”
苏离一听,原来自己被抬回来的消息他们三人也知道了。
“嗯,醒了,没什么大碍,只是浩然正气用尽了而已。”
“那就好,学生还很担心老师的身体,准备等下我们三人一同去看看的,看来,现在不用了。”
“我刚进来的时候,听到你们的讨论了。”
“既然老师听到了,那就请老师给我等解惑。”
“好,你们过来坐好,这也是我的过失,以前的书上没有标注清楚,今日你们都在,正好趁着这次机会,给你们一同讲一下。”
“老师等下,学生来做记录。”
苏离等到几人准备好,这才清了清嗓子说:“《中庸》一书,共三千五百多字,老师自己将其分为三十三章,四大部分,传的是自上古大圣以来的儒家道统心法,其内容涉及为人处世之道、德行标准及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
第一章到第十九章的内容着重从多个角度论述中庸之道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第二十章承上启下,从鲁哀公向孔子询问处理政务的方法一事着手,通过孔子的回答指出了施行政事与加强人自身修养之间的密切关系,并进一步阐明天下通行的五项伦理关系、三种德行以及治理国家的九条原则。
在此章的最后引出全书后半部分的核心“诚”,并强调要做到“诚”的五个具体方面。
第二十一章到第三十三章的内容,便是围绕“诚”来展开的。
《中庸》第一章的“天命之谓性”是总纲,但这个总纲却是子思表述出来的,并不是孔子原话。
此下第十二章“君子之道费而隐”和第二十一章“自诚明谓之性”都是每个部分的纲领,但恰恰也都是子思说的,而引用的绝大部分孔子的原话,反而是用来解释、例证这些纲领的。
也就是说,如果援用“经—传”的结构来理解,《中庸》里具有“经”的地位的话,都是子思说的;而孔子的话反而只有“传”的地位。”
阅读异界浩然正气最新章节请关注老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