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11612章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蒙在杨若晴脸上的天蚕丝被褥被一只有力的大手,缓缓的,一寸寸的,从杨若晴的手指缝隙间往下扯着。

  屋里很安静,两人谁都没有说话,手指抓着被子在进行着无声的拉扯。

  空气的温度在急剧攀升,仿佛有什么东西被点燃,火焰跳跃。

  终于,被褥彻底从她身上滑落,被骆风棠扔到一边,他俯下身来,双臂撑在她身侧,目光灼热落在她的脸上。

  “我整个人都是晴儿的,晴儿想怎么看,为夫都乐意配合。”

  杨若晴的脸已经红成了石榴。

  这家伙的语气,眼神,话语,太能撩了……就算面对着的是一个五十岁的老太婆,估计都能爬起来进产房,然后喊着:骆风棠,我要给你生猴子!

  何况此刻面对着他的,是她这个才刚刚三十四岁的女人!

  神仙都招架不了。

  很快,杨若晴就在他的霸道下,缴械投降,予取予求了。

  足足过去了快一个时辰。

  外面日头早已下山,夜幕降临,屋里光线渐渐昏暗朦胧。

  两人才从仙境重新回到现实。

  可怜杨若晴的老腰啊,老腿啊,快要废掉了。

  她原本以为骆风棠不会折腾太久,但显然她低估了这次湖光县之行,两人十天不在一个屋檐底下生活对于他的那种……

  “都怪你,还笑!”

  昏暗的光线中,杨若晴朝身旁这个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臭男人的手臂狠狠掐了一把。

  哎哟,这舞刀弄棍的手臂真不一般,手臂上的肌肉真结实,有弹性,她掐得自己手指头都麻了,对他来说,却是一种享受。

  哼哼,这是因为姑奶奶没舍得使出真力气来掐,姑奶奶也是练家子呢!

  “我不笑,我心疼晴儿。”骆风棠倾身过来,“我帮晴儿拿干净衣服。”

  夜饭是在隔壁娘家吃的。

  杨若晴这才得知下昼她回屋补觉的时候,两边长辈早就私底下商量好了,夜里骆家人都在三房吃饭。

  饭桌上,杨若晴看到了这波从左家庄带回来的野味,还有鱼虾等特产。

  问了孙氏才知道,原来杨若晴回后院睡觉之后,骆风棠把带回来的东西,已经送到了三房。

  孙家,还有老杨家其他房,骆风棠都依次将礼物给送到各家各户手里了。

  杨若晴表扬的目光落到坐在桌子斜对面的骆风棠的身上。

  还以为他一下昼都在屋里擦他的宝剑,后来又在摩擦另一把剑……

  没想到在她补觉的时候,这个男人已经默默把所有事情都给安排好了,不错哇,点赞!

  骆风棠此时刚给老孙头倒完酒,老汉心情大好,正在拍着骆风棠的肩膀,然后跟杨华忠和小洁爹那里一个劲儿的夸赞这个外孙女婿好……

  骆风棠坐在长辈们旁边,脸上挂着人畜无害的浅笑,跟他先前在杨若晴面前时表现出的进攻霸道的一面,完全就是两个人。

  察觉到又有人的目光在自己身上鬼鬼祟祟,骆风棠想都不用多想直接往杨若晴这边看来。

  而这回,杨若晴则立马由‘鬼鬼祟祟’换成了正大光明,并且还悄悄给他竖起大拇指。

  骆风棠看到那根竖起的大拇指,眼睛就亮了,甚至还掠过一丝被表扬后重新高然的斗志。

  杨若晴感受到他眼神的反馈,心里咯噔一下。

  不是啊,大哥你别误会,我这根大拇指是为了表扬你今天下午分派礼品的事啊,不是为你后来寝房那件事点赞……虽然,但是,你确实很猛很厉害,可咱老夫老妻的对吧,我不至于色令智昏的在这种家人聚餐的场合下回味那种事并且还给你点赞,大哥你千万别多想!

  杨若晴很想用眼神跟他‘澄清’下,不希望他在误解的路上越飞越远。

  但没机会啊,因为大舅已经拉着骆风棠喝酒去了。

  骆风棠此刻忙着招呼长辈,只能暂时收回视线。

  但他最后扫向杨若晴的那个眼神,让杨若晴有种今晚回去还要被‘狠狠犒赏’的危险预感!

  日子过得很快,一转眼,杨若晴和骆风棠他们从左家庄回来都过去十来天了。

  再有半个月就是端午节。

  但是骆风棠这两天接到了密旨,带着侍卫匆匆离开长坪村,回了军中。

  至于什么时候能回来,现在还说不准。

  虽然依依不舍,但杨若晴已经习惯了这种分离,而且骆风棠去年腊月回来过年,这一波能在家里待半年,杨若晴已经知足了。

  身为将军的妻子,也就是军嫂,杨若晴早有心理准备,随时支持丈夫的事业。

  家里这块,她一定会照顾好,稳住后方不让他分心。

  “娘,我爹一大早就去镇上了吗?”

  吃过早饭,骆家只剩下杨若晴了。

  骆风棠回了军营,骆无忧回了山里营地,骆铁匠和骆大娥老夫妇带着团团圆圆去周家村走亲戚了。

  其实是骆大娥的小生辰,当哥哥的,想亲自过去为妹妹庆贺庆贺。

  杨若晴没去,留在家里,所以早饭后她让蓉姑和兴旺在家里看家,自己溜达来了娘家。

  结果发现娘家就孙氏一个人在收拾后院的鸡窝,不见杨华忠。

  “是啊,你爹早饭都没吃,爬起来就和你四叔一块儿去了镇上你姑姑家。”

  “我四叔也去啦?哈哈,他也不嫌跑路。”

  杨若晴说着话,走过去帮着孙氏扶木桩子。

  “那东屋都收拾出来了吗?”杨若晴又问。

  前阵子,谭氏就往家这边捎了两回口信,让家里把东屋收拾出一间屋子里,等五月端午节附近,杨华梅要带着几个娃娃们回来一趟,住两个晚上。

  这不,还有十来天端午节,谭氏和杨华梅母女俩都捎信回来了,说让杨华忠抽空去接下他们娘几个。

  “昨日我和你五婶就过去把东屋收拾好了,该晒的晒,该洗的洗,你三嫂和小嫂子还把家里的摇篮端去了东屋,这下你姑家的三个娃娃回来,都有摇篮睡。”

  “嗯,安排得挺妥当的,好得很。”杨若晴连连点头。

  姑姑家的烤鸭铺子开了也一个多月了,听说生意还不错,现在白天很多时候,都是花姐和杨华梅两个换着来,在店里和家里两头来回跑。

  徐元明那是常驻铺子里的。

  而杨华梅之所以想在端午节之前回来,可能是考虑到节日正中期间生意火爆,店里缺人手走不开,所以提前回娘家来小住两日。

  毕竟好几个月没回到这里,心里惦记着,荒芜着……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