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七十六章 大王出游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大王一向可好。”张敖给贯高的感觉与其他的王有点儿不一样,张敖处理政事还算勤奋,赵国的所有重大决策都在他掌控之中。可张敖又不愿意长期在王宫中待着,经常离开王宫到处走,弄得贯高想见张敖也不容易。

  “我很好,劳烦丞相挂念了,这么晚了您来有什么事吗?”张敖对贯高很是客气。

  “大王,你和我都要没钱了。”贯高不等落坐就说道。

  “没钱了,还我和你。你我分的那么清楚干什么?”张敖有点儿蒙,现在的大汉还不流行老婆管钱,这赵国的大王和丞相怎么就没钱了呢。

  “一定要分清楚的。大王要用自己的钱重建邯郸城,汉王给的赏赐眼看就要花完了,大王重建邯郸的工程就要因为缺钱而停工了。我掌管赵国的财政,大部分的工作都在按事先预算花钱,但有一件事花的钱超过了预算,我也没钱了,得请示大王怎么办。”贯高专门将张敖重建邯郸的事分离出来,防止张敖将要钱的手伸向朝廷。

  “缺钱的是什么事?”张敖很淡定,他已经穷惯了,没钱办事是必然的。

  “就是大王向萧何丞相请求来的向全国收集书籍的事。赵国的子民还是很支持大王的,许多民众捐出了自家的书给大王,赵国之外就不好办了,收集每一本书都要花钱的,而且书籍收集回来的抄写、保存都需要钱的。现在前期准备的钱都花光了,要想继续收集就得追加投入,可朝廷挤不出这笔钱来。”贯高对于张敖收集全国书籍还是很支持的,所以行动起来很快,花钱自然也快,没用多长时间就没钱了,贯高又不想这项工作停工便来找张敖商议。

  “这个不急,明天您随我出去转转散散心,顺便找一下大司空晏游,看他有没有办法。”张敖不急,他早已料到有这一天。

  “卖铁制农具是朝廷的固定收入,不可挪做他用。大司空晏游有赚钱的办法。”贯高对这位被张敖莫名其妙提到九卿之位的大司空还是很佩服的,晏游带着一群人鼓捣出铁制农具,不但解决了赵国百姓耕种难的问题,而且还卖出去赚了不少钱,但这笔钱朝廷已经安排了用处,是万不可挪用的。贯高不认为晏游还可以想出其他赚钱的办法。

  得到张敖不向朝廷的钱袋子伸手的保证贯高才离去,他还要为明天的出行做准备。

  第二天一大早张敖和贯高就离开了王城,仍然是按照老规矩,张敖的出行总是轻车简从,几辆一匹马拉的车,加上一些护卫,在外人看来更象是一队着急赶路的商人。

  作为赵国的大王和丞相当然不能只是为了散散心就到处溜达。这次出行是早就计划好了的对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的一部分。

  “拜见大王。”张敖的车队行走了半日,准备歇脚时迎接他们的是一位亭长。

  如今的赵国在张敖的坚持下实行了彻底的郡县制,除了张敖之外没有一块私人的封地。每一片区域都有朝廷派出的官员管理。最基层的乡里亭这些小官大多由退伍返乡的士卒担任,任命的权利也在郡县官员的手中。

  “最近乡里可太平?”张敖问的正是亭长管辖范围之内的事。

  “蒙大王恩典,赦免远离家园的农夫,许多隐藏在山林中的民众都返回了村落,被编入了户籍,用朝廷发放的农具开垦荒地,耕种生活,如今在外边游荡的人少多了,盗贼自然减少了,另外许多士卒返回乡村后按大王的要求组成民兵不时在村内巡逻,坏人轻易也不敢露头。”亭长内心是很愉悦的,盗贼少意谓着他的工作少,少干活拿同样的钱,心里自然高兴。

  “交完税赋之后粮食还够吃吗?”张敖顺便问了一下百姓负担的轻重。

  “今年开垦的荒地多,粮食的长势也很好,眼看就要到秋收了,今年粮食丰收没问题,县里已经命人在每个村都竖起了告示牌,将征收的标准在上面写的明明白白,说如果征多了可以向大王告状。真的按那个标准征收,今年冬天一般的人家是有粮食吃的。”亭长讲的都是他见到的情况,为了恢复生产,张敖已经下令将税赋的标准降低了不少,不过由于生产力低下,想要让家家户户马上都吃饱也是个十分困难的事。

  张敖没有再问别的,亭长虽然只是个小官,定然也不会说自己上官的坏话,许多事情还要自己亲自去看。

  “该走了,通知下一站。”张敖休息了一会儿继续赶路,张敖在赵国已经颁布了旨意,大王出行除非下旨召见,一般不接见郡县一级的官员,要去什么地方也只是临时通知。郡县的官员听说大王过境只能通知下级官员接待,虽然心里不安也只好远远的看着。大王下一步去哪里更没有人敢问,打探大王行踪是一件很容易引人联想的事情。

  张敖和贯高一路走来,不时的出现在田间地头,出现在百姓中间,真如闲游一般。

  “看来赵国的官员们做的不错,今后有了钱还是要给他们长一点儿俸禄的。”张敖对官吏们的工作还是很满意的,一个王国往往在刚建立之初官员们过得都比较廉洁,而且工作效率比较高。让张敖头痛的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官员必然贪污腐化,而且还不干正经事。

  “大王不能空口许诺,给官员提高俸禄需要多支出很多钱的。”张敖夸奖官员做为丞相贯高当然高兴,可给官员涨俸禄是要朝廷出钱的,这个必须谨慎。

  “这个不用一次涨太多,要不时的长一点儿,让大家有盼头,工作才有积极性。”皇帝不差饿兵,张敖知道底层小吏每月能多收入一点儿钱粮的喜悦。

  张敖和贯高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看一下邯郸新城的建造情况,虽然每日里都能看到报告,肯定不如自己亲见直观。

  邯郸新城的建设每天都有新变化,城区的主要街道已经建设完毕,由于路旁建筑较少,张敖一再强调道路要宽阔,所以张敖他们的车队走在道路上显得空空荡荡的。

  “街道这么宽去到对门的邻居串门怕要骑毛驴了。”这是贯高第一次亲眼看到大王要求的宽阔街道有多宽,不由打趣道。

  “以后人们串门的想法会很少的。”张敖想起今后住在一个楼门口内的都不认识,更不可能去找遥远的对门聊天了。

  贯高刚从乡村走过,见识了吃一顿饭也要端着碗,蹲在门口让他人看到的百姓,对张敖所说的百姓老死不相往来不太认同,却又不能直接反驳大王,于是转换了话题,指着不远处说道:“大王那座高大的石头砌成的宫殿怎么建在了王城的外边,是不是搞错了。”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