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三十七章 消息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冲天而上的浓烟哪怕是几十里外的神木堡也看得清清楚楚,绑在刑架上的独眼龙龇牙咧嘴地喊道:“千户大人!千户大人啊!放狼烟的是同济城!汉人的城!”

  杜千户站在城墙上,看着远方已经模糊起来的烟墙,捏了捏值岗士兵的肩膀:“我大明从未有一座同济城!神木堡是本镇要冲堡垒!北边,并无榆林镇将士驻守!”

  独眼龙扯着喉咙喊:“大人!马没丢!就在他们城中!羊是他们给的,路上还给了肉干,大人!我们归来一路,没有尾巴!虽然蹊跷,却也绝非是普通匪类啊大人!还需再探,再探啊!”

  独眼龙正喊,那亲兵却是火冒三丈,千户大人不喜欢别人在他背后说话!

  此时千户大人正看着东北方向,这独眼龙却是个找死的!

  又是一声霹雳,直直打在独眼龙的脊骨,几十下鞭子下来,独眼龙的后背已经是血肉模糊,这下出奇不意的鞭子实在突然。

  一声惨叫从独眼龙喉咙里飞迸出,几个斥候恨恨看着亲兵,面上一道道的青筋炸起,却是不敢说话。

  亲兵拖着鞭子,饶有兴趣地瞅着这群斥候:“嘿!他娘的,倒是有几分脾气?”

  随即甩开膀子就要继续。

  “停手!把这队斥候押进大牢,好好审问!”千户挪了挪步,说道。

  亲兵得令,叫几个士兵把斥候一行押解至大牢,神木堡一共四队斥候,独眼龙这一队是最老资历的,同时也是最桀骜的。

  杜千户新上任才不到两月,这次算是找了一个娃样子,杀鸡给猴看了。

  这事儿虽然武断,但却说不得愚蠢。失马若是孤身跑回来,最多是个戴罪立功,可失马却牵了羊回来,过于蹊跷!

  只是现在,狼烟的确在北方升起,虽说不是大明的城堡,但是看,总得去看一下的。

  他当即下令,堡中斥候再出两队,前往同济城查探,又点了两个传令兵,叫他们去永兴堡和高家堡报信。

  神木堡中的四队斥候,与独眼龙的渊源颇深,独眼龙与老汉的身世相仿,基本上,他就是老汉的年轻版本,区别是老汉在大荒讨生活。

  独眼龙是在草原上,而且功夫弱于老汉许多。

  杜千户知道自己需要斥候做事,却又信不过斥候,他老爹的死,导致他认为草原上奔走的汉人,多与鞑子接触,能一直活着,有两种情况,要么是实力强悍,每次都能全身而归,要么就是汉奸。

  独眼龙的实力,却是比较偏,他的拳脚功夫稍次,虽然也算是边军好手,但与顶尖高手还是差了许多。

  他有一个最大的本事,就是懂草原。

  从小在草原长大的他,对于草原的丁点变化相当敏感,草原很大,别说赶路,就算是行军,也很有可能走偏。

  独眼龙的本事就好比有一个地图,从哪里到哪里怎么走不会走进沙漠,怎么走能避开牧人这个季节放牧的路线。

  他就是草原上的幽灵。

  实力强悍、武功盖世也敌不过蒙古人的骑兵,在人家的地盘上,遇上三五个还好说,要是运气不要遇上的多,就算天下第一的功夫也白搭。

  可如果鞑靼骑士压根儿看不见他,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神木堡中的斥候都清楚这件事,独眼龙不是靠拳脚吃饭的,他是靠眼睛鼻子耳朵吃饭的,临走之前,这帮斥候还去看了独眼龙。

  一是刺探一些消息,二来就是看看独眼龙还能不能活下去。但是有些人总是有些其他的想法。

  在边军,看家的本事是不外传的,军中的传统便是杀人得功,每个人都有自己压箱底的东西,如果没有,那就乖乖一辈子当个大头兵好了。

  千户坐在自己的军堡里,看着北方的浓烟一言不发,这种情况一定要上报总兵府,亲兵把独眼龙交代的事情汇报上来之后。千户飞速写好一个呈递的卷宗,只消再让斥候印证一次,就可以报备榆林镇了。

  但是这事儿却又不简单,从天启元年到崇祯元年,榆林卫比较悲催。

  公元1621年四月,京畿告急,木匠皇帝刚上任就等上后金围攻沈阳,朝廷抓紧时间抽调榆林卫精兵同大同守军一起进京备战。

  后金凶残,鞑靼也不是好相与的,次年九月,鞑靼俺答部乘机南下,在榆林镇劫掠四月有余。

  天启七年,榆林大地震,说来这个大地震光明一朝,榆林卫就经历不下五次,这还没完,前前后后不是大旱就大涝。

  榆林动不动就是大旱,易子而食,大涝,易子而食,地震,房屋倒塌甚多,俺答部、小王子、火筛来犯、劫掠四月余。

  崇祯皇帝今年上任,榆林再次大旱,边军的粮饷也将开不出,此时整个榆林卫上上下下,官员心慌,老百姓饥饿。

  千户的这一封战报就算是送进榆林卫指挥使的手中,可能也是无能为力。榆林的兵是要随时待调的,西部边镇多是如此,李自成在甘肃当兵,甘肃也没好到哪里去。

  适逢榆林有贼作乱,王参将还不是要带着自己属下进京备战?

  千户要是像李九州一样知晓后事,他现在应该快马通知府谷各军堡长官,赶紧找到一个叫王嘉胤的人,他会率先起义。

  等王嘉胤游击榆林,第一代闯王高迎祥、不沾泥杨六、左卦子王子顺等人加入他的队伍,整个陕北大地的义帜就翻滚起来了。

  榆林是自古以来的边塞堡垒,李自成也是攻陷西安府之后才打下了榆林卫,城中将士尽数战死。

  此时,明朝东北后金步步逼近,京畿为难,却是伸不出手来管榆林卫的起义军,只能先暂且搁置。

  等大明朝廷于崇祯三年火速派来洪承畴,又正好赶上榆林大旱。历史是这么记载的,崇祯三年四月,常乐堡蛤蟆成对,北行出塞外,广数丈,长不可竟。

  这一年榆林赤地千里,斗米六七钱,崇祯四年,又是民大饥,草根树皮皆吃尽,饥人相食,官府不赈济。

  十一月至次年正月,大雪不断,深数尺,人畜死伤过半,城中僻径以行,樵采遂绝,撤屋材以炊。

  盗匪麻起,人转掠求食。

  从天启元年开始,榆林出现大旱、大饥、人相食的情况直至崇祯十年,最终在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之后,回头北上才攻陷榆林城。

  明将尤世威、李昌龄、王世钦或战死或被俘处死,榆林城守军两千多人尽数战死,一战,李自成打掉八个总兵。

  有趣的是,榆林城的被李自成攻破是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三日,起义军总攻北京,几乎一夜之间,大明就亡了。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