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622章 要反?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面对谢三郎的第二个问题,严庄连那种可笑的“故作镇定”都维持不住了!

  “安禄山什么时候造反!”

  如果说刚才严庄周身大震,还有可能是初见谢三郎被虎威所慑,那么现在脸色大变,那就根本没法解释了,根本就是被谢直一眼看透,然后一句话把他严庄心底最深处的秘密揭出来所致。

  不过,严庄在勉强镇定下来之后,还死鸭子嘴硬呢。

  “汜水侯,何出此言?须知我家东平王如今正在塞外为国征战,如何能够被人污……”

  “哼!”

  谢直一见他还在极力否认,也懒得再听他往下说什么了,冷哼一声,直接打断了严庄的片汤儿话。

  “看来……严夫子是不到黄河不死心呐……

  好,那谢某就告诉你一声,为什么我知道安禄山已经回到了幽州……”

  严庄听了,不由得目光闪动。

  他纵然没有明言,不过通过刚才的表现,已经默认了安禄山已经返回了幽州。

  不过,进奏院二堂之上的众人,也都看得出来,他知道归知道,却一直将这个消息当做最高机密来对待的,无论如何想,也不知道人家谢三郎等人是如何知道的。

  现在,谢三郎竟然愿意主动说出来,由不得严庄不动心,他也想知道,到底是从哪里露出了破绽,让人家汜水侯如此肯定安禄山已经回到幽州。

  只听得谢直说道:

  “今日大朝会,安禄山嫡长子,安庆宗,以幽州河东节镇进奏院留守的身份,向天子奏请陇右出兵助战……

  此事是否可行,且不必多说。

  但是,这种调兵的方式,实在是新奇……”

  严庄听了,顿时恍然大悟。

  此事……缺失不妥!

  调兵出塞作战,乃是军国大事,大唐立国百年,自然有正规的途径。

  如果安禄山真的需要陇右兵出塞助战的话,应该在前线写出来正式奏报,投递给大唐传驿系统,八百里加急,一路送往长安城,上交兵部,通过政事堂,正式提交给天子,是直接允诺出兵还是将此事放在朝堂之上讨论,天子自有决断,决断之后在交于尚书省负责具体推行实施。

  这才是正规的流程!

  大唐立国百年以来,只要是调兵遣将,就没有脱离过这个流程过。

  结果……

  今天,让安禄山父子给打破了……

  安禄山想要调陇右兵出塞助战,他是怎么干的?写了封私信,私下里寄给了自己的儿子,在私信的内容中提及军国大事,希望陇右兵能够出兵助战,而安庆宗以此为基础,在大朝会上,直接奏请天子,请求陇右兵出兵助战……

  这件事儿本身,槽点太多了……

  一来,你安禄山统兵在塞外作战,不好好领兵,还有空写家信……

  二来,你个杂胡出身的马贩子,会写字吗?还写信……

  三来,写信就写信,说点家长里短,说点儿女情长,也行,毕竟这都是人之常情,你安禄山不要脸,非要在领兵作战的时候表达人之常情,谁也不好管你,但是,你在私信之中提及军国大事是几个意思?这种事儿,严格来说,算是泄密好吧?

  四来,安庆宗脑子也有坑,你爹跟你扯两句闲篇儿,你就当真事儿了?还腆着脸到金殿上奏请天子出兵?咋出兵,这算是私事还是公事,说是私事,就不应该在金銮殿上提出来,说是公事,画押呢?

  五来,堂堂幽州、河东节度使调兵出塞,不用公文,用私信,这是拿两镇边军当成自家的私兵了?

  六来,你安禄山乃是幽州、河东节度使,又不是陇右节度使,人家出兵还是不出兵,轮得着你说话吗?就算出兵合围契丹王庭,又为啥要听你安禄山的指派?

  “以谢某对安禄山的了解,他如此违背朝廷调兵流程,必然是在为推卸责任做准备!”

  至于如何推卸,谢三郎今天在大朝会上,曾经当着天子和满朝文武的面儿,对安庆宗详细说过,如今面对严庄,也就言简意赅地说了个大意。

  朝廷如果同意陇右出兵,一旦战败,安禄山就可以找到很多理由,比如朝廷出兵不及时,比如陇右将领不听将领,比如陇右军与幽州军配合不力等等,都可以把战败了责任推脱,至少一半儿都推脱在陇右军的身上……

  而如果朝廷不出兵,那就更简单,突袭契丹王庭,朝廷并没有派兵相助幽州军,即便战败,安禄山纵然有作战不利责任,不可推脱,但是,也可以说正是由于朝廷不信任他、不帮助他,所以才造成失败的结果……

  说到这里的时候,谢三郎冷冷一笑,对着严庄说道:

  “安禄山为什么要做好推脱责任的准备?

  他好歹也是幽州河东的双料节度使,正在塞外领兵作战,不思如同一战功成,反而琢磨如何推脱责任?

  如果他有把握一举击破契丹王庭,他会如此吗?”

  说到这里,谢直死死盯着严庄,沉声说道:

  “所以,谢某估计,安禄山如此行事,不仅是没有把握,而是……已经大败亏输!

  你说对不对呀?严夫子!”

  严庄听了,无言以对,

  谢直见他不说话,不由得一声冷笑。

  “谢某不才,也算薄有威名,所谓大唐办案第一能手,那是过誉。

  但,谢某人从开元二十三年开始,直至今日,审案办案不知凡几,早就想明白了一个道理……

  有的时候案犯沉默,也是一种答案,

  严庄,你不说话,更是让谢某确信,安禄山,必然已经大败亏输,甚至他投递给安庆宗的那一封私信,就是他带着残兵败将回到幽州之后才发出来的!”

  严庄一听,不说话不还不行了,按照人家谢三郎的这意思,你不说话你就是默认了……

  “汜水侯,严某一直滞留长安,这东平王提兵出塞之后,严某和东平王世子安庆绪就一直留守长安进奏院之中,塞外战斗结果如何,严某和世子一样,只能通过信件往来得知……

  您说东平万已经战败回到幽州……严某并不知情。

  但是,我必须多说一句。

  即便东平王兵败塞外,已经退守幽州,他也不会造反!

  还请汜水侯以国事为重,莫要将于东平王的个人恩怨带入到这件事情之中……”

  谢直一听,笑了,没有回应严庄暗指的“因私废公”,反而直接问了一句。

  “你说安禄山不会反?”

  严庄不置可否,反问道:

  “东平王因何会反?”

  谢直哈哈一笑,直接给出了答案。

  “因为太子!”

  “太子”二字一出,严庄的脸色,彻底变了。

  虽然严庄刚才既没有承认安禄山已经战败塞外,也没有承认他退回幽州准备造反,但是在场都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严庄不过是利用话术死不承认而已,却也被谢三郎抛出一个又一个不争的事实,把他逼迫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最后只能耍无赖一般死不承认而已。

  现在,谢直提及“太子”,直接让严庄变颜变色,连耍赖都耍不下去了。

  因为,这正是安禄山的“痛点”!

  说太子,就得先说天子。

  李老三不到二十登基,迄今为止当政将近五十年,乃是赫赫有名的“开元天子”,其威势自然不用多说,尤其在开元十三年封禅泰山之后,其威势更是达到了巅峰,说一句“一言九鼎”,一点也不为过,事实上,在他懒政之前,也就是谢直这样的头铁脸黑的敢在他面前蹦跶两下,别人,无不都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

  别的不说,只说天子对太子的态度。

  说实话,真谈不到好……

  开元二十四年,李老三亲自废了当时的太子,连带着其他两个已经封王的皇子,也被他贬为庶人。

  开元二十六年,新任太子,也就是当今太子李亨,又惹得李老三大怒,下令将太子妃贬为庶人,将太子妃的哥哥,也就是太子的“大舅哥”贬黜出京,甚至仅仅和太子关系不错的皇甫惟明,也被一同拿下……

  当时,太子李亨都吓坏了,以为李老三要消防开元二十四年故事,将他这个太子一同废掉呢……

  好在,李老三仅仅处理了李亨身边的一干人等就偃旗息鼓了。

  不过,经此一事,也让朝廷百官看明白了天子对太子李亨的态度。

  从君臣这个角度来说,不待见……

  从父子这个角度来说,如仇人!

  看明白这一切的满朝文武,下一步怎么办?怼太子呗!以此来讨好李老三……

  说句不好听的,在开元后期以及天宝年间,“怼太子”甚至成了一种政治正确!

  李林甫、安禄山、杨国忠、王鉷……

  这么说吧,只要是在朝堂上有头有脸的朝堂大佬,除了谢三郎远在扬州,又因为张九龄、严挺之的关系,一直保持着一个中立的态度,根本不馋和到朝堂上那种蝇营狗苟之外,就没有一个朝堂大佬,没有站在这种“政治正确”的立场上怼过太子……

  而且,简直是各种花样翻新啊……

  王鉷,在李林甫的授意之下,直接发动了那一场对太子的围攻……

  杨国忠,为了配合杨玉环,就没给过太子好脸色,而且他身在御史台系统,在朝堂上蹦跶的时候,一只眼睛就紧紧盯着太子,但凡有个风吹草动,必然上本弹劾……

  安禄山,更是把“政治正确”演绎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见了太子之后,连行礼都没有……

  当时李老三都震惊了,指着太子问安禄山,你知道他是谁吗?这是太子,等我百年之后,就是他登基当皇帝,你就这么不给他面子,连行礼都省了?

  安禄山大脑袋一卜楞,我杂胡出身,不懂礼仪……我就知道,在大唐,我只认天子,不认得什么太子……

  说实话,谢直远在扬州听到这些消息的时候,都替太子李亨窝囊得慌……

  不过呢,“政治正确”这种事,只能管一段时间,或长或短,没准,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不可能亘古不变。

  现在,就要变……

  天子老了!

  在位将近五十年,如今也是七十上下的老人了,他就算是开元天子,难道还能长命百岁不成?

  天子如果龙驭宾天的话,必然是太子登基,那么,那帮一路玩“政治正确”的哥几个,怎么办?

  王鉷,今天已经被谢直拿下了,不必再说……

  李林甫,岁数比李老三还大呢,估计玩到最后,应该会早早驾鹤西游,替李老三打前站去……

  杨国忠,好歹身后还站着杨玉环,以杨贵妃如今受宠的程度,在天子临终之前,向李老三求一份恩典的话,也不是不可能,即便太子李亨再不乐意,也不得不认下了,毕竟,没有了李老三,杨氏一家,什么都不是,杨贵妃最好的结果,就是被李亨奉为太妃奉养在深宫之中,至于杨国忠等人,说白了,就是一家子外戚,把他身上的官职一拿,当个废物养起来就是了,只要他们自己不作死,李亨也懒得搭理他们。

  但是……

  “安禄山,怎么办?”谢直嘿嘿一笑,问严庄。

  你不是不知道太子是谁吗,李亨一定会让你认识认识的!

  “不造反,等死?”

  面对这样的问题,严庄无言以对,沉吟半晌之后,无奈一声苦笑。

  “汜水侯,果然名不虚传!这一番分析,鞭辟入里!

  这么说来,东平王如果不造反的话,等太子登基,还真是死路一条……”

  谢直竟然跟着点了点头。

  “不错,对于安禄山来说,不造反,还真是死路一条……

  至于具体时机……

  就在当下!

  安禄山虽然战败于塞外,不过他终究还是幽州、河东双料节度使,多少要有点大义的名分,能够指挥得动手下的兵力,但是,如果他战败的消息传入长安的话,天子一定会让他回京受审,只要安禄山离开幽州,那就是龙游浅水虎落平阳,就算想造反,恐怕也没有机会了……

  所以,如果要造反,当下,就是他最好的机会!

  你说对不对,严夫子?”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