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1121章 就当做好事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中科院的植物专家团是周五到的。

  徐随珠当时正在阶梯教室给高三学生上大课。上半节课梳理语法考点,下半节难题解析,最后剩下几分钟时间,留给学生答疑。

  这不正答疑呢,黄主任跑来敲敲门,说来贵客了。

  那可是中科院的专家,大佬级的人物。给学生答疑的几分钟时间怎么都得往旁边放一放。

  好在徐老师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对此无惊无喜。跟着黄主任来到校长室,依次和专家团的大佬们握了手。

  校长室也就两组沙发,坐不下这么多人,干脆请他们移步楼上的小会议室,又通知食堂临时加做十份下午茶送过来。

  原本客气中带着几丝紧张的气氛,随着人手一份暖胃的水果茶和糕点,消除了车马劳顿后的困倦而消散,渐渐聊成了茶话会。

  专家团的来意双方都心知肚明,领头的老专家提到校墙外那一圈长势极好的香擎伞树,也不兜圈子了,会晤的茶话会还没结束,就问徐随珠,这些树种源自哪里。

  徐随珠摸摸鼻子,搬出了包子爹早就给她想好的那套说辞。

  果然,一听是从孤岛移植来的,因为数量不多,就只在校墙外种了一圈。专家团顿时哑了火。

  来的路上,他们就这个问题讨论了好几次,自以为做足了思想准备、算无遗漏,想不到还是漏了一处——

  孤岛,那是他们搬出中科院老院长,也未必能顺利申请到考察许可证的地方。更何况,听徐老师的口吻,孤岛上的香擎伞树并不多见,她当时把能移栽的都移栽了,一共才这么几棵。就算真的想办法拿到了孤岛探索证,也未必还能找到这类树。

  “徐老师,你看这样行不行?”老专家沉吟道,“我看你栽种的间距比较小,虽然还没深度研究,但通过对树干、树冠的生长推断,再过几年,这样的间距是无法满足它们生长的。你看能不能筛几棵给我们做研究?你放心,我们会照价支付转让费的。”

  “这……”

  徐随珠没想到他们会提出这样的解决方案,倒出乎她的预料。

  她以为专家团问出了孤岛这一“原产地”后,要么打退堂鼓,要么留下来实地研究。没想到会出钱问她买。

  想了想,说道:“说实话,我当时移栽的时候,根本没想到它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事先要是知道这种树目前全世界可能就这几棵,我不会当成行道树来种。”

  专家团的脸色好看了不少。

  他们就说嘛,移栽的人肯定不知道这树的价值和稀有度。要不然,也太败家了。

  徐随珠继续说道:“刚才许教授的提议我觉得挺合理的。我之前是按每三米种一棵,十米差不多有三棵,要不就每十米筛一棵出来捐给国家做研究。”

  “捐?”

  “对!捐!”

  她又不缺这笔转让费。当初移栽除了人工,也没花什么钱。

  何况,植物所是奔着稀有物种来的,就当是为国家做好事了!

  专家团闻言欣喜若狂。

  原以为说服树主人转让几棵给他们做研究要费不少口舌,没想到对方不仅爽快地同意了,还不要转让费。

  “这……怎么好意思呢!”老教授搓着手,褶皱的老脸有点赧然。

  “没什么,要不是种下两三年了,我们学校的师生对这批树也有了深厚的感情,否则全部送给国家也应该的。”

  “不不不,研究的话,筛出来的这些足够了!”老专家喜笑颜开,委实没想到这趟任务完成得这么顺利。

  剩下的就是关于如何筛挖、维护的专业课题了,徐随珠听得脑袋晕乎乎。

  “徐老师,剩下这些树,我们会申请‘珍惜树种保护’的牌匾下来,到时候还得麻烦挂一下。我们这边会定期安排人员来记录生长数据的。”

  突然有专家递过来一张名片,说剩下的树,若有什么问题,尽管找他。电话里解决不了,他会安排专业人员上门。

  徐随珠赶紧道谢。

  一切谈妥,天色暗下来了,陆夫人来电话,问她晚饭回家吃不,其实是想知道今晚有没有机会看大孙子直播。

  专家团远道而来,身为东道主,肯定要陪他们吃顿饭的。

  又得知他们一来就围着香擎伞树参观,完了进校门找她,今晚的住处都还没着落。

  好在她姑就是开民宿的,刚开春这几个月也不算旺季,多没有,五个商务标间还是没问题的。

  “今天天晚了,大家想必也累了,晚上由我们食堂大师傅掌勺,尝尝咱们这儿的海鲜。吃完我陪你们去民宿办入住,放心,房间都安排好了,今晚好好休息。明天中午我请大家去岛上的孔府珍味,那里的主厨是御厨后代,擅长八大菜系里的鲁菜,大家有什么想吃的尽情点。”

  几顿饭而已,她还请得起。

  专家团听徐随珠说今晚就在学校食堂随便吃点,明天中午再去外面吃顿好的,也没多想。

  能有正餐吃就不错了,想他们中午十二点的火车到余浦,一下火车直奔峡湾,中午饭都没正经吃,顶多在火车上啃了几片面包、吃了几片饼干填了填肚子。

  下车后,还没进校门,就被两边花开正艳的香擎伞树吸引得挪不开眼,沿着步行道挨棵地看过去,相当于绕着整个学校走了一圈,然后才找到徐随珠。

  可以说,要是没有下午茶,这会儿他们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食堂就很不错了,咱们在单位一样吃食堂。”

  “对!只要是热乎饭菜,就是对胃最好的招待!”

  大伙儿边说边往食堂走。

食堂二楼的包厢里,黄主任早就嘱咐大师傅备好了一桌热菜,除了本地特色的小海鲜、大海鲜,还有直接从仿古街订购来的掀起销售热潮不曾降下去的蛙锅、小龙虾  桌子中央的双层大蛙锅,上面一层是快要满出来的纯牛蛙煲,下面一层是牛蛙、鲜虾、鸡爪三合一的什锦煲,同样满满当当。

  围着蛙锅是三道仿古街销量最好的小龙虾口味:麻辣的、香辣的、十三香的。

  再外围才是一圈葱油蛏子、香煎带鱼、花蟹炒年糕、椒盐皮皮虾、清蒸小黄鱼等海鲜。

  看到所谓“凑合食堂餐”如此丰盛,专家团集体咽起了唾液……

  (本章完)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