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五百七十三章 一家有女百家求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女生文学)

  每次见到那伙人,陆畔都觉得,那是一种乐观和生机勃勃。

  从逃荒,曾沿路讨过饭,小孩子不得体的穿着大人衣,到现在孩子们都有书可读,此时,大饭也一定很丰盛吧?

  这就是他在出征前,为何特意去坐坐的原因。

  因为他很喜欢那里的气氛。

  那伙人就像是总能见到希望,总是像你传达,他们过的又好了,更好了,盼着安定,盼着收成,盼着人丁兴旺,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事。

  这大半年征战,在外的将士总说,我们为万家灯火拼了,为老家的爹娘过太平日子拼了。

  他脑海中的万家灯火、百姓人家,就是那伙人过的日子。

  陆畔合上了孩子们在田间地头读书的画卷,重新踱步到窗边。

  他忍着背部的疼,放慢动作推开了窗。

  少爷,漫天的雪中,你想的是谁?

  顺子问的话似还在耳边回响。

  想的是谁?

  呵,呵呵,陆畔的眼里满是笑意。

  顺子端着第二碗药汤子进来时,见到的就是在“偷笑”的陆畔。

  心想:少爷,你是在想象娶媳妇吗?或是在想象管先生改口叫岳父?瞧您背地里乐的,难怪撵我走。

  不过,甭管您想啥,“哎哟,少爷,小的知道您烦,可小的还是要说。不能开窗的。您背部的伤,它不止是剑伤,您一定要当回事,主要是被海水泡过不是?”

  医官们千叮咛万嘱咐,别发热。

  很担心出现发热症状。

  而且一旦出现,搞不好就会反复。

  陆畔皱眉,刚才想到哪都忘了:“啰嗦。”

  “娘,你看我耳朵是不是红了?”

  钱佩英瞅了眼闺女:“可不是?通红的,你刚才去烤炉房冻着啦?”

  这个新年,大伙没歇。

  大年三十吃顿团圆饭,大年初一照样开工。

  宋茯苓疑惑:“没有啊,就这么几步路,我还戴耳包了呢。可是热的不行。”

  钱佩英用围裙擦擦手,摸了摸女儿的左耳:“那不是冻的就没事。左耳发烧,是谁念叨你呢,备不住是你爹。”男左女右嘛。

  宋茯苓:这都哪跟哪?老妈怎么那么多稀奇古怪的理由。

  还别说,这个正月里真有很多人惦记宋茯苓。

  初七这日,云中县的伍员外家。

  伍员外家里是靠开糖厂发家的,云中县这个地方产甜菜。

  家里过的比农户家那是富足多了,只田地就有好些晌,庄子不算,富到能拿出好些银钱捐个官当土绅员外。

  伍员外就在惦记宋茯苓。

  他正和老妻说,开了春,长孙的婚事要提上日程。

  他老妻说,是啊,要的要的,十八岁啦,本是先皇丧期前就想要让媒人登门去看看于家姑娘的。

  于家老爷子是云中县的举人,虽说岁数大了,不可能再进一步,搞不好再过一二年就快要不行啦,但是毕竟举人家的孙女,配咱们门楣上尚算可以吧。

  伍老爷子一听,忽然不同意于家啦,就和老妻小声说,当初没派媒人去也好,又讲了宋福生家女儿。

  将宋福生的方方面面说与老妻听。

  其实他老妻也知晓有匾那家,不用多介绍就知晓任家村河对岸那户人家。

  话说回来,这附近又哪有不知晓的?

  皇上赐予的,羡慕死他们了都要。那匾能进入真正的大户人家视线。

  如果伍家真能娶了那家姑娘,确实能借上力。

  “可是,老爷,我也耳闻过,年纪上是不是有点太小了?不能马上过门吧?”

  老太太还是惦记早抱曾孙的,还给出主意道:“老爷,他们那不是叫什么九族吗?里头应该有适龄的。要不,回头让媒人在那里面给挑一挑?”

  “屁话!”伍老爷子没听完就打断。

  搭进去长孙,长孙是要顶他伍家门庭的,却为只随便挑一个娶?

  那所谓的“九族”关系再亲,娶宋福生的女儿和随便娶一个能一样?

  那还不如趁早选于家姑娘呐。

  伍老爷子越想越认准了,“晚两年算什么,你这人糊涂,最起码的道理都不懂。”

  “什么道理?”

  “好饭不怕晚。”

  正月十四这天,童谣镇,胡县令家。

  崔姨娘满眼嫉恨正要摔茶杯,被嬷嬷挡住:“姨娘,可使不得。”这大过年的,摔出声响传到夫人那里,夫人又得嚼舌根与老爷告状。

  崔姨娘恨呀,凭什么让她的儿娶一位农户女?

  一想起儿子慌张地说,姨娘,我可不想娶农户女,崔姨娘就心急如焚。

  她儿子再是庶子,也不能娶农家出身的,那农女都糙的狠,怎能配与她儿拜天地。

  再说还指望儿娶位高门女,能给儿子身份抬一抬。

  与此同时,胡县令的正妻心情也很不妙,正在房里拧着眉头。

  因为崔姨娘知道的消息是错误的。

  胡县令压根就没想用庶子提亲。

  在胡县令看来,用庶子提,那不是结亲,搞不好倒会结仇。

  要知道宋福生只得那一女,别人不晓得,他却是知道详情的。

  所以,是要让自己的二子,二子是夫人生的,是嫡次子,去宋家找官媒提亲。

  胡夫人虽也常年在后院,但明显比崔姨娘知晓的多。

  知道宋福生那不是普通庄户人家。

  也就没当着胡县令的面前,听到有这么个想法,面露异样。

  可是,送走了胡县令去前衙,胡夫人自个却纠结上了。

  她的二儿,做学问极好,甚至比长子还要出类拔萃。

  先生前几日还说,恢复科考,可下场。

  也就是说,未来可期。

  那么,随着二儿再进一步,给自己挣出个前程,宋家女会不会还是身份上低了点?

  她如果真听了老爷的已经下定,到那时,会不会埋怨她这个娘?

  另外,胡夫人觉得还有一件心里很犯膈应的事。

  那就是,宋福生之妻只生一女。

  他女儿会不会随了娘?子嗣上会不会也很艰难?

  正月十五这日,青城府衙。

  陆畔发烧了。

  因为远方传来消息,曾经父亲手下的一名将军吃了败仗,让吴王跑了,他不顾伤口,连夜与莫将军派来驻扎在这里的几位副将商议。

  就这样,一夜过后,他就面色通红的趴在了榻上,一睡不醒。

  所以根本不知道上元节这日,祖母来了,母亲来了,风雪兼程,就为了与他过的团圆节,给祖父一人扔在了家里。

  老夫人心疼的摸着孙儿。

  陆畔的母亲更是看着儿子直落泪。

  或许是听到了抽泣声,陆畔动了动,烧的迷迷糊糊间嘴唇也蠕动,似在说着什么。

  老夫人和陆畔的母亲急忙停下了哽咽。

  老夫人用帕子堵着嘴,凑到了孙儿嘴边,珉瑞啊,祖母来了,珉?

  “……”老夫人很是迷茫的回眸看儿媳,胖丫?

  陆畔烧的迷迷糊糊的梦里是,他一脚甩掉当初胖丫逃荒时脏兮兮的脸,甩完就后悔了,想说胖丫,我不是故意的,没认出你。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