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十二月三日-十二月六日停更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公元一六二八年十月,今年比较冷,今天是十月三日,今儿早上,该上班的红光头却没有如期而至,老天爷的脸色很不好看,黑压压的。

  看样子要有雨雪。

  榆林的天,过了九月(农历),雪就是孩子尿床、大人窜稀放屁;人们永远不敢放心,老天一黑,大伙儿都提心吊胆。

  别看黄土高原旱,真真天上落雨雪,那可不是小阵仗,没见过的人绝对会怀疑,这地方竟然还干旱?!

  恰逢十七世纪,大明进入小冰期,近年来冬天愈冷,节气也乱,谁敢在这个时候试探老天的尿性?

  于是东西一千二百里、南北四百里的榆林大地开始忙碌(明朝榆林镇很大)。

  小米是种晚熟的庄稼,阴历来讲,九月中旬左右才熟,近年来节气暖得晚、冷得早,这都十月了,小米才开始走黄。

  今年还旱,地里庄稼早在夏天就枯了一波,能长到现在的,还都是拜有些地头儿水足所赐,大伙儿都很珍惜。

  家里不论是婆姨还是汉子,都下地开始收割。

  大头兵也不例外,大明的士兵,是要种地的,这个属性,李九州很喜欢,会种地的士兵,就喜欢创造,这倒是后话。

  大明的军士,薪酬上来讲分两个部分:粮饷,自然是粮食和饷银。一般来说,是三成银子,七成粮食,颇有几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意思。

  大明粮价很贱,主要是大伙儿都种地,军队自己也种地,从经济角度来说,不是好事儿。不过军队自己能种地,就大大降低了军营哗变的可能。

  榆林的兵,其实根本说不上穷。全国范围内来比,这帮家伙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富户,原因自然是他们的工资水平比较高。

  大明的兵,工资是按照兵员良莠程度下发的。

  最底层的四等兵,月折一两二钱,最顶层的“上士”(上佳士兵),则是三两月钱封顶。

  一个月三两银子的上士(顶级士兵,不是军衔,类似于职称),一年中割上个人脑袋,一年稳稳收入过三十五两,要是走了狗屎运,能捞回来一匹马,乖乖...跟后世地产销售卖出去一套房子基本上是一个概念。

  这是个什么样的收入水平呢?

  这收入标准,搁在后世,基本上无缝对接年入二十万的中产阶级。

  而且是二零零九年的年入二十万。

  二零一九年的二十万,得袁崇焕死了之后,大明又通货膨胀,军费明升暗降时候,两者价值才对等。

  大明朝银子很值钱的!

  哪怕是江南膏腴之地,靡费些养活一家三口,一年三十两也足够,按照明朝百姓的活法,就是一个月吃一次肉。

  放在后世,这种生活水准,就是每逢出手机、游戏统统拿下,看小仙女的书也看正版,长得又帅、收入又高、身材又好,还有专业技能,未来三口人、两辆车、一套房。

  既然江南都活得下去,更何况是榆林?

  这地方,整个一黄莲炖苦瓜、地里没庄稼、喝水河流少、天上太阳大。吃饱了也没什么好花钱的。李九州后来发现,明朝的兵不像是后世的兵,明朝的兵更像后世的国企员工。

  只是他们的业务,是杀人。

  再者说,榆林兵的收入,横向比较实在不低!他们月钱基本都在一两八钱以上,兵源好,士兵们服从性高,还有一点:不怕死。

  榆林籍的士兵,没有一个不想当将军的。那自古只要是愿意从军,肯定也是读书脑子不够(整体,不讨论个体)。

  这地方呢,也看不成什么书,这种地方若是诗礼传家,鞑子骑着马过来瞪一眼,全家马上就消停了。

  四战之地嘛,人们就不看书了,说实话也看不进去,那就拉倒!

  去从军打仗,杀人这个事儿,谁都是一个脑袋——爷爷抡圆了一刀,怎么也能换上一个,挨了刀子,他还能蹦起来不成?

  这是榆林兵的普遍心态,榆林行伍中,不想当将军的士兵,被大伙儿亲切地称为:不求行的怂囊求。

  老话说的好,骄兵必胜,总兵们,尤其是榆林总兵们,特别讲究这个。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带兵打仗是个浑活儿,军人都得是大老粗,最好的兵就是榆林兵这样儿的:爷爷不怕死,你就说往哪冲咱就冲,割了敌酋的脑袋,别短缺了爷的赏就行。

  这种士兵,必然是士兵中的尖子,念书时候老师们总说:那好学生,都不用人催,教一教自己就主动学。

  骄兵,都不用长官咋呼,下令一声就杀上去了。

  造成这种恶果的,各位总兵也别甩锅,说民风彪炳,其实这些个总兵就是最大的杀才。

  五大三粗的夯货成精、旱地里的老蒜长气,吹胡子瞪眼地总是怪吼乱叫,这就是榆林总兵们的排场。

  李九州后来总结,自己的家乡,的确是个出暴发户的好地方。

  后世出煤炭,明朝出总兵,煤老板是把地下的东西往地上倒腾,总兵是把地上的活人往底下倒腾。

  都他娘的一个行情,这帮大明的将军们,见了面,还有分几瓢把子的,喝了酒,听他们说话都发臊。

  卢肇庆今儿赶路,百匹高头大马走在驰道上,除了卢肇庆本人,其余人等都是第一次来榆林。

  有个千户,也是卢肇庆的老兄弟了,他这么形容榆林:这地方,穷得人看着都疼。

  天阴、地黄,山上零星收割的汉子,今儿的景色卢肇庆也是头一次见。

  一个地方人的精气神,通过种地就可以看明白。

  黄土高原上的人,种地很细发,围着山腰找点儿平地,几分几分种过去,死几颗就心疼的要死,那地里种的可不是寻常庄稼。

  都是活爹。

  穷苦地方、今年还干旱,若是老天爷今儿没绷住,雨雪一下,要熟的小米就全部完蛋。托黄土高原的福,庄稼随雨落地,那都是人参娃娃——谁也别想再见到了。

  卢肇庆走着,走到一座军堡的自耕地,地里还有正在操弄的军汉,个个都是杀才。

  大明主要种地的兵,都算次等的,“上士”们只管吃饭打仗,今儿是老天爷着急,人们也发危,这才都下地收粮。

  大明军队,照顾不好自己地里的粮食,就别怨饿肚子,这是老话了,卢肇庆一行人肥马壮、鲜衣怒马,可这军堡里收庄稼的杀才们,才不管他们。

  主要问题是卢肇庆有旗号,不巧的是,榆林没有姓卢的总兵;更不巧的是,大伙儿都知道要新来一个姓卢的总兵,之前还他娘的是锦衣卫。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