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427章 吾乡(大结局)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一夜雪过,风云初定。

  玉京城最寒冷的季节,亦随着这场大雪落幕。转过年来,忽尔便是东风乍暖,吹乱满城风絮。再回首处,又是一年春深。

  玉京城的桃花开了又谢,荼蘼亦早零落成泥,倒是皇城根儿下头的柳树绿得浓稠,风过时,潋滟有若清波。

  以黄朴为首的朋党谋逆一案,亦在这大好春光中,或问斩、或流配、或阖族俱灭,无一轻判。

  唯有诚王,不仅无罪,反而有功。

  原来,他早便与两卫暗中联手,不只将历年来乱党里通外国、谋权篡位的证据悉数上缴,还出首告发其成员,凭一己将无数清流显贵拉下马,助天子肃清了朝堂。

  因此之故,建昭帝大手一挥,便将诚王的封地换去了东北。

  那里乃是大齐朝产粮重地,沃野千里、物产丰饶,比诚王从前的封地可要富庶多了。而大齐朝最为骁勇善战的黑甲军,亦驻扎于此。

天下粮仓么,可不得重兵把守着  陡然听闻竟得了这等厚赏,诚王直是感激涕零,当场嚎啕大哭,那眼泪鼻涕糊了整张脸。

  圣天子陛下也真真待他亲厚,竟亲拿了块御锦帕替他抹泪儿,还拉着他的手说了半天体己话,其行其言,光风霁月,显是早已去了芥蒂,没把诚王当初与乱党暗通款曲之事放在心上。

  这赏是重赏,而罚,亦是狠罚。

  身为乱党贼首的黄朴满门抄斩、诛三族、株连九族,其族人五代以内不得入仕、不许读书、不能经商,只剩下种地这一条路可走,算是把这一姓给灭了。

  是故,黄朴绰号亦从当初的“黄青天”,变成了而今的“黄老贼”。

  那京城百姓本就爱取乐儿,便有好事者将这绰号编作儿歌,满街幼童传唱,也是一桩奇闻。

  除却这些坊间轶事,玉京城勋贵官员的格局,亦就此发生了改变,而变化最为明显的,则是城东并城南一带的官坊。

  几乎是一夜之间,那里便多出了近两成的空屋子,却原来是那获罪官员阖家进了大狱,房舍无人再住,其情其景,甚是凄凉。

  直至开春之后,新官上任,官坊才又恢复了些人气。

  至于文人坊黄朴所住的那间小院儿,则又引出了一椿新鲜事。

  原来,那院子被梅氏百货买下,略作改造,开得一间铺面儿,唤作“老北方豆汁坊”,专卖豆汁儿、羊肉火烧并酱黄瓜老三样儿。

  若仅止于此,则这也称不上新鲜事了。

  这事儿新鲜就新鲜在,那豆汁坊的匾额下头还挂了块牌子,上书“遗臭万年”四字。

  一语双关,委实妙绝。

  京中百姓尽皆知晓,那乱党攻城当晚,黄老贼因事败畏罪自戗,却不想服毒不成、误饮豆汁,直被熏得厥了过去,可见这豆汁有多臭。

而其人多行不义,于史书上留下骂名,不也是一臭么这两臭相叠、臭味相投,可不就得遗臭万年了  而有此考语,那些仁人志士、肃论学子,那是无论如何也要去喝上一口豆汁儿、骂一声“黄老贼”、叫一嗓子“好痛快”,方显英雄本色的。

  是以,老北方豆汁坊甫一开张,立时食客如云,天天爆满。

  不过,那豆汁儿的味道委实是一言难尽,待这阵风头过去,留下来的,才是此味之忠实拥趸,每天不喝上一碗他就浑身不自在,这豆汁坊也算是打响了名号。

  “哀家就说么,这五小子哪,就是个促狭鬼儿,忒促狭了”

  东风嫋嫋、剪水当窗,掠过仁寿宫阔大的殿宇,携来暮春时节草木温润的气息。

  李太后端坐于宝座之上,闲闲絮语,一双眼睛已然笑得眯了起来,越显得慈眉善目。

  与她对坐的建昭帝闻言,面上亦现出一个笑,道:“母后这话说的是,那小子啊”

  他拉长声音,摇了摇头,笑意转作无奈,似一言难尽。然而,他拢在袖中的手,却舒展地张了几张。

  舒坦。

  甭提多舒坦了。

徐老五办的这事儿,就是漂亮  若是满朝文武能多几个徐五这样儿的,建昭帝睡觉都能笑醒喽。

  可惜,这全天下,也只得一个徐玠徐清风。

  可惜哇。

  建昭帝微垂首,掩去了目中的那一丝憾然。

  “那孩子也真个心大,竟将手头的事儿就这么丢开,拉家带口地跑去了岭南。”

  一旁打横坐着的周皇后此时语道,提起帕子遮了半面,轻笑着道:

  “母后是不知道,这孩子还在折子里说什么臣老迈、乞骸骨呢,真真笑煞人也。”

  太后娘娘“噗哧”一声笑起来,道:“啊哟,这孩子才多大哪里就老迈了那满朝里多少白胡子白眉毛的,还不得被这话给寒碜死”

  “太后娘娘这么一说,妾都觉着怪可乐的呢。”坐在皇后下首的淑妃正着剥果子,此时亦温言细语地搭了个腔。

  建昭帝探身过去,从那玉盘里拣了个剥好的果子拿着,也不吃,只去逗弄旁边襁褓里小皇子,漫声道:

  “这臭小子惫懒得紧,朕倒有心留他一留,可他非说要去岭南结庐守孝,朕若强留着他,却是朕的不是了。”

  说着话,又“哦哦”地逗弄婴儿。

  小皇子张开没牙的嘴“咯咯”直笑,嫩嫩的小奶音在偏殿中回荡,将殿中那一瞬间诡异的安静亦掩了去。

  好一会儿后,李太后方才长叹一声,道:“小六儿媳妇也是可怜,好好地人便没了。”

  朱氏死于乱军之手,东平郡王闭门谢客,膝下诸子凡有官职者尽皆丁忧,徐玠更是远赴岭南、归期未定,这一家子算是就此沉寂了下去,不知何时才能起复。

  据说,王妃死后,郡王极是哀恸,如今专意在家抄经,为发妻祈福,且誓言余生不再续弦,这辈子就守着几个儿子过了。

  “往后还是慢慢劝一劝吧,总不好当真就这么孤零零一个人过下去,怪可怜见儿的。”

  周皇后轻声说道,眉目间隐了几分伤感。

  淑妃拿帕子揩着手指上的果皮,垂眸不语。

  此乃家国大事,轮不到她一介嫔妾议论,老实呆着才是正理。

  “这事儿朕搁在心里呢,不会忘的。”建昭帝温声说道。

  如此知情识趣、懂得进退的宗亲,值得多赐几个美人儿,再给他说一门合适的亲事。

  圣天子心中思忖着,却闻太后又道:“说来说去,都是那起子天杀的该死,真该多砍他们几次头。”

  她似是想起宫中旧事来,一时间怒上心头,恨声道:“我那许多乖孙孙、乖孙女,那是多少条人命哪这些人怎么就下得去手”

  她是真没想到,这些朋党竟敢将手伸进皇城,闹得宫中嫔妃小产频繁。每思及此,李太后就恨不能把那些人生撕了。

  见她动了真气,脸都青了,建昭帝恐她气出病来,忙柔声劝道:“母后莫想这些,都过去了。”

  又笑指着一旁的襁褓道:“再者说,这宫里还能少了您的小孙子、小孙女儿么朕可是见天儿给这些小家伙闹得脑瓜仁儿疼来着。”

  这话引得众人皆笑,李太后亦面色稍缓,再一想那几个小皇孙软呼呼的胖脸蛋儿,她老人家到底欢喜起来。

  建昭帝又陪她说些闲话,见时辰不早,方才辞去。

  出得门外,却见青空如洗,淡白的云絮如丝如缕,直教人心胸为之一宽。

  建昭帝四下顾视,入目处,是金阙玉楼、宫柳如烟,著五色衣的宫娥身姿婀娜,徐步往还。

  再往远处瞧,红墙碧瓦之下,间或现出一两个丽人,珠环翠绕、鬓影衣香,便只是远远看着,已使人微醺。

  建昭帝一时来了兴致,也没坐辇,只款步走着,细赏这六宫春色。

  “陛下,岭南有信来。”常若愚凑了过来,恭声禀报道。

  建昭帝停下脚步,朝旁一伸手:“正想着他呢,快,拿来给朕瞧。”

  常若愚忙将信呈上,躬身退了下去。

  建昭帝便立在一株苍柳之下,迎风展信,细细观瞧。

  信并不长,不过两页纸罢了,他很快他便读完了,含笑道:“这小子倒也实诚,真就叫人往南边儿去找那什么橡胶去了。”

  侯敬贤忙在旁凑趣:“哟,这橡胶到底是个甚东西奴才就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来。”

  建昭帝一面将信袖了,一面便道:“朕也不知那是个什么玩意儿,只听小五说那东西能做车轮子、能做鞋底子,能承很大的分量”

  他越说越觉此物甚奇,自个儿心下亦是半信半疑地,遂又笑道:“罢了,没准儿这小子就是诓朕呢,他那张嘴,什么话说不得”

  侯敬贤忙躬腰道:“陛下明察秋毫,这世上谁能瞒得过陛下去不是奴才瞧不起徐五爷,就给他十个脑瓜子,他也是不成的。”

  虽说是奉承话,建昭帝听来仍旧十分顺耳,再思及这些日子臣子之乖、朝堂之清、民心之顺,不由得心头大畅,哈哈笑道:

  “就是大伴这话。这小子若敢欺君,朕立马冶他的罪”

  “哈啾”

  岭南小镇花厝里弄,徐玠大包小包拎着满手的东西,仰面打了个喷嚏,旋即皱着鼻头嘟囔:“这谁背后骂爷呢”

  “你这人,磨蹭什么呢时辰都快到了。”红药朱衣素裙走在他身畔,一手扶腰、另一手便去扯他衣袖:

  “京里说要来人,娘要避着他们,只能先去外头住着,不知多久才能回来。你素来只恨不能与娘亲多呆一会儿,如今怎么反倒拖拉起来了”

  口中说着话,红药心下却犹觉似在做梦。

  前番徐玠说要带她去见个女子,她再也没想到,那女子竟是徐玠“故去”的生母梅姨娘。

  梅姨娘当年竟是假死逃生,而助她之人,便是那李婆子。

  如今再想,那李婆子果然古怪得紧,总像是窥探着什么似地,想来是贪念着梅姨娘留下的那些好东西。

  说来,红药也是前些时候才知晓,徐玠手头那些话本子、食谱并各色新奇物件儿,实则皆是梅姨娘想出来的。

  天底下竟真有这等惊才绝艳的女子,那话本子里的女主亦果有其人,红药如今始信其真。

  “谁要瞧她了有什么好瞧的我徐五少了谁还能不活着”

  徐玠别别扭扭地说道,一脸地老大不情愿,唯那身子极听话,由得红药拉着前行,并无半点挣扎。

  红药原就着急,又在孕中,脾性不比往常,听得此言,不由一股无名火窜上来,立时甩手横眉道:“成,那你别去,我自个儿去就是。”

  说着当真不管徐玠,扭脸径往前走。

  老身可不惯着你。

  徐玠反被她吓了一跳,待回过神来,忙几步追过去,涎着脸皮抓起她的手,仍旧搁在自己袖口上,讪笑道:“嘿嘿嘿,娘子别恼嘛,谁说我不去了咱俩一块儿去。”

  说话间,又凑去红药近前,细瞧着那芙蓉秀脸、精致眉目,那白嫩嫩的肌肤似能掐出水来,不由得痴痴笑道:“那什么,十章,如何”

话本子  红药登时来了精神,回头望他,一双杏眼张得极大:“不骗人”

  “爷不打诓语”徐玠使劲儿拍胸脯。

  红药“嘁”了一声,扯着嘴角道:“可拉倒吧。见天儿说甚我今天就来写、马上就来写、眼下正在写,结果呢”

  她朝天翻了个白眼:“拖、更、大、王”

  “为夫知错了。”怕她着恼,徐玠忙不迭赌咒发誓:“我保证今儿断不会拖了,我发誓我要再拖更,你让丸砸抓花我的脸。”

  红药绷不住乐了,将手指向他脑门儿上轻轻一凿:“你这人也怪,好端端地,做甚么总拿丸砸发誓丸砸又没招你。”

  “谁说他没招我来着”徐玠不乐意了,耷拉着眉眼作委屈状:“这厮老跟我争宠,天天霸着你不放,总有一天我要把他”

  “啪”,语声未了,脑门儿上便挨了一指甲。

  “多大个人了,跟个猫儿过不去。”软软糯糯一句娇嗔,听得人心都化了。

  徐玠放下心来,将东西交至左手,右手反握住红药的手,柔声道:“咱们快去罢。”

  小夫妻俩不再耽搁,一路自花厝里弄行出,穿桃花街、过青梅巷,眼前便现出一道小石桥来,桥下水波细细,两岸植着凤尾竹,竹外石径幽深,掩着好些门户。

  梅姨娘的住处便在巷尾,徐玠他们过去时,那院门正大敞着,几个仆妇正往外搭箱笼,见了徐玠夫妻,忙上前见礼,又有人大声往里通传:“太太,表侄少爷一家来瞧您了。”

  这隔了三层远的亲属称谓,自然是障眼法。

  梅姨娘正盼着他们呢,闻言忙笑迎了出来道,弯着眉眼道:“你们来得可巧,我正好从箱笼里找出点东西来,你们回去的时候带上罢。”

  徐玠与红药执晚辈礼请了安,将那大包小包交由仆妇收着,一家三口便转去西次间儿吃茶说话。

  略叙了几句寒温,徐玠随口寻个由头,将服侍的人皆遣了下去,旋即拉着红药,双双跪在梅姨娘跟前,道:“儿不孝,不能亲送娘走,娘一路上多保重。”

  语毕,各自磕了三个头。

  一刹时,冥冥中仿佛传来了一声轻叹,满含着欢喜、不舍与心愿得成的圆满,渐渐融入无垠的虚空。

  梅姨娘不禁心头微酸,眼圈儿亦红了,张了张口,到底说不出一个字来。

前尘旧事,又有谁有说得清  “娘莫哭,且去不了多久的。等京里的人一走,儿子就叫人把您接回来。”徐玠误以为她舍不得走,忙劝她道。

  红药亦笑道:“就是呢,拢共也就十来日,眨眼就过去了。”

  梅姨娘原是有感而发,听了这话,也自放下了心事。

  既然做了人家的便宜娘,那就好生尽好本份,往后多帮衬着这对小夫妻便是。

  这么说来,她可要抓紧时间把育儿书写出来才是。

前世天天住院,倒也学了一些科学育儿知识,只不知能记得几成  梅姨娘微蹙了眉,正想着该用什么法子刺激自个儿的海马体,便听见徐玠在旁唤:“娘、娘,您听见儿子说话了么”

  她回过神,凝目看去,却见屋中只剩下她母子两个,红药不却知去了何处,不由讶然起来:“咦,红药呢”

  “儿把她支走了。”徐玠鬼鬼祟祟地伸头往四下瞧,语声亦压得极低。

  梅姨娘被他影响了,下意识也放轻了声音,问:“你干嘛把你老婆媳妇儿支开”

  这话一出,徐玠“噗嗵”就跪了下去,一把拉起她的衣袖:“娘救我”

  “哟,你这是怎么了出了什么事儿”梅姨娘伸手便要拉他。

  不想徐玠竟死赖着不肯起,只哭丧着脸道:“娘不答应儿子,儿子就跪死在这里。”

  梅姨娘越发不明所以,只得道:“好,娘应下了,你起来说话。”

  徐玠当即转悲为喜,呲牙一乐:“娘既这么说,那儿子就放心了。”

  梅姨娘隐隐觉出几分不妙,欲待说话,那厢徐玠已然麻溜儿地站了起来,抢先道:“娘给儿来套话本子呗。”

  梅姨娘当即脸一黑。

  就知道没好事儿。

  “不是上次才给过你半套么这么快就用光了”她瞪起俩眼。

  徐玠搔了搔头皮,神情有些忸怩:“这不是那啥哄老婆嘛,这一哄两哄地,就把存稿用光了。”

  “所以呢,你就来坑你娘了”梅姨娘一脸地恨铁不成钢:拿手指头一下一下在他脑门儿上凿:

  “我叫你拖更、拖更、拖更,都说过多少回了。你倒好,一鼓脑儿全都拿出去了,现在这临时刻间儿的,我到哪儿给你变话本子去”

  徐玠“哧溜”一下滑跪在地,声音里带着哭腔:“娘,您可不能见死不救哇,儿这条命就在您手上,您要是断更,儿这脸可就花了。您瞧瞧儿这俊的没边儿的脸蛋儿,娘您怎么忍心”

梅姨娘气笑了,反掌向他身上拍了几记,咬牙道:“合着  错都在我这儿,我把你这不肖子,看我不打你个桃花满地开。”

  “您打、您打,您往死里打”

  少年人耍赖的声音隔帘传来,旋即便又是一阵拍灰似的“啪、啪”声,也不知梅姨娘拿了什么家伙什教子。

  红药捂着嘴倚墙听着壁角,一双水杏眼弯成了月牙儿。

  原来,徐玠拿来的那些话本子,皆是梅姨娘现写的。

  怪不得比从前又是一番滋味。

  我家婆母果然最厉害了。

  红药将衣袖掩了唇,甜甜笑了起来。

  春风缱绻,朱窗里轻细的语声,青墙下浅笑的女子,皆似糅进了这南方温暖的时节中,一路繁花相送、云影天光,飞上天际。

  正是: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